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讲解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

2023-02-27 05:40孟端星吴连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敌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孟端星,吴连才

(玉溪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云南 玉溪 653100)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前,抗战史基本处于被中共党史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所取代的地位。由于意识形态对抗,加之两岸关系紧张,“自然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进行基本否定的论述、评价”①周一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史研究述评[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5(A1):177.。各级各类历史教材对国民党军队及其正面战场言之甚微,因此,“学生们对正面战场的历史认识是一片空白”②张宪文.抗战史研究的检视与评述[J].江海学刊,2015(4):19.。改革开放伊始,史学家打破抗战史研究“禁区”,开始深入探讨抗战时期国民党及国民党正面战场相关问题。

1995 年,抗战胜利50 周年,中国抗战史研究者共聚台北进行学术研讨,“研讨会体现了海峡两岸学者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已基本上达成一致”。因而,这次研讨会成为两岸抗战史研究的“重要转折点”③张宪文.抗战史研究的检视与评述[J].江海学刊,2015(4):20.。此后,两岸每两年都要举行一次“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

2005 年9 月,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国家领导人在纪念大会上的发言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及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这对海峡两岸学者加强抗战历史研究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2015 年9 月2 日,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时谈到:“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④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1.抗战史的研究由此又揭开新的序幕,对国民党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也随之日见客观。

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加之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距离今天比较近,故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内地,相比较而言,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历史较为熟悉,而对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则显陌生,因而随着抗战史研究的深入拓展,民众对了解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及国民党正面战场更加具有好奇心。在此背景下,揭示国民党及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爱国官兵抗击日寇的文章、书籍、电影、电视剧等相关文化产品迅速增多,这些文化产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介而得以广泛播撒;2020 年,电影《八佰》将这一现象推至一个高潮。从一定程度上看,抗战期间的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一些场合反而被弱化,甚至在一些人的言谈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受到质疑。

当代大学生多为“00 后”,在其成长岁月里,上述氛围或多或少地对他(她)们产生了影响,以至于在聆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授中,一些懵懂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时,在东北、华东地区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抗击侵华日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当时在祖国的西北部,如何理解其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多?国民党战场打死的日军多、还是敌后战场打死的日军多?国民党的功劳大、还是共产党的功劳大?等等。众多的问题其实最终落脚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教师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六章时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如何回答以上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二、讲清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及其地位问题

基于学生的疑惑,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六章的教授过程中,要突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教师必须首先讲清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及其地位与作用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对两个战场作一梳理。

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而言,中国只有一个战场,即中国战场。中国战场形成较早。20 世纪20-30 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影响下,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势力登上政坛,并最终将这些国家推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轨道。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行动的起点。而由此开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旗帜。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抗战开始,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由此拉开序幕。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长达10 余年时间里,中国一直单枪匹马地对日作战,“扮演着‘孤胆英雄’角色”①[俄罗斯]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346.;事实上,中国已不仅仅只是为自身前途和命运而战,也同时在为整个人类未来而战。

在西方,1939 年9 月1 日,德国入侵波兰,英国、法国被迫对德宣战,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盟、加拿大以及殖民地印度也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英法宣而不战,德军迅速攻占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政府流亡伦敦)、比利时、卢森堡、法国。1940 年年底至1941 年6 月,德意两国又占领东南欧。与之对应,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争的欧洲战场才出现。1941 年6 月22 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苏联的加入,扩大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范围。

1941 年12 月8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日军还向英国、荷兰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发动全面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8 至11 日,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为代表的众多国家分别向德、意、日宣战,德国、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空前增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遍及全球。

由于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西洋第一,太平洋第二”的战略方针,把德国视为首要敌人,把欧洲视为决定性战场,因而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但是,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英勇抵抗、殊死拼搏,抗击和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既不敢贸然“北进”,也不能全力“南进”,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拼搏引起世界瞩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与赞誉。上述简明梳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国内。

就中国战场内部而言,却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或称为“国民党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或称为“解放区战场”)。

在日本大举进攻面前,国共虽然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与第一次合作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没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只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强调,“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1937 年11 月,太原失陷后,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人民军队开始深入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而开辟了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对应的敌后战场。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战场内部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非是孤立的两个战场。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党组织国家主要军事力量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狙击,形成了正面战场。与之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深入敌后牵制和打击日军,形成了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有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发展,而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发展则有助于正面战场的坚持。两个战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直至抗战胜利。

但是,两个战场在抗战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的地位及作用是不同的。

在战略防御阶段,由于日军以国民党军作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军进攻的主战场。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国民党军队于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地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日是比较积极、比较努力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变为:对国民党及其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对内对外方针随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国民党逐渐强化其“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此后抗日就没有战略防御阶段那么努力了。因而,一方面,国民党军队依然组织过三次长沙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枣宜会战、浙赣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常德会战等,但同时也曾掀起过弱化抗战力量的三次反共高潮。因而,正面战场从战略上支持和配合了敌后战场,但其实力和影响日渐损落。与之对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辟了一块又一块革命根据地,逐步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敌后战场日益成为抗击侵华日军的主战场。教师可以以下表展示讲解这种作用的转换:

表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抗击日军兵力比较表(1937.7—1945.8)

至1944 年春,敌后战场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日本学者对此也承认:“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部队以及它所领导的民兵游击队,已经代替国民党军而成为抗战的主力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军几乎退出了抗日阵线而主要从事反共,同时还相继出现了投降者。因此,日军的作战完全以消灭解放区和‘扫荡’共产党军为目标了”①日本历史学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45.。

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队除缅北反攻,打通中印公路外,其在国内先后收复了广西、福建等地,但其反攻作战缺乏全面性,正面战场的反攻作用甚微。反观敌后战场,1943 年7 月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在太行山、山东展开了攻势作战。至1944 年春,敌后战场已经展开局部反攻,1945 年即开始大反攻,在日本投降前,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已经收复县城70 余座,歼灭日军40 余万。因而,反攻阶段,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三、怎样突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基于学生的疑惑,要突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理解这一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的。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2015 年抗战胜利70 周年纪念之际。学界专题探讨者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任天佑《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柳建辉与高中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等,论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的文章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性贡献》、柳千岸《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曲爱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张海鹏《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李文《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史三个重大问题》(其第二个重大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②李文.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史三个重大问题[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73.)、宋清渭《中国共产党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队》等。这些文章从多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我们全面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详实的论述和宽阔的视域。

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仅有的课时中,教师不可能将学界上述论述一一呈现;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作重点讲授呢?

2020 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2).这一重要讲话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进行的科学概括、高度提炼,这对教师在《纲要》课程中讲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作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倡导并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教师首先可以提示学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国是怎样一种局势——十年内战。随后,教师进行讲解: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各党派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路线。

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大范围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拯救民族危机,还面对着蒋介石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国共产党便及时调整了斗争策略,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1935 年8 月1 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向全国各党、各界、各军呼吁: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虽然如此,中国共产党此番号召并未包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内。当然,这与蒋介石正催动大军围剿红军密切相关。

随着认识的提高,1936 年5 月,中共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在这份通电里,蒋介石首次成为中共联合抗日的对象。9 月1 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指示中才明确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方针。

西安事变解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一下,10 年内战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残杀了多少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故,单就这一斗争策略的调整,足以显示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努力下,1937 年8 月,国共两党最终达成协议:中共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琼崖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陕甘宁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

至此,10 年内战全面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了国民党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涵盖了中国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党派,集结了海内外中华民族一切爱国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解决了战略指导问题和抗战路线问题

全面抗战开始后,面对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国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是一工业化强国,中国是一落后的农业国,以弱敌强,“战必败、败必亡”。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国民党内的汪精卫、周佛海等,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这些人最终走上了叛国投敌的耻辱之路。在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国民党军取得台儿庄大捷之后,国民党、共产党内部均出现轻敌思想者,认为中国很快就可以打败日本,另一种观点——“速胜论”流行起来。但是,两种观点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处此现实情境,毛泽东集全党智慧、经过潜心研究,于1938 年5、6 月间发表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将中日两国作了全面比较,指出: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其军事、经济等实力远超中国,中国的抗战只能是持久战。但是,日本是一个小国,其资源、人力、物力有限,无法支撑长期战争;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虽然弱,但资源物力丰厚、人口众多,能够支撑长期战争;加之,日本发动的是无义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将失道寡助;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将得到爱好和平的国家、民族的支持,所以,中国不会灭亡。

基于敌强我弱的分析,毛泽东还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同学们熟悉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指明:抗日战争不可能“速胜”,只能是持久战,而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华民族。

立于时代的前沿,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所作的论述,不仅强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与“速胜论”,增强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以至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而且,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的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在实力悬殊的这场战争中如何夺取胜利的战略指导问题。

再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共产党推行的是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不敢广泛发动民众、害怕民众起来后会危及自身的统治,故而推行的是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路线;共产党以人民路线为出发点,提出只有充分发动民众、依靠民众才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因而推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抗战期间,在共产党人的广泛动员中,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成为英勇抗击日寇的战士或坚定的拥护者,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言的:我们要让日本帝国主义陷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①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99.

也正由于此,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即: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全面抗战开始短短一年便丢失了大片国土;而共产党深入敌后,在进行游击战争的同时又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从而在敌后开辟了晋察冀、晋冀豫等一块又一块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三)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

游击战,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里,军事家一直都是把它看作正规作战的一种辅助形式。然而,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中国共产党人提高到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意义。

在革命实践中,人民军队又总结出一整套游击战战略战术,如围困战、破袭战、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把日军的后方搅得天翻地覆,使日军昼夜不得安宁、疼痛难耐。日军一位叫山崎重三郎的大本营参谋写过一篇文章,名为《毛泽东游击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内中言及:“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重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45.对此,有美国学者考察了人民军队的游击战战略战术后,得出一个结论:“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控制着华北的乡村,日军势力所及只能是铁路和大城市。”①[美]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00-301.所以,表面上看,日军占据了我国大片疆域。事实上,日军只能维系其在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的统治,游击战的威力由此可见。

对于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全局性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对此作了比较好的阐述: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48-149.

(四)中国共产党人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1.中国共产党抗战态度鲜明意志坚定。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在全国所有党派之前明确喊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三省!”率先高举抗日的大旗。11 月27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并在东北组建了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反观国民党,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实行的是广为人知的“不抵抗主义”,半年之际,即丢失了整个东北。5 年之后,“抗日”的字样才出现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

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欲使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7 月8 日,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全国,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立即以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在黄河之滨、大江南北与日寇作战。此时中共在东北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也已经发展到约3 万人。与之相对,7 月17 日,蒋介石发表“最后关头”的演说,代表国民党第一次在国人面前亮出了抗日的旗帜。此后,国民党才组织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战役。

1941 年始,日军对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毁灭性的“扫荡”“清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对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虽然也在晋南中条山、湖南长沙和浙赣等地抵抗日军的进攻,还组织远征军进军缅甸,配合盟军作战;但同时却动用了数十万军队对中共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缺衣少食、人口锐减、面积缩小,人民军队也由50 万人减为约40 万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日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挺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并扭转了战局,1943 年秋即开始转入反攻,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抗战14 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鲜明的抗战态度和坚定的抗战意志,鼓舞了整个民族的抗战信念”③宋清渭.中国共产党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23.,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2.中国共产党以博大的胸襟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前所言,卢沟桥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但是,由于统一战线是中国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党派之间的联盟,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其内部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在一定时候还会相当激烈和突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其侵华方针,把主要力量拿来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及其政府采取“诱降”为主;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直接,导致以下重大事宜的发生:

1938 年12 月,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此时,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汪精卫集团的行径很有可能导致国民党的大分裂,国民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将受到极大威胁,统一战线也可能因此而受重大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举国上下一片哗然之际,中国共产党一面组织民众声讨汪精卫集团的叛国行为,一面表示继续“拥蒋抗日”。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的态度,对国民党党心、军心以及国人之心起了稳定作用,对国民党坚守抗战立场、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维护作用。

1939 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1939 年冬至1940 年春,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军进攻中共陕甘宁边区,先后侵占边区五座县城;1941 年1 月,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以80 000 余重兵围攻抗日的新四军,新四军9 000余人仅剩2 000 余人突出围攻,制造了“皖南事变”;1943 年春,国民党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重兵驻守西北的胡宗南部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统一战线一旦破裂,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和命运将产生重大影响。在这历史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忍住剧痛,以博大的胸襟,采取了正确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先后挫败了国民党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2).。中国共产党“这种民族大义为重、抗战大业为先的胸怀和主张,是全民族的神圣抗战得以在惊涛骇浪中坚持到底的根本原因”②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G]//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理论文章选.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96.。

四、结 语

在关乎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与执政的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组织、力量聚合、持久抗战、夺取胜利的战略指导、战略布局等决定这场战争走向、进程和结局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因此而日益成为抗击、牵制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因此,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敌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中原敌后抗战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