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三个维度探析

2023-03-01 16:34丛溆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丛溆洋

摘 要:正确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与内涵,有效地实施思政教育,其关键是完善和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凸显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点,其教学方式改革维度有三:即传统讲授与智慧教学相统一、知识体系与问题导向相统一、认知理解与认同实践相统一。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2-0089-04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一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指向。“怎么教”“怎么学”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深入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内涵,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高度聚焦青少年成长成才,创新教育理念,聚合教育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在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的前提下构建中国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思想性和理论性,引导大学生立志明德、成为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有鉴于此,本文从寓乐于教、知行合一、深化目标三个维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寓乐于教:以理服人与智慧教学统一

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介绍关键概念、表达信息、原则和观点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思政课教学中,正确运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其他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在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其本质和内在规律是需要以传统讲授的方式为学生透彻地从学理性上进行分析讲解。在讲授过程中,老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讲出来,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里讲的“彻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从根本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从本质上讲明白马克主义的人性理论。这些内容作为科学的理论是需要老师讲授给学生,学生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因此,理论讲授是思政教育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为了响应教学改革,讲授教学模式成为众矢之法,受到多方挤压。讲授法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其不足之处不是在于“讲”,而是在于“怎么讲”,关键是要弄清楚讲的目的是什么?怎么讲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讲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讲的内容讲到学生的心里、大脑里,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产生共鸣。

以理服人就是以说理的方式进行课程讲授。“理”是事物的本质、法则、规律。在思政课教学中,“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讲道理的,是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的解放。“服”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是以“理”为前提宣传真理,重视推理过程,言之有物,以严密的逻辑性将要选定的问题以“说理”的方式讲透讲深。以理服人需要教师对“理”具有深度的理解,在视野上要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及国际视野,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够进行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思政课在以理服人的方式讲授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与智慧教学相结合,以发展学生智慧为目的,利用智慧教学和互联网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激发学生实践思考的组织活动的综合;使教师“教”的智慧与学生“学”的智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介下相统一,解决传统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与老师“讲”不同步,不统一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知行合一:知识体系与问题导向统一

知识体系与问题导向是思政课教学的两种理念。知识体系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即有知识体系的灌输;“问题导向”的重心则偏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现实实践提出问题,分析問题,深入思考后解决问题。二者在思政课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是自古有之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教学方式发展下来必然存在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更是具有其特有的价值。思政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及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综合性社会科学。该课程通过系统的灌输文化科学知识、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观念,使学生的知识、思想、觉悟、灵魂得到提升,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纪律、有创新、有信仰的一代新人,最终达到铸魂育人的宗旨。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施授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材是知识体系灌输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对于思政课的教材更是有着更为规范的要求。思政课教材与其他课程教材相比有着更加突出的政治导向性和国家意志,主导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当前的思政教材从多维度,多层次的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性、时代性及整体性。同时,教材的时代性也凸显出明显的时代意识,阐释了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及实践课题,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这些思政课知识体系是需要灌输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科学是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具有突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达不到自发地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内在规律的透彻认识和领悟,只能通过课堂老师的讲授和课外阅读来吸取和完善。思政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坚定信仰,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性引导和学理性分析的重要环节,是从根本上彻底讲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次,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意识。教师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学以致用。在教学理念上,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与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不同,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在于“我要你学”,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在于“你要学”,其打破了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的纵向模式特征。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关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不仅局限在作为一个聆听的接受者,还是一个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思想者。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以创造力为依托,鼓励学生对现实进行真正的反思和行动,将学生置身于探索与创造性的改造中,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政课内容不再是学生的身外之物,从而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里。

综上分析,知识体系灌输教学模式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思政教学中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知识体系灌输是问题导向的基础,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内在规律,更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灌输不代表填鸭、强制灌输,在实际教学中知识体系灌输要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思政課教材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以分析解答党的创新理论、社会发展热点及学生的疑惑等问题为导向,根据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及内在逻辑关系,按照教学大纲和目标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整合进行讲授教学,使知识体系灌输与问题导向有机地相统一,使思政课教学达到知行合一的成效。

三、深化目标:认知理解与认同实践统一

认知与认同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认知是认同的基础;认同是对认知的深化,是认知的高级阶段。认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不同的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记忆、理解、分析及表达、拓展、深化和整合学习领域与学习层次,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政治认知教育以发展学生对思想政治认知能力和认同实践为目的,是传授主体(教师)与接受主体(学生)为传输或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认知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内容及特性有一个基础性的认知,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感觉、知觉、记忆、理解、分析及表达等心理活动及身体活动。在这个认知活动中可以产生包括感性认知、理性认知、现实认知、历史认知以及理论认知、实践认知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认知系统活动,其主要是由现实社会的物质、精神及制度等多种因素构成,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现实结构。首先,就物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认知提供了现实的规定,并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实质。如生产关系总和所构成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等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基本方向。其次,就精神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精神基础是潜在的文化思想观念,其核心是价值标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指出:“真正把人联系起来的是他们的文化,亦即他们共同具有的观念和标准。”[2]这些思想基础是在历史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神甘露和文化传统。它们既有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深厚的精神积淀,也有来自世界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文化都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积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政治认知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确立了根本的价值导向,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南。所有这些思想文化观念共同汇集成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精神基础。最后,就制度而言,制度是用来调节各种关系的强制规范。制度认知包括横向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及经济制度等,纵向制度有宪法及各种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制度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规范。由此可见,物质、精神、制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支撑,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基础。但是,认知却多局限于记忆和理解的层面,其深度有限,多局限于掌握知识本身,不能探究知识的原理及运用,更不能形成信念。这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行为是分离的,它始终都是外在的,难以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指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超越认知本身,上升到认同的层次,与认同相统一,并化为实践。

认同是认知的升华与归属。认知与认同有着相同的基础,并内涵相融、功能相关。它们都是以物质、文化及制度为基础,有着共同的目的,遵循着共同的规范及拥有共同平台等。从辩证关系上讲,认知源于实践,实践中又包含着认知和认同,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交融。认知是认同实践的先导,实践是认知的归属和价值体现,为认知提供新的内容和需要,推动着认知的更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超越认知,将认知的内容转化成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成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实践指南。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和价值的主要阵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拓宽视野,既要坚持教材体系的思想性、理论性、深刻性、时代性,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用意和价值主线,又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思想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变成大学生深刻认同的生动道理,在寓乐于教的教学中,深化教学目标,在辩证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来谋划和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

〔2〕[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3〕習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

〔4〕潘广炜.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质量党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5〕胡德平.在场在线在心: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4-19.

〔6〕覃小林.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吴潜涛,潘一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s in Universities

CONG Xu-yang

(School of Marxism, Chifeng College,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o correctly grasp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is to improve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guidan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 universities,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unit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the unity of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the unity of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practice.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Path Route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