张敏
【摘要】语文潜能生指在语文学习上暂时落后、又很有潜力的学生。对于他们,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农村小学,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学生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三方面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潜能生的转化策略:一是悦纳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二是对话家长,形成语文教育合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潜能生;转化策略
笔者近年来在农村小学支教,发现农村学校潜能生较多。这些学生,课堂上容易走神,很少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拖拉马虎,甚至以各种借口不做;课后,有的异常活跃,以不良行为引起大家关注,有的不声不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学习上,表现出退缩、躲避的心理状态。针对“小学语文潜能生”的特征,笔者从三方面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潜能生的转化策略:一是悦纳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二是对话家长,形成语文教育合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悦纳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潜能生学习习惯较差,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容易导致自我评价较低,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用爱心滋润学生
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只不过是因为某些因素,挫伤了它,或者暂时压抑了它。我们可以用爱心重新寻找它,对潜能生多鼓励,多与他们交流,就一定会慢慢地滋润他们,进而改变他们。笔者接手二(1)班时,潜能生近二十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上课走神,作业马虎拖拉,甚至找理由不做。于是,笔者悄悄地告诉他们:你是优秀的。他们起初受宠若惊、难以置信。于是,笔者每天跟这些学生谈心,在交流的过程中,探知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去感知他们、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欢与爱护。亲近潜能生,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接着,笔者引导他们制订计划,落实到每一天中,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他们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了。
2.用耐心温暖学生
潜能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听课效率低。笔者曾经遇到个潜能生,他手里非要有点东西,否则,就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当笔者的眼神望向他时,他会触电般地停止手中的小动作,下意识地挺直身子,作出认真听讲的样子。可是,撑不了5分钟,又开始他的小动作了。于是,筆者找他谈心,对他说:“你坐直身体的样子,帅气精神,要是能一直保持多好啊!”经过不断地谈心鼓励,慢慢地,他专心听讲的时间长了,眼神也越来越生动了。对于潜能生的转化是急不得的,他们的行为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地关注,不断地肯定,才能渐入正轨,一步步走向优秀!
3.用恒心陪伴学生
农村小学潜能生较多,教师必须用恒心陪伴他们。教学时,由浅入深,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及听课感受,拿着放大镜寻找潜能生身上的优点,使劲夸,夸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今天夸他(她)声音好听,明天他(她)读书时,声音就洪亮。等他(她)在朗读上,已经不成问题时,再夸夸他(她)“其实你的字也挺好看的,瞧,快跟书本上的例字一样好看了,如果再注意一下笔画,那就完美了”!这样,他(她)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对待潜能生,我们要不断地“添柴扇风”,才能将他们这种学习的热情维持下去,“添柴”就是要不断地教给他们方法和技巧,“扇风”就是要不断地找优点鼓励,让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我能行”的心理体验,才能一直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恒久地坚持,学生就会慢慢明白,只要在语文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对话家长,形成语文教育合力
1.家校沟通,了解孩子
在农村学校,很多学生由爷爷奶奶抚养,只是给点吃喝,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平时,跟父母交流的机会很少。于是,笔者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跟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引导他们通过视频、语音跟孩子定期进行亲子交流,通过交流,家长会更关注自己的孩子。在亲情、师爱的共同滋润下,潜能生的内在积极情感得到激发,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2.制订方案,因材施教
潜能生们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跟家长沟通,制订详细的方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到每周沟通一次,及时表扬、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并提出新的目标,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不断进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语文学习量化积分表,在书写、阅读、积累、写话方面制订一个个小标准,给孩子努力的方向。由于孩子参与制订规则,执行起来,孩子还是蛮有兴致的;以优提差,就是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不断强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只要我努力,就能做得好”的信念,从而正视自己的弱点,迎难而上。
3.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很多潜能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想念爸爸妈妈,压抑的情感、无尽的思念,也会让孩子无心学习。因此,笔者通过QQ群、微信群引导家长与孩子每周沟通,并指导实际监护人多与孩子聊天,给予孩子父母般的关爱,疏导孩子的情绪,多与孩子游戏互动,并将孩子在学校的积极表现说给家长听,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及态度,对孩子重新抱有希望,从而积极配合,与教师形成合力。
三、完善激励机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完善机制,持之以恒
潜能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复杂、迂回的过程,要完善机制,持之以恒。结合每个潜能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师徒结对,有针对性地帮扶,如写字优秀的帮扶写字存在问题的潜能生,每周评选“进步之星”“优秀小老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在班级放置“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说出来,每周五拿出来在班级交流,互相学习。潜能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激励,获得自信。第三,经常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借助学校的半亩方塘、百草园、桃李园等实践活动区域,带领潜能生认识植物名称,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多给他们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2.你追我赶,营造氛围
农村小学潜能生较多,在班级也形成固定的小团体。于是,笔者打破这种格局,将42名学生分成四大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捆绑评价,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在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那些在书写、朗读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总是主动地、不厌其烦地去帮助这些方面有欠缺的潜能生,示范、督促、检查,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样子。其实,这也是教学相长,教人的学生复习巩固了知识,并获得助人的快乐,受教的学生弥补了知识的漏洞,得到了友情的滋润。就这样,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潜能生不再压抑、自卑,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准方向,奋起直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能力的提升及情感、態度、价值观的改变。
3.及时巩固,形成习惯
对于潜能生,一定要持续关注,不断强化他的正面行为。班里有个叫李文涵的小男孩,特别调皮好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他特别喜欢童话类课文,在这类课文的插图上信手涂鸦,于是假装不经意看到的样子说:“哇,画得好漂亮啊,把课文中没写的内容都画出来了,经过你一画,课文就更有意思啦!”他竟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问笔者:“老师,你喜欢我的画吗?我家里有好几本我根据童话故事画的画呢!你要想看,我下午带给你。”下午,他早早就来了,他的画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笔者夸他:“你真厉害,要是能把这些童话大声地读出来,就更了不起啦!”他说:“老师,我会读的,我读给你听。”确实,课本上童话类的课文,他读得绘声绘色,充满童趣!第二天,正好学到《青蛙卖泥塘》,笔者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班有个同学,读故事就像播音员一样好听。”当笔者一字一顿地说出李文涵的名字时,他的脸涨红了。笔者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羞涩与紧张!他的朗读也确实不错,还真的把同学们带入情境,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李文涵上课表现积极了,笔者每天都会给他一次发言的机会。他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惊喜。看他渐入正轨,笔者就把关注点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很快,他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于是,笔者继续找他谈心,给他任务,请他参与班级的领读员竞选,整整一个学期,不断强化他的正面行为,让他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到了第二学期,笔者依然关注他。现在,他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学了,甚至主动做起了小老师,帮助那些朗读不太好的同学。笔者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看着潜能生一个一个走上正轨,找到学习的兴趣,变得开朗自信,笔者很是欣慰。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将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做教育的有心人,发现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因材施教,引导潜能生学会学习,将爱的阳光播撒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绽放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