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苹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通过写作教学来落实,同时也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将写作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写作教学目标
明确写作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写作基础、语文基础以及生活阅历,在此基础上设置合理的写作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爱好加入带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在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来激发情感,鼓励学生将父母对自己做过的、令人感动的事情完整表达出来。针对其中逻辑上、语言组织上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可以用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指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从而深化对写作素材的理解和认知。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能够设计合理的写作指导方案,同时也能规范写作教学流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效率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应用能力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丰富的阅读积累可以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可以走进文章中的多彩世界。将这些知识和内容有效转化,再应用到写作当中,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除阅读语文教材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荐更多有益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并在每次阅读之后总结阅读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经典文章或书籍,讲述其中的故事,交流阅读体会。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调动学生读写结合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真实的情感表达往往比华丽的辞藻更容易打动人。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最纯真的年纪,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将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例如,引导学生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父母的关心、教师的爱护、某个角落里的花草……学生都可以通过认真观察,记录真实的感受。为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加强体验、注重感受,并在活动结束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教师在批阅时可以将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比较真实、细腻的地方批注出来。通过细节上的指导,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学会真实表达情感。
3.留心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处处留心皆学问。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大部分来自于生活,所以情感更加朴素而真实。但有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要用华丽的辞藻等对文章进行修饰,而忽略了写作真正的意义,导致文章显得空洞,没有真实感。而要想培养学生写出优质作文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對文章存在的实质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即真实永远比华丽更加动人。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当中的小细节,每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将这些生活素材应用到写作中的能力。如春游、校运会、节日活动等,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别具一格的趣味和特色,将其记录下来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再结合相应的写作技巧,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诞生了。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紧扣时代脉搏,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看到的周遭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自己带来的真切感受,以小见大,培养对时代发展变化的敏锐嗅觉。
三、传承与发扬文化
1.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典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深度,还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力争在小学阶段就能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真切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再以此活动为主题开展作文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围绕主题在组内开展不同文化类型的活动,并根据各自的文化活动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查阅资料,也可以寻求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学习文化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踊跃参加活动,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的模式让他们形成了团结意识,文化活动本身丰富了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而最后的写作则将所有环节统合起来,既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如前文所述,要想在基础写作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从各层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入中华文化,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精彩解析,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教材之外的中国古诗词。大量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逐步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将其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写进作文中,既能丰富文章内涵,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传承。例如,教学完《北京的春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包饺子,让学生知道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习俗;组织学生在九月九日头插茱萸,告诉学生这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重阳节;又或是组织学生在每年四月五日左右缅怀先人,常念感恩,告诉学生这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清明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之丰富、含义之深远、影响之广大。
四、培养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1.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包含了真实动人的情感、发人深省的道理、直击人心的思想,这些都是文章之美。选择合适的文章与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全新的内容打开学生新世界的大门,这个过程也有利于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文章鉴赏能力。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组织学生课下自行阅读,再安排相应的读后交流活动。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课外知识丰富程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并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加深他们的写作印象,这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细致、认真地投入写作之中。有了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会不断寻求更优质的文学读物,从而更進一步增加阅读量。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学生的文章品鉴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写作学习中,便能够更从容地选择高品质的题材进行创作。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从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从知识的广度到思想的深度都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为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实际,让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更真实地体会生活、感悟生活,以丰富写作素材。例如,针对学生在阅读当中积累的经典词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更连贯、更通顺、更合理地加以引用。在引用之前,学生必须对该词句的内在含义有透彻的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除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要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思考整体的写作内容,再结合自己掌握的写作技巧和相应的写作素材组织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通过“大题小做”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即在学生写作之前圈定一个较大范围的写作主题,在写作主题上延伸出多个关联分支,让学生从众多分支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主题写作。这种灵活选择主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得以将自己日常阅读积累的素材加以应用,从而提升了文章的深度。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述同一个事物,然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展现文章鲜明的特点和自主创作的新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写作题目加以思考,待学生确定写作思路后再进行讨论,这能进一步丰富文章的立意和提升内容的饱满度。这种教学方式在节省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秀美景色和环境特点等。在学生充分观察并认真记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西沙群岛进行描述,具体描述内容和描述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通过学生的描述内容,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和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素材应用能力的提升情况。此外,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较弱,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作文中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导,提升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还原画面展示内容的能力。最后,教师在作文批阅中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改进方式,让学生不断在写作中积累经验,进而提升核心素养,最终为写作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学习水平,进一步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内容优化写作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指导策略,在增强写作教学效果的同时,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