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
摘 要:传统手工技艺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旅顺匈奴皮雕”是2020年正式申遗且成为大连市非遗项目之一,此项目的设立为大连皮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着积极的意义。第四代传承人丛龙强为高校教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他作为主要传承人在“旅顺匈奴皮雕”项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丛龙强在皮雕技艺发展与特点方面的研究颇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以“旅顺匈奴皮雕”非遗项目的发展为例,传统技艺的传承具有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取长补短、包容并收,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形式多样、多元创新的特点。
关键词:手工技艺;传承;皮雕
11至15世纪,中国和波斯就诞生了皮革手工艺技术,如压印与雕刻技术等。此手工艺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在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与皮革工艺发生了融合。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马背上的民族有着自己的喜好与文化特点,与其生活紧密相连的皮革自然就成为了传统手工技艺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皮雕源自皮革的加工工艺,是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与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皮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这得益于皮革所具有的天然吸水性和可塑性特点,因此成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顺匈奴皮雕”作为2020年新增的大连市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在传统技艺传承中的文化特点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普遍性。
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具有传承有序,脉络清晰的特点
传统手工技艺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至今,当然有着其传承的方法与特点,无论是家族式传承还是师徒式传承,都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要方式,非遗项目“旅顺匈奴皮雕”的传承也是如此,能够显示出其传承有序、脉络清晰的特点。
皮雕一直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更迭与发展,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取得了广泛的发展。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寿阳等地都有皮雕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旅顺匈奴皮雕项目亦是非遗皮雕项目之一。
据丛氏宗族家谱记载:匈奴丛(金)氏族人会做马具的记载源自《史记》,西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俘虏匈奴休屠王太子给汉武帝养马,为汉武帝所赏识,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武帝刘彻特赐其为金姓,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因族人会做皮具,明初朱元璋定百业,命令金氏为皮盔甲和马具制作家族,族人不得从事别的行业。在长期制作皮具过程中,祖先发现植鞣牛皮可以雕刻塑形和彩绘,因此在诞生皮雕这门传统技艺后,金氏祖先因避捻匪战乱改姓“丛”,族人自此以丛为姓。
旅顺地区丛姓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汉族等都为匈奴金氏后人。传承“旅顺匈奴皮雕”技艺的丛氏家族是清中后期光绪年间匈奴人丛氏一支闯关东到大连旅顺,并把祖辈马具制作技术传到旅顺,此技法随着马具制作也逐渐发展于旅顺当地。“旅顺匈奴皮雕”手工技艺目前考证至少传承四代,它源自漠北草原匈奴人,民间皮具匠人自光绪年间就在旅顺当地制作加工马鞍、马镫等手工艺制品。古旅顺口称为狮子口,曾是各个政权争夺的重镇,马具加工制作因此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且在历史上这里是榷场,因此皮雕技艺在这里繁荣兴盛,大连汉墓出土的壁画中就有皮雕马鞍的身影。丛氏皮雕第一代传人丛树人(不详—1923)是丛峰滋叔父,丛树人加工的马鞍具有独特的带花纹图案,深受当地官员喜爱。二代传人丛峰滋(1884—1966)为丛龙强之曾祖,是民间皮具匠人,三代传人丛培青(1918—2012)是丛龙强祖父,民间皮匠、修鞋匠人、四代传人丛龙强(1976—至今)为大连艺术学院教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博士、大连工艺美术大师、大连手工艺协会副会长、九三学社旅顺支社主委。丛龙强自幼同爷爷丛培青加工马鞍,但是90年代马鞍就已没有销路,丛龙强印象中最后一次看爷爷做马鞍是90年代初刚上大学,在假期的时候帮爷爷制作。马鞍分为人骑和拉货两种,拉货马鞍早已没有市场,人骑的马鞍在内蒙古还有销路,90年代的作品曾经获得过那达慕大会二等奖,奖状依然保留着。但是由于第三代传人丛培青年龄增大和马鞍销路不好,1998年之后就没有再做过。丛龙强父辈没有人愿意去学做马鞍,因为没有市场,技艺传承直接从祖辈到孙辈,也就是从第三代传人丛培青传给第四代传人丛龙强。第五代传承人为洪思轩(1989— ),为大连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他与第四代传人丛龙强亦师亦友,改变了前四代所具有的家族式传承,成为师徒式传承方式,只是这种“师徒式”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当代性,因“同事”“朋友”等关系而存在,使得“师徒”的界限变得很模糊,但这种转变也没有脱离开传统手工技艺发展所具有的传承有序、脉络清晰的特点。据此来看,“旅顺匈奴皮雕”传承历史脉络清晰,具有大连地域特色,是大连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
二、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具有取长补短,包容并收的特点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之所以能够保持数千年火种不灭且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所具有的取长补短,包容并收的特点。就“旅顺匈奴皮雕”的发展来看,第一代传人丛树人以加工马鞍具为生,且在当地能够广受欢迎是因其“具有独特的带花纹图案”,只有这样以素面为主的马鞍具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广受欢迎。这也显示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所具有的取长补短,包容并收的特点。当然,今天的具体考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够一一验证,第二代、第三代传承在动荡的岁月中依然能够保持皮匠技艺的传承亦是不易。总的来看,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传承延续以往传统手工技艺的家族是不常见的,但“旅顺匈奴皮雕”能够延续发展至今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今天的皮雕风格受美国皮雕影响很大(如图1),丛龙强全身心投身匈奴皮雕发展虽源于家族传承,但在大学教学亦有著割舍不了的联系。2013年左右,皮革艺术进入大连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原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丛龙强对皮雕艺术的研究。当时,为了增加工艺美术(原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特将原环境艺术教研室专业教师的丛龙强调入工艺美术教研室(原装饰艺术设计),当然,这也得益于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坚持不懈的研究。
教师具有天然的“取长补短、包容并收”的特性,彼时,受美国皮雕工艺的影响很深,丛龙强在课堂中除传统的皮具打板、裁切、造型、缝制工艺外,美式皮面雕花、上色技法也融入课堂,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并几次出版教材,将这些内容取长补短,包容并收,发扬传播。
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特点
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所具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技艺本身的技法表达来看还是从其作品的多样性来看俱是如此。“旅顺匈奴皮雕”的皮雕技艺第一至第三代传人皆是其养家糊口的根本,且旧时主要以实用器为主,所以多为马鞍、皮鞋、箱包等器物,其自是注重传统款型与经久耐用。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旅顺匈奴皮雕”的先辈们仍能够将雕花工艺应用于马鞍,使之能够广受欢迎,第三代传人在20世纪90年代后因马鞍在当地已经没有销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销售到内蒙古,在那达慕大会荣获二等奖,这自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种体现。当然,到1998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做过马鞍,这是时代发展后的必然结果,不单是皮雕技艺,很多其他传统的手工技艺也是日渐式微,都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工业生产后带来的必然性,这也正是我们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责任。
到了今天,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将美式皮革雕花雕技法与传统金氏(丛氏)长于塑形技法相融合,结合当代皮革技法加以创新表现,使得皮雕技法重新被发掘和保护。目前在旅顺博物馆、旅顺实验小学、大连艺术学院等开展皮雕保护性传承工作,成绩斐然。另外,丛龙强在传统表现题材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具有与时俱進、开拓创新的特点。我们从作品技法来看,传统的皮雕长于塑形,一般是塑形后在皮面上进行彩绘。2009年,笔者和包容华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到内蒙古考察皮雕产业,所见亦是以此方式为主,彼时多以做皮酒壶和皮画为主。但我们看到“旅顺匈奴皮雕”在皮雕技法上就不仅仅是传统的塑形和上色,还将传统金工技艺中錾花工艺的“踩”“抬”“压”等技法融入其中,结合欧美皮雕技艺,将之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工艺方法。
当然,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法也层出不穷,数控加工技术和激光加工技术在现代加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手工艺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第四代、第五代的部分批量手工作品也出现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因此,不墨守成规,顺势而为也是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具有形式多样,多元创新的特点
作品的形式多样、多元创新正成为当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新特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作品以往多以口述或纸样形式流传下来,2002年笔者在贵州施洞苗族采风中就发现其刺绣文化就是以口述和纸样形式代代相传,样式相对固定,图形图案也很经典、耐看。时至今日,随着计算机、网络、电视、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作品传承形式无论是作品形式、图形图案,还是应用场所、内涵寓意等都正朝着形式多样、多元创新方向发生着新的变化。
“旅顺匈奴皮雕”在作品形式上有生活日用品、居家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等,题材上涵盖了书法、山水国画、唐卡、图案、鞋帽、箱包、篮球、马鞍等,特别是书法、山水画、唐卡形式的表现,使得人们突破了以往皮雕局限于腰带、皮包、皮鞋的认知,能够将这么多的形式加以探索创新是区别于以往传统手工认知的重要表现,融入时代元素,正是形式多样、多元创新的例证。
在工艺技法上,形式多样、多元创新也是“旅顺匈奴皮雕”的重要体现,在其第四代传人作品《玉东仙缘图》(如图2、图3)等国画题材当中,工艺技法就有雕刻、压印、洗染、踩、抬等诸多方式。这么多技法的融合,使得作品整体线条流畅、人物刻画生动、细致。“绿度母”(如图4)是宗教题材的唐卡作品,作品亦是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这些都得益于其工艺技法的多元融合与创新运用。其入选的“大连礼物”(如图5)纪念品系列作品就是运用传统的“压印”技法。当然,其图形图案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只是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CNC技术将图形制成了磨具而已。其参加省工业设计大赛获奖的作品“鞋”则是将欧美流行的唐草纹与鞋结合起来,运用欧美的皮雕技法将唐草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图6)。当然,诸如此类的作品其层出不穷的源动力,正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形式多样,多元创新特点的具体体现。
五、结语
我们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在“旅顺匈奴皮雕”这个项目上开展得比较好,这得益于传统技艺,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取长补短,包容并收;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形式多样,多元创新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支撑着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生生不息。当然,传承人有着很好的教育背景也是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其执着的、不遗余力的宣传与发扬精神是当下不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中所欠缺或不足的,甚至造成断代的危险,这也是我们进行非遗保护的原因之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手工技艺日渐式微,这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眼界变得更为开阔,且大机器生产让商品日渐丰富,人们的选择变得更自由、更宽广。但事物所具有的两面性使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必将迎来发展的新春天,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更为广阔的市场,他们拥有的是更多的新材料,他们更容易融合更多的新文化,他们将创新出更多的新技术,也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丛龙强.大连旅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氏皮雕艺术探源[J].东西南北,2018(21):70.
[2]秦岭.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