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

2023-02-28 05:56卢永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党建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作为党建工作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发展,开展相关改革创新工作。本文从单维转向多维等方面,简述了高校党建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从健全制度与人才保障、以学生为主体的途径等多方面着重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

一、引言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展新型党建工作,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

二、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发展趋势

(一)单维转向多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党建工作模式与时俱进,从单维功能转向多维的新型工作模式,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多,并持续完善和优化,最后进行综合连接,实现党建平台模块的互联效果,这是“互联网+”党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从漫灌到互动

在“互联网+”党建模式改革的初期,党务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较少,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党建的宣传教育活动过程中,往往采用漫灌的形式[1]。尤其是在最初的网络宣传工作中,党务工作人员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没有掌握学生的喜好兴趣,导致其宣传效果较差,思想教育效率低。随着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发展,高校的党务工作者逐渐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掌握了互动式宣传,并积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粗放转为精准

高校的“互联网+”党建工作应以学生为工作主体,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主要任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种类杂乱,传播速度极快且信息量庞大,高校的党建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分辨信息质量,改变传统的粗放模式。

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精准培养,通过互联网技术,精准了解学生所需的知识内容,并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根据国家要求进行精准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内容、方式、对象三方面。首先,内容方面,应结合国内外政治动态,积极宣传党的重要思想及主要战略,帮助高校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党务知识,以达到精准传播内容的目的;其次,高校党建工作者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发挥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为其提供精准的思政教育;最后,高校应当根据大学生所选的专业以及国家对该专业的教育要求开展精准化教育,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专业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

(一)健全制度与人才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新时代,各行各业正不断引入新型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党建工作也在积极改革创新,开启党建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新模式。“互联网+”党建现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党建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工作人员结构问题、相关制度尚未完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因此,为了推进“互联网+”党建高质量、高速度的健康发展,应当先从人员和制度两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在制度方面应,做好最基础保障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对“互联网+”党建的主要目标进行探讨,综合意见并确立最终目标,然后规划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该阶段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员[2]。此外,还需完善整体的管理制度,在“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人员监管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党建相关制度体系,并渗透到各项工作、学习和发展中,建立健全的党建工作制度,为“互联网+”党建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在人员方面,应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互联网+”党建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网络技术,又要熟悉党务工作。因此,为了建设技术水平过硬且政治素养高的人才队伍,高校应做好人才建设规划工作,提高人才储备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党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工作,同时进行党务知识的课程教育,以提升高校的“互联网+”党建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途径

无论是党建还是教学,高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优先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增加高校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同时,高校应当摒弃传统党建工作的糟粕,积极开展党建的创新工作,着重探索以学生的工作主体的党建新模式。

第一,工作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线上热点新闻推送工作,以黨的核心思想为基础,分析近期网络热点问题,根据主体的关注情况,精准推送时事政治信息,并融合党建专业内容和思想教育。

第二,传统的宣传教育有着极大的弊端,只专注于宣传工作,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状态,导致宣传效果较差,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既增加了高校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宣传工作的效率。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推陈出新,利用线上问答、聊天、投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者变成参与者,使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第三,在学生党员中选出优秀者作为学生党员先锋,并发挥其模范作用,利用学生群体中的成员,带动并帮助其他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更为顺利,可以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亲和力,使党建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而传统的党建活动过于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党建活动效率较低。高校应改变传统的党建活动模式,开展多元化组织活动,拓展活动形式,在必要时可以将活动转为线上,开展学生党组织的主题日、宣传活动、社会社区实践等,将党员内部学习拓展为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中。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利用视频、文字等方式,将活动方案、宣传语、活动报道等发布在党建平台上,形成全方位的党建环境[3]。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络平台等作为宣传载体,将网络党建内容与教育培训、红色行动、志愿活动等功能相结合。例如,公众号的交流模块包括志愿者、骨干培训、交流活动等栏目,学生可以通过各个栏目查看相应内容。在交流互动栏目中,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知识问答活动,也可以给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使党建活动更为丰富,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帮助其学习更多党务知识,从而有效开展高质量的党建工作。

(四)进行党员教育的创新

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大多是以线下会议或课程的形式进行,尤其是在高校中,学生党员通常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党员学习兴趣较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加强党建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微博、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开展网络党员教育。

在教育內容方面,应当摒弃传统的书本文字理论内容,从学生党员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以文字加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避免通篇的理论,让学习内容贴近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完善网络平台防御力

网络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地了解外界信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网络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成年人尚可分辨网络信息的好与坏,但学生的分辨力较低,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设“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时,高校应着重开展网络监管工作,防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建设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同时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辨别水平。此外,高校应结合党建工作内容开展针对学生的法律、责任和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引导学生规范上网和健康上网,共同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六)科学规划党支部工作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前提,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助高校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等相关工作[4]。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引入“互联网+”相关技术,对党建党组织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改变现有的党支部模式,开展线上工作,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党建活动,使学生党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加学生党员的凝聚力。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很难再聚集,导致党建工作难以开展。但是,在“互联网+”党建的模式下,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建立网络党支部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视频、语音等形式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组织党员在线上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工作。

此外,高校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据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内的党建信息进行网络化处理,系统化地收集和整理高校内的党支部、管理数据和学生党员信息,建立党建工作的数据库,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生党员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处理,为不同学生推送个性化内容,进而实现精准化的党建宣传。

(七)打造新型智慧生态系统

在党建工作中,高校党建工作占据重要地位,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主阵地,而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学生党建工作在树立学生正常思想政治觉悟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大多是00后,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通常依赖于手机或电脑等网络终端获取信息,并选择性地接收感兴趣的内容。高校应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建立党建网站,通过学生应用较多的微信、抖音等相关平台,打造属于本校的党建智慧生态系统。

第一,高校应先建设党建的学习平台,通过大学生慕课、网络课堂等平台,创建党建知识学习模块,同时丰富课程内容,共享课程资源,帮助学生随时学习党务相关理论知识。在线上开展党员教育,学生党员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反复观看课程,从而充分理解知识。

第二,高校学生在入党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党建知识,从最初的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其中会遇到许多不懂的地方,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此,在“互联网+”党建的建设中,高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平台,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该平台询问老师或求助同学。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学生展开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八)提升党建队伍综合素质

在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过程中,高校应注意党建工作者在高校中的引导作用,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培养并提升他们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认识,引导学生党员在共产主义精神的引领下,坚定党的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坚决不动摇[5]。

此外,学生党员应培养互联网党建的新思想,强化互联网技术水平。高校党建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高校现有资源,对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对于大龄党员,党建工作者应循序渐进,帮助其认识互联网,了解新技术,为其讲解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党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教程、文字讲解等方式,提升大龄党员的互联网技术。年轻党务工作者通常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操作能力,并且学习速度相对较快,接受能力较强,但党务知识相对匮乏。因此,党建工作者在对年轻党员实施互联网操作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党务知识教育。

高校党建工作应积极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对不同年龄段的党员开展对应的培训工作,帮助党员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使用方式,丰富党员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全面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相关技术逐渐普及,在党的带领下,党建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在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做好学生党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学生党员的新思想、新思维,同时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的互联网平台,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卢永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红,孙佳鸣,谭松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2021(51):65-67.

[2]曾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S1):140-141.

[3]黄荣华.“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提升路径[J].吉林教育,2021(08):15-16.

[4]廖卢琴.高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2):63-65.

[5]李时坤.“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成才,2021(01):11-12.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