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鲁氏杆菌病防控措施研究

2023-02-26 21:43:12黄维红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布病氏杆菌病牛

曹 江,黄维红

灵山县平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灵山 535422

0 引言

布鲁氏杆菌病(又名布病)作为牛养殖中的多发疾病,轻则妨碍到牛只的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可直接导致牛只死亡,对牛养殖业的影响较大。除了感染动物之外,布鲁氏杆菌同样能使人类感染。尤其在现阶段动物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发病趋势愈发复杂的大环境下,强化对牛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研究是极为必要的,须引起各相关人员的充分关注。

1 牛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1.1 易感动物

布病于动物群体中的传播范围尤为广泛,多种动物皆可携带病菌,除了牛、羊、猪、鸡、鸭等常见的养殖畜禽外,马、狗、猫、兔等动物亦可传播病菌,其中尤以牛、羊、猪最为多发。各种家畜与野生动物是布病传播的主要目标,对于人类也有危害。不同生长阶段的牛只对于布病的易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小于6月龄的犊牛往往不会发病,牛只继续生长至性成熟时期,布病发病率将大幅度提升。在发病动物中,雌性动物的发病率远高于雄性动物,且成年动物的发病概率一般更高,在雌性动物初次怀孕期间,患上布病的概率更高。

1.2 流行特征

布病本身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与病牛有过接触的各类人员,例如养殖人员、防疫人员、兽医皆是重要的传播群体,布病本身传播渠道极广,牛场已经发病的病牛、携带病菌的病牛皆是传染源。公牛发病之后,其分泌物、排泄物中会携带病菌,患病母牛流产后,其胎盘、羊水、胎衣中会夹杂诸多病菌,使附近环境受到污染,健康牛只同病牛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等皆容易被感染。牛布病的发病在季节上未见显著差异,四季皆为多发季节,温度低且潮湿的状态下更易发病,日常养殖管理中若未进行严谨细致的卫生清洁、牛只养分供应不足、刺激因素较多等亦会加大该病的发病可能性。病菌会经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扩散,犊牛、老牛对该病有一定的抗病性,处在繁殖年龄段的成年公、母牛最易发病,特别是孕期母牛,其在发病之后往往会流产。

1.3 病原分析

引发牛布病的病原为布鲁氏杆菌,该病菌本身具备极强的生存能力,一旦入侵牛体,病牛的脏器、血液、生殖器官皆会带有大量病菌,病菌除了生存能力强外,抵抗能力也较强。在干燥的土壤环境中,布鲁氏杆菌的存活时间可长达37 d,在寒冷、阴暗的环境亦或流产胚胎中可存活半年之久,这也是该病防控难度大的原因所在。病菌虽然不会生成外毒素,然而其一旦于细胞内繁殖便会生成较强的内毒素,主要成分为包壁脂多糖,病牛的生殖器官最易受到侵害,病菌继续在牛体内繁殖还可能导致关节炎和脓毒血症[1]。

2 临床症状

牛在发病后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发病,病原在牛体中可潜伏较长时间,为21~180 d,母牛发病后往往会突发流产,导致胚胎滞留且还会伴有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炎症。种公牛发病后表现为生殖系统疾病,例如睾丸肿大坏死、睾丸炎、附睾炎等,牛场内还未进入繁殖阶段的牛只,感染后一般没有显著的症状表现,大部分表现为隐性发病。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可观察到病死母牛会有明显的胎衣充血、出血问题,且胎衣上还会有一层黄色、呈胶冻状的渗出物,病死胚胎的脾脏、肝脏等处有明显的肿胀、坏死症状,病死公牛的精囊处有若干出血点,睾丸处萎缩且存在炎症坏死病灶[2]。当有牛只显露以上症状或者发现母牛突然由于不明原因流产,须引起充分关注,若疑似布病感染,应即刻上报有关部门,由专业兽医做更为细致、严谨的检查。

3 诊断要点

针对牛布病的诊断可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诊断阶段,即初步诊断,需要仔细观察牛只的日常状态,病菌一般会在牛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在潜伏期间病牛往往不会显露病症,因而切不可疏忽,需要密切留意牛只的行为。如果母牛感染布病,参照上文提及的症状表现通常可以观察到,而如果公牛感染布病,则主要是一些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这些症状只靠肉眼很难及时察觉,还需进行更深入的诊断。

第二阶段为实验室诊断阶段,所采用的诊断方法具备更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具体诊断方法如下。其一为病原学检测,一般依靠对病菌的分离鉴定、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辨别实际感染情况,是现阶段应用较为频繁、适用性较广的检测手段,检测准确率高是其显著优势,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能忽视,在实际检测中,病原学检测的分离率较低,需要耗费一定的检测时间,且整个实验过程对于检测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检测人员须熟记操作规范、做足个人防护准备,否则易导致感染扩散问题。其二为血清学检测,纵观牛布病检测实际,该检测手段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区域较为常见,其又可细分为不同的试验方法,例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荧光偏振试验(FPA)等[3]。目前在国内应用最多的是RBT和SAT,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先通过RBT做出初步性的检查,接着再以SAT做更深入的试验,便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其三为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般依靠该技术手段就样品做DNA提取,因为其需要用于正式进行检测实验前,可先就样品做灭活处理,然后再按部就班着手推进后续检测事宜。相较于另外2种检测手段,分子生物学检测能较好地规避布病检测期间的传播隐患,但也需要注意,其对于操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须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实验室内方可操作。基于对现阶段牛布病流行趋势、检测实际、净化管理的多方面分析,可发现该检测手段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手段、医疗技术的继续创新,其应用也将更为普遍。

4 牛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就现阶段而言,牛布病的发病机制尚有诸多有待继续研究、考察的不明因素,因此,还未研制出特效性药物与治疗方案,在养殖实践中主要围绕免疫预防为核心开展综合防控。深化对牛布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掌握诊断及防控的具体要点,方能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以免牛群中出现布病病例时,却因为疏忽无法妥善加以处理。

4.1 优化防疫检疫机制

各兽医站、防疫站等机构须充分彰显自身引领教育职责,定期开展一系列科教宣传活动,在具体执行中,可通过新旧媒体手段扩大宣传力度、拓展教培规模。深化基层民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设置更为完善、长效且稳定的常态化防控体系,引导大众培养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落实好防控管理细节。考虑到部分基层防疫机关存在检疫设备较差、人员配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适时给予一定的经费与政策帮扶,还应进一步加大海关检疫力度,紧抓进口牛只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管控事宜。在牛布病的日常防控中,配备一支业务水平高、职责意识强、协同参与的优质防控队伍是关键所在,这一点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兽医人员、防疫人员以及养殖人员的布病防控培训力度。

4.2 严格进行消毒管理

制定更为完善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消毒清洁方案,推行封闭式养殖模式,强化日常养殖的严谨性,以期提升饲养环境的安全性,在牛场、牛舍门口应建造消毒池,池中的消毒药剂应及时换新。例如3%~5%来苏尔溶液、20%石灰乳等皆是较好的选择,应对牛舍中的所有养殖设施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毒,产房每周全面消杀1次,牛场的日常消杀也应严格推进[4]。病牛的养殖场所、使用过的器具皆应消毒后方可接着投入使用,可借助于火焰、熏蒸等消毒手段对牛场内的设施、设备加以消杀,牛舍、车辆可采用2%烧碱来消杀。牛舍内应保持较好的通风条件、干燥暖和的环境状态,垫草须及时换新,确保垫草的洁净、松软,确保良好的光照条件,不但有助于增强牛体体质,还可将部分有害微生物杀死。

4.3 秉持全进全出原则

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外来车辆及人员须获得许可、充分消毒后方允许进场,以免将外面的病毒带进场内,秉持“全进全出”原则,在前一批次的牛只出栏之后,需要对整个圈舍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洁、冲洗、消毒,确保残留的细菌、病毒可被充分消灭,以防传染给新入栏的牛只。以当前批次的全部牛只为对象开展统一性的免疫接种,使牛群保持稳定的抗体水平。对于牛只的选购须格外严谨,具备条件的牛场尽量推行自繁自养模式,免除不必要的调运,引种方面尤其要强化管理,严禁自疫源地引种,避免不同牲畜的混养,运输过程中备好足够的饮水和抗应激药物,引入牛只进场之后需要先行隔离饲喂一段时间,期间做好监管和观察,可在牛只饮水、日粮中混合一些复合多维,隔离观察结束后确定没有任何异常方能继续混群养殖。

4.4 提升饲喂管理水平

养殖人员应注意日常的饲喂管理,基于牛只的发育状态适当调整饲喂方案,确保营养的充裕和均衡,满足牛只生长发育的基本诉求,最好基于牛只体质量、生长阶段的差异将其分群,按群体、阶段精准饲喂。除了保证充裕、均衡的营养供应外,还可结合防疫诉求在饮水、日粮中加入适量的微生态和中草药制剂,增强牛的免疫力。在实际饲喂中,一般推行限量饲喂模式,应秉持“三定”原则,每日应严格“定人、定时、定量”给牛只投喂饲料,投喂前注意检查,一旦发现饲料霉变问题,须立刻清理,健康优质、均衡适宜的饮食能助力牛体综合素质的强化。在冬季、初春、深秋等气温较低的时节,尽可能地为牛只提供温度适宜的温水,一旦牛只饮入温度过低的冷水,冷水便会积聚在瘤胃中,需要以自身温度将冷水变温,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打颤、消化不良问题,最终导致应激反应。

4.5 做好疫苗接种管理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手段,牛布病的防控同样不例外,参照本地牛只疾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拟定好疫苗接种规划。牛布氏杆菌病活疫苗是预防牛布病的主要疫苗,常见类型有M5、S2、A19等。在接种前可先做好饲养管理,正式接种前的3 d可在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也可以在接种前的1d给牛只使用适量维生素C,使牛体抗应激水平有所提升,降低应激反应出现的概率。最适宜的接种时节为春季,此时可给牛只接种M5疫苗,通常以肌肉注射形式接种,重点谨记每头牛只的接种要求,不能低于26亿活菌,唯有符合这一标准,方可保证牛体的免疫水平[5]。对牛只循序接种之后还应认真做好相关记录,以防因为疏忽导致重复接种问题,1个月内严禁给牛只注射2针重复疫苗,并注意观察牛只的行为表现,出现应激行为及时加以处理。

4.6 病牛的无公害处理

由于现阶段仍未研究出可有效治疗牛布病的医疗办法,因而在牛养殖中若是存在布病发病病例,往往需要对发病个体做必要的无害化处理,阻断病菌继续扩散。在以畜牧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特别是布病多发区,应定期对牛群展开体检筛查,尽可能避免布病在牛群中的大肆发病。筛查出来的病例,应依循防疫部门的规定,以无害化措施加以处理,特别是因为布病引发流产问题的母牛,须严格处理其流产物,将传播风险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各参与人员在处理期间,务必要强化个人安全防护,保障自身健康,无论是助产、诊治还是消毒,皆需要将防护用具(口罩、眼镜、手套、防护服)穿戴好,皮肤如果有损伤一定不能同病牛接触,养殖人员还需要每年做健康检查,防患于未然[6]。

5 结束语

牛布氏杆菌病对于牛养殖业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各相关人员须足够重视,立足养殖实际,正视现存问题,不断改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防控。在实际防控中,需要在把握好牛布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防控准备,例如优化防疫检疫机制、严格进行消毒管理、提升饲喂管理水平、紧抓疫苗接种管理等,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布病氏杆菌病牛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 16:38:43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 16:38:43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1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
布病防控知识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