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妹
写作训练是一项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巩固小学生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锻炼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处于低速发展状态,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分类指导在小学作文训练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小学方法作文训练注入活力。
一、了解分类指导作文训练的实践意义,加深对分类指导的认识
写作训练的关键在于促进小学生由被动作文向主动作文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难以紧跟快速发展的教育步伐。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学生写作状态差异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畏惧心理严重,处于被动写作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层次不同,在客观上为实施写作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必须正视写作教学的这一现状,积极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并使用高效的指导方法,为小学生的写作注入动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其中,分类指导教学法是有效的策略,可以借鉴应用。
小学写作训练中的分类指导,是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类型文体的差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让每个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都能积极参与,并获得进步。分类指导的依据是不同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文体的特征,目的是让每个小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都能积极主动地写作,且写作能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指导的实践意义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写作指导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的教育个体,实施不一样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彻底摆脱写作的困扰,积极主动完成写作任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具体写作实践中进行分类指导
教育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回避。在同一个班级,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他们在写作训练中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同学才思敏捷,语文基础知识扎实,跟别人交流时善于表达,写作的兴趣很浓,甚至有时会自觉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马上就会进入写作状态,能很快完成写作任务。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喜欢写作,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在写作训练中的表现比较被动,需要教师不断催促,才会完成写作任务,不过在具体写作中善于动脑,能积极思考,写出的作文基本能符合要求。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面对作文题目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内容,心中一片茫然。他们中有的在面对作文题目时,不愿意认真思考,仅凭个人感觉随意选择话题,尽管写了很多,大都是文不对题;有的在写作时不去积极创新,经常套用别人的语言,或重复写作已经多次写过的话题,致使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乏味;有的写作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常常写词不达意、张冠李戴的现象,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凡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写作中的真实表现,需要教师对症下药,进行分类指导。
基于以上小学生在写作中的不同表现,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探究迫在眉睫。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不同表现,也给了教师一定的启发,针对不同的教育个体,应该选择更适合的方法策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类指导是有效且实用的写作教学方法。
三、依据写作的基本需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分类写作指导,应该以写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以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写作训练的计划逐步进行,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编写提纲,为文章构建结构框架
在写作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先根据写作的要求,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很多学生不重视编写提纲,认为写提纲是多余的,还费时费力。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写作提纲不但能够规范学生的写作行为,还是学生完成写作的依据,不但不多余,还非常必要,特别有用。
简而言之,写作提纲就是学生对写作过程的基本构思,是对写作内容的可行性预设,也是学生完成写作的根据。一般来说,写作提纲要明确文章将要表达的主题,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如何开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怎样结尾。和写文章的顺序一样,要按照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这几个步骤来进行。具体来说,一篇文章的提纲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安排:文章的题目,要叙述的主要内容及中心内容,较为详细的结构安排。其中“结构安排”又包括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确定好写作重点、计划开头和结尾、设计好点题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做好过渡衔接,以及明确具体的表现手法。
有了写作提纲,学生写作时就有了依据,会在脑海中形成文章的基本框架。写作时,只要按照提纲所设计的思路去完成即可。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有了方向,而且不会离题,真正做到了胸有成竹,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2.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为写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素材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小学生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素材,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积累素材,还可以在阅读学习中积累素材。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和生活体验中,可以当作写作素材的东西很多,学生不可能把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积累下来,而是要进行判断,精心挑选其中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学生积累的素材必须有价值,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且能够应用到写作中,能增强其文章的表达力、说服力,并对文章的主题表达有所帮助。如果素材来自生活,无论意义是否重大,都应当是学生深刻体验过的,并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阅读中的素材,如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古典诗词或优美的句段和富有启发性的经典语言等,也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另外,素材必须新颖有趣,写在文章中能带来更多的情趣。
素材来源于生活,要想积累更多的素材,就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素材积累习惯。为了加深记忆,小学生还应该养成善于动笔的习惯,把自己感觉有价值的内容摘录在本子上,在空闲时候浏览,加深印象。还可以把自己积累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方便在写作时快速选择。
3.掌握选材方法,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有了素材积累,只是为写作准备了材料,要写出好的作文,还要掌握科学的选材方法。“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把最有价值的素材用在文章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达到选材的最佳效果。选材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文体,应该选择不同的素材。比如,要写叙事类的记叙文,就应该选择素材中有价值的事情;要突出家乡的特点,就要选择描写家乡美景的素材和能代表家乡风土人情的内容。所选的材料一定要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也就是说,选材时为了突出表达文章的中心,要把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当作写作材料。譬如,要突出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主题,可选用“匡衡凿壁”的故事;要突出尊老爱幼的主题,可选用《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作论据;要表现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主题,就可从雷锋的经历中获取素材。
素材是表达主题的材料,素材应用的质量直接影响写作质量。选准了素材,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很好地应用。要想用得好,就必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和景、人与物。只有熟悉的东西,学生才能在作品中灵活应用;只有留下深刻印象的素材,才便于学生在写作中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4.抒发真情实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章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除了精彩的叙事写景外,渗透在作品中的情感也能给读者带来很强的感染力,能让读者兴奋起来。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以情动人”。抒发真情实感是寫作的必须,也是作文分类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很多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尽管学生在写作中的事件描写语句通顺,景物描写也没有明显的问题,可读起来总觉得平淡乏味,不能让人很快兴奋起来,甚至还会有无病呻吟的感觉。尽管出现了“我们的家乡真美呀”“我们的家乡美极了”这样的句子,但总觉得缺少真实的味道,让人感觉不到家乡的美;尽管在写作中用了“我的妈妈真伟大”“我的妈妈真的了不起”等语句,字里行间却感受不到那种真切的情感。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是在空喊口号,并没有实在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欠妥,未能让情感自然宣泄。
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正确抒发情感,对于他们顺利完成写作任务非常关键。因为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抒发情感的方式也各有千秋。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学生可选择最为恰当的抒情方式。比如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事情的叙述和景物的描写中,让情感随着叙事写景的延伸自然倾泻。还可以借用具体的饱含情感的语句来直接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具体选用哪种抒情方式,这取决于写作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写作练习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抒发感情。
5.巧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写出的文章自然是艺术品。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就要不断对这件艺术品进行艺术加工,直到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让作文更加完美的方法很多,其中,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就是某种一种。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所以能把庐山瀑布写得出神入化,是因为作者在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瀑布犹如银河洒落人间。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所以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大胆使用了对偶、拟人修辞方法,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因此,巧用修辞方法,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多种修辞方法,学会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修辞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各种修辞方法的灵活使用,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感悟体验,也在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准确使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总之,教师要根据写作练习计划,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学生进行写作分类指导。作文分类指导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写作中都能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