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腹泻的诊断

2023-02-26 21:43:12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死猪球虫胃肠炎

陆 晓

昆山市第四动物防疫站,江苏 昆山 215300

0 引言

生猪腹泻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形态及机能紊乱、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聚集大量水分或电解质而导致粪便松软或呈液态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生猪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猪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前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腹泻,后者则是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导致的腹泻。猪传染性腹泻的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其病原较为复杂,且临床表现相似,在实际生产中对其进行准确诊断成了难题,若诊断不准确,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应注重该病的诊断,为该病的有效治疗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1 猪传染性腹泻的病因

猪传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原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导致生猪腹泻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常见的病毒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有学者认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也是造成生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1];常见的寄生虫主要为球虫。

在传染性腹泻中,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率最高,通常为10%~100%,死亡率可达30%~100%,以10日龄内的仔猪最易发生死亡。其次为大肠杆菌造成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为20%~90%,仔猪黄痢的发病率略高于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死亡率可达70%。而球虫的发病率为50%~70%,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最低,但其也是导致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2 猪传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2.1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约1周,通常是个别生猪发病后在1周内波及全群。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年龄有较大关系,年龄越小的生猪症状表现越明显。仔猪常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黄色有腥臭气味以及伴有黏膜、血液的粪便,在哺乳、采食后极易出现呕吐(不同于传染性胃肠炎的呕吐时间无规律),呕吐物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由于腹泻和呕吐,仔猪常出现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黏膜部分出现点状出血,小肠的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会造成哺乳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排出黄色、绿色、白色有恶臭气味的粪便,粪便中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严重时,可呈喷射状水样便。当腹泻和呕吐持续时间较长,可引发脱水,仔猪眼球凹陷,粪便转为黏稠,体温升高,14 d内的仔猪致死率可达100%;成年猪患病后的症状比仔猪轻,仅有个别生猪表现为呕吐、腹泻的症状,但病死率较低,治疗后可痊愈;母猪患病后表现为乳房萎缩、泌乳量减少的症状,妊娠期母猪可出现流产现象,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恢复,死亡率较低。

剖检病死猪,可见胃和小肠处有明显病变(不同于流行性腹泻,仅在肠段有明显病变),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呈鲜黄色,仔猪的胃内容物中有大量乳白色的凝乳块,小肠有气性膨胀,肠壁弹性降低,严重时可破裂,小肠绒毛变短。脾脏、淋巴结肿胀,肾脏包膜下出血,心肌呈灰白色。

2.3 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多发生于8周龄内的仔猪,患病后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呕吐、腹泻等症状,排出黄白色、黑色的水样或白色糊状粪便,随着病程延长,临床症状加重。

剖检患病猪发现主要病变发生在小肠段,小肠后段肠壁变薄、膨胀,内有水样、絮状、黄色或灰白色的液体,小肠后段无食物,肠系膜淋巴结为棕褐色。

2.4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可造成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痢多侵害7日龄内的仔猪,1~3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急性病例可在出生后12 h内呈现无征兆、突然死亡的症状;亚急性病例则表现为排便频繁,可在1 h内排数次黄色、黄白色的糊状粪便,粪便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患病仔猪精神不振、饮欲增强但食欲减退、机体消瘦,最终因脱水或全身衰竭而亡。仔猪白痢则多侵害14~28日龄的仔猪,通常呈窝发,当养殖场出现仔猪白痢时,可迅速波及全群。仔猪白痢的突出症状是下痢,排出乳白色、灰白色、淡黄绿色的稀粪,内含黏液,呈粥状,有时伴有气泡,有腥臭气味。患病仔猪体温无明显变化,食欲通常不受影响,但精神不振,喜趴卧,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饮欲增加,大多数患病猪可治愈,但当继发肺炎时会造成死亡[2]。

剖检仔猪黄痢病死猪,可看到胃肠道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且有大量黄色液体和气体,十二指肠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红黄色或红色,切开后有液体渗出,呈弥漫性出血,肾脏皮质有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肾脏中有凝固型坏死灶。而仔猪白痢的病死猪表现为结肠内有乳白色、灰白色的糊状、膏状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略微肿胀,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2.5 沙门氏菌

当沙门氏菌侵入生猪机体后,引发猪霍乱或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20~120日龄的仔猪,急性病例多表现为败血症,而亚急性、慢性的病例表现为大肠坏死性肠炎(较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为下痢,排出恶臭、混有血液的粪便,仔猪日渐消瘦,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部分患病猪在患病后期出现弥漫性湿疹,腹部可见绿豆大小的浆性覆盖物,将覆盖物移除后可见溃疡灶。

剖检可见腹腔内有积液,有弥漫性、坏死性结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心脏内膜有出血斑,心包积液,胃底充血,胃肠道有广泛的点状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胀,肠道黏膜脱落,盲肠、结肠段肠壁增厚,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溃疡灶。

2.6 球虫

当球虫感染生猪时,可出现腹泻,排出的粪便呈白色、黄色水样,感染较为严重时,可在粪便中看到血液或粪便呈棕色。猪球虫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生猪误食的球虫孢子化卵囊的数量不同,当误食的卵囊较多时症状较为严重,较少时可症状轻微。此外,症状轻重还与有无其他感染有着密切关联。

3 猪传染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

3.1 猪流行性腹泻

病毒分离鉴定是诊断病毒性疾病的金标准,无菌采集患病猪的肠内容物,接种于Vero细胞中,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分离和增殖,37 ℃、5% CO2条件下培养3~4 d,观察细胞有无明显病变、融合、脱落或合胞体形成,当细胞病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征一致时,通过免疫荧光、RT-PCR技术进行进一步鉴定。也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病猪血清样本或粪便样本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原,或抗体水平,该方法虽准确度高、特异性强,但诊断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基层大批量检测。在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这一技术是以荧光微球作为表计载体,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免疫荧光层析,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时间短、易于观察。此外,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纳米RT-PCR等[3]多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

3.2 猪传染性胃肠炎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小肠、肛拭子或常内容物制成悬浊液,加入青链霉素进行观察,使用ELISA、RT-PCR试验进行辅助。或将病死猪的脾脏、肠道等病料制成涂片后,经过负染色,观察到串珠状排列的病毒,可判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ELISA法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但想要确定病毒源,仍需要经过扩增、测序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也是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常用方法,对病死猪的空肠进行冷冻切片,经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质中有亮绿色的荧光物质,可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

3.3 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可使用病毒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检测时间段,结果判读方便,最低检出限较低,且无需特殊仪器,适用于养殖场。该方法需要无菌采集粪拭子、肠及肠内容物或其他病料,提取病毒的RNA,合成cDNA,进行LAMP反应,最终获得扩增结果,依据结果判定是否为猪轮状病毒感染。

3.4 大肠杆菌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病后,应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当发现有散布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时可怀疑为大肠杆菌感染。进一步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内,在37 ℃下培养24 h,当麦康凯培养基上出现红色菌落且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中等大小、边缘整齐、无溶血、表面光滑、轻微隆起的白色菌落时,再次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仍可看到大肠杆菌特征性细菌形态,则可认定为大肠杆菌感染。

3.5 沙门氏菌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生猪的心脏、肾脏、脾脏等器官,匀浆、捣碎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且两端钝圆。进一步将匀浆、捣碎后的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内,37 ℃下培养1~2 d,可看到少量菌落,挑取单一菌落后再进行革兰氏染色,若看到沙门氏菌特征则可认为是沙门氏菌感染。也可进一步将组织研磨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再接种于实验小白鼠,观察小白鼠的病变和死亡特点,如果符合沙门氏菌特征则可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也可以使用玻板凝集法进行检测,即在清洁的玻片上滴上沙门氏菌多价O血清,将沙门氏菌培养物与玻片上的血清混匀后,震荡2 min,当出现阳性凝集现象时可确诊为猪沙门氏菌。

3.6 球虫

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采集粪便后使用漂浮法检查粪便内有无球虫的卵囊,但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在小肠内发现处于发育阶段的球虫虫体,即无菌采集患病猪的空肠、回肠段进行涂片和压片,经染色后镜检,当看到球虫时可确诊为猪球虫病。也可使用血液涂片,涂片后经瑞士染色,可看到紫蓝色的新月形裂殖子[5],则证明生猪正在受球虫的侵袭。

4 结束语

我国作为猪肉生产大国,生猪的存栏、出栏量、猪肉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在生猪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频繁的转运、交易也造成了生猪疫病的发生,结合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警示,生猪疫病应以预防为主。目前我国猪传染性腹泻病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且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应当做好这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于有疫苗可供使用的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对于无疫苗可用于预防的疫病,则要从提升饲养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好生猪的营养调控,均衡配制日粮,注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合理规划转运时间,控制圈舍内温湿度,注重通风,减少生猪应激反应,保障生猪的健康安全。对于已经发生猪传染性腹泻的养殖场,应当先对患病猪进行隔离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利用鉴别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作出准确诊断,避免疫病进一步扩散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死猪球虫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