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中国标准化》: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谈谈近年来山东省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实践经验可以分享?
吴承丙局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并就标准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要求,始终把标准化作为基础性、引领性工作予以推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是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成立全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高规格设立国家技术标准审评中心,主动承接国家标准化改革任务,搭建起标准化战略的“四梁八柱”。二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夯实。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9个、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54个,率先探索建设家用电器、蔬菜、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5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3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支持省内高校加强标准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标准化学院。三是试点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先后启动了9个标准化城市试点、6个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产业对标达标行动,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67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1580个。四是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面构建。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6项、国家标准9928项、行业标准13,546项,发布地方标准3387项,分层次、分系统、全覆盖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五是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高规格召开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高标准建设大会培训基地,擦亮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名片”。这些积极成效和进展,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具体工作中,实践形成了全领域标准化供给机制、全过程标准化推进机制、全方位标准化保障机制“三大机制”。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全领域标准化供给机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引领、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标准体系。一是围绕标准引领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十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装备、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化攻关,实施国际、国家标准化项目239项,制定形成一批原创型、基础型、应用型高标准。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要求,以种质资源、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初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标准600余项、提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70项、率先提出制定各类蔬菜标准200余项。三是服务国家经略海洋战略,在海洋牧场、海岸线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启动海洋战略标准研究项目113项,制定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218项,建设烟台长岛等海洋领域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2个。四是全面贯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指导意见,在教育、体育、文化、社保、医疗、交通、养老等16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地方标准213项,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优质、公平普惠。五是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水平,承建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秘书处”、IEC“电力机器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争取青岛设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常设性会议和论坛。加大企业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的支持力度,成为“中国标准”助力“中国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范例。
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形成了全过程标准化推进机制。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全过程闭环式标准化推进体系。创新标准提升机制。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活动,筛选确定了具有标准化引领作用的3个城市、25个重点产业和200余个重点企业,进行建库培育,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打造了一批先进标准典型应用示范单位,有效引领了全域标准化突破提升。创新标准转化机制。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库、国际标准创新项目培育库、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一品一标”产品培育库,形成优质项目“入庫、孵化、培育、出库”的工作机制,建设完成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等9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平台,累计转化培育各类先进标准515项,形成19项国际标准提案,争取31项国家标准立项。创新标准实施机制。率先出台《山东省标准化条例》,压实标准实施主体责任,开展地方标准宣贯培训200余次、专项督导40余次。创新标准评估机制。率先在产业、区域发展、贸易等领域,探索开展标准实施绩效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专业化标准评价体系。
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建立全方位标准化保障机制。从组织、人才、政策、数据等多维度,进一步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筑牢全方位、多层次保障体系。强化组织协同保障,推动建立省部共建机制、区域协同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做好人才引育,立足高视角“引”,成立山东省标准化高端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引进12名高层次专家,其中包括5名院士,为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咨询意见。立足高水平“育”,推动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率先开设标准化专业,实现标准化专业人才稳定供给;积极打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和“青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标准化人才1000余。增强数据赋能,依托山东省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联通整合各类标准化政策、信息、文本,精准提供标准查询、检测验证评估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资源家底“一库托清”、资源需求“按图索骥”、资源配置全域统筹。
《中国标准化》:在山东省今年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任务有哪些?为什么?
吴承丙局长:当前,山东正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标准化工作将以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为主线,在制度创新、项目建设、体系建设、交流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聚力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高地,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比较重要的几项任务是:
一是抓好一个试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是国家赋予山东先行先试的战略任务。我们将围绕提升“十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全省重大发展战略,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试点任务起势攻坚、全面落实,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标准,争取一批国家级重点标准化项目,布局一批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平台,突破制定一批国际、国家标准,健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办好一个大会。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是聚集、链接、配置国际高端标准化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将于6月在青岛举办,由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联合主办,将力促一批国际标准合作项目签约,推动在相关领域签署国际标准协议,聚力打造更高能级国际标准化交流平台。
三是完善一批政策制度。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发〔2022〕18号文件部署,制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标准化指导意见,激发企业标准化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标准有效供给。同时,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标准审评工作制度,健全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运行管理机制。
《中国标准化》:近年来,山东省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进展?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吴承丙局长:山东是对外开放前沿,在开展标准化交流合作上具备独特优势。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近年来,山东加快“山东标准”国际化进程,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6项、国家标准外文版70余项,承担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9个,承担建设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唯一在国家设立的常设论坛会议和培训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千余场次,全面推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渠道、高端人才等要素资源招引,成功推动省内实体经济加速对接国际国内优质资源、资本。
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推动我省企业、组织、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化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成功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力机器人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可持续流动与交通分委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等落户山东,为山东优势产业以及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海尔集团参与100余项IEC和IEEE国际标准;海尔卡奥斯主导全球首项“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山东牵头制定了首项ISO海洋调查领域国际标准;潍柴动力集团通过输出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支撑国际并购业务;济南12345政府热线提出政府热线服务领域国际标准项目;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承担“面向网络的量子信息技术焦点组(FG-QIT4N)”。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国际标准化意识,畅通企業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渠道,充分发挥驻鲁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叠加效应,逐步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比例,提升行业主导权,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要完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激励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将自主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要更加注重人才建设,发挥好青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引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提升自主创新创造能力。
《中国标准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已发布一年有余,各地都在积极贯彻落实《纲要》中的要求。请您谈谈《纲要》在山东省的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吴承丙局长:《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印发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推动《纲要》的贯彻实施,紧抓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结合山东发展实际,不断健全标准化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持续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发展平台创新,大力激发市场标准活力,全面提升山东标准创新力。
加强顶层规划,健全政策体系框架。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打造“一个高地”,建设“四个新区”,推进经济社会全领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制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出台数字经济、数字乡村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产业标准化发展等有关指导意见。
发挥区位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6市立足发展实际,制定标准化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先后启动了9个标准化城市试点、6个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标准与专利融合发展、标准国际化进程,明确试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上,抢占先机,争取更多技术规则话语权。
聚焦项目突破,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先后部署320项标准化创新发展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新能源装备等领域,设立3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和突破性技术向标准转化。围绕产业强基、产业链现代化、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产品、新兴业态等方面,实施30项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在磁悬浮动力技术、海洋调查、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完善标准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政府标准底线作用,释放市场标准创新活力,加大培育品牌团体标准组织,加强重点领域先进标准供给,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山东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6项、国家标准9928项、行业标准13,546项,发布地方标准3387项;511家社会组织公开团体标准3154项,57,195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平台”公开产品标准38万多项。
《中国标准化》:2023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即将召开。这是两年一届的标准化国际盛会,是我国搭建的高能级标准化合作平台。每次会议的召开都会吸引国际和国内标准化机构以及同行的高度关注。请您谈谈此次大会的筹备情况如何?预计会议将取得什么成果?
吴承丙局长: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两年一届,目前成功举办了三届,今年是第四届。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是省部共同推进的重大国际交流活动,是扩大对外开放、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大会将于6月8日至9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山东省政府、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联合主办,青岛市政府、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承办。大会按照“1+5+N”架构举办,即:1个主题大会,5个平行分会,N项标准化活动。大会主题为“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聚焦海洋负排放、新型电力系统(绿色能源)、城市创新发展、人才培育与能力建设、现代绿色港航贸易等领域,举行平行会议。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大会方案有序推进。
大会期间,国家标准委将发布中国标准化系列成果,签署双边合作协议,形成技术标准的双边互认合作机制,极大促进双边经贸往来的便利化。山东将发布《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倡议》,全面推介我省在海洋碳汇、绿色能源、城市发展、人才培养和现代绿色港航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成效,展示标准化对于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我省企业承担全国交通运输标委会智慧港口分委会,推进建立海洋负排放国际标准研究中心,为海洋强省、绿色港航建设搭建国际、国家层面标准化工作平台。大会也将为全省特别是青岛在更大范围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提供契机,搭建起以国际标准交流为平台的项目合作平台,畅通国际标准参与渠道,促进国际标准交流互鉴。
《中国标准化》:据悉,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期间,还会举行若干标准化活动。请介绍一下具体会有哪些标准化活动,预计取得哪些成果?
吴承丙局长:大会期间将开展标准化高端专家“山东行”活动,组织国际、国家层面标准化专家深入企业,帮扶企业解决国际、国家标准制定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出实施路径,推动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快速转化为先进标准,助推企业争取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创建标准创新平台,为企业实施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前瞻性、先导性意见建议。通过“专家山东行”活动,将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现代医药等领域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山东产业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规则优势、市场优势,更大程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标准化》:您对山东省标准化工作的未来有哪些期许?
吴承丙局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建设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先行区、动能转换标准化带动区、新发展格局标准化引领区、促进共同富裕进程的标准化实践区“四个新区”,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跨领域跨区域创新模式,营造更加开放的标准化发展环境。纵深推进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面向科技前沿的重要领域,加大前瞻性标准化研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標准体系,政府标准数量压缩,市场标准创新活力蓬勃迸发,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助力山东企业、产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大力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标准化在助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低碳转型、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中的效能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