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成
天峻县木里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天峻 817299
牛血吸虫病又被称为日本分体吸虫病,主要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流行,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可严重影响肉牛健康生长。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钉螺。牛血吸虫病的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季气温偏高的时候最易发生,并且该病对犊牛的危害更大,因为犊牛的免疫力弱,一旦感染上,死亡率高达90%。血吸虫的成虫会寄生在患病牛的主静脉和肠系膜小静脉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大量虫卵,这些虫卵会顺着血液进入到病牛的其他组织器官中从而引起病变,且会随着病牛的粪便排出体外,威胁其他健康牛的生命安全。
感染血吸虫病的肉牛有慢性和急性2种情况。其中,慢性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结肠发生病变、肠道变窄等;急性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高烧、肝脏明显肿大、粪便带血。血吸虫病的发病后期会表现出肝硬化、腹中严重积水、静脉扩张、贫血等,对患病牛的粪便进行检测方可最终确诊。大多数动物感染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都相似,其中牛感染的情况最为严重。
通过观察发现,病死肉牛消瘦,供血严重不足,将其进行解剖,观察到其皮下脂肪严重萎缩,肝脏肿大且上面有灰白色或黄色的沙粒状结节。腹腔内伴有大量的积液,大肠壁肥厚且粗糙,出现黄豆粒大小的结节。其中直肠的病变最为严重,直肠黏膜上有小面积的溃疡,内部存在大量的虫卵,且在其心、肾等器官中也发现了少量未孵化的虫卵[1]。
环卵沉淀试验的原理:血吸虫分泌的虫卵与血清内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物,对沉淀进行细致观察,如果所检测的血清未被血吸虫病感染,那么虫卵周围就不会出现沉淀物,结果即为阴性;如果存在明显沉淀物,则证明被感染了血吸虫病,判定结果即为阳性[2]。此试验应对100个以上的成熟虫卵进行检测对比,来确认虫卵的数量。环卵沉淀试验的优点是精准度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检测的时间过长、操作的步骤繁琐且难度较大。
胶体试纸染色法的原理是使用胶体染料对血吸虫虫卵进行标记,然后再建立斑点试验,等同于目前经常使用的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首先,用1个小杯作为测量容器,在小杯中加入病牛血清和标记的染料,然后用试纸将液体吸干,放置2~3 h便可得到试验结果。如果条带上染料的颜色同时出现在对照区和检测区时,便可以判定病牛感染上了血吸虫病。这种检测的方法是目前已知最新的检测方法。该试验运用了层析技术,通过对病牛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且操作便捷,5~10 min就能得到试验结果,应用范围广泛。这种检测技术的优点是不会与肉牛中其他的寄生虫病发生连锁反应,且可以灵活区分出慢性和急性血吸虫病,还可检测出非流行血吸虫病。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的成本较低,试验使用的胶体染料易储存和运输,不需要特殊设备就可以完成操作,运输过程中无需冷藏。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大范围血吸虫病的排查[3]。
目前酶联吸附检测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受到了较多检测机构的青睐。该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检测试剂是用酶标记过的抗原,将患病牛的细胞标本与该抗原相结合,观察抗原是否有反应,如果产生有色物质则证明患病牛被感染了血吸虫病,由于酶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因此可更直观地让检测人员观察到反应的效果,提高检测的正确性。该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检测,但也有着明显的优点,酶联吸附检测法的灵敏度较高,确诊率高达97% 以上。因此,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牛血吸虫病检测法之一。该检测法分为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来检测病牛的血清抗原,后者用来检测抗体。夹心法不仅能用来检测血吸虫病和流行病,还可以用于人类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该方法的提出第一次是用作检测白兔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通过对比发现,该检测法的实验结果的精确度更高。通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也用于检查循环抗体上,虽然无法对之前感染还是当前感染进行有效区分,但该方法可用作人体检测,可发现病人体内的虫卵数量和感染位置,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
间接血凝试验法的操作方法是将稀释过的患病牛血清放在血凝板上,然后在血凝板上加入致敏红细胞,再经过适当摇晃加速其融合,最后静置几分钟观察血凝板上是否生成其他新物质。使用该方法需要血吸虫病的抗体,通过对患病牛体内的抗原进行检测来增加检测的正确性。血吸虫会附着在病牛的血管内壁,如果病牛自身携带一定抗体,就会对血吸虫产生影响,这样检测人员就可以通过患病牛的血清变化来判定实验对象是否被感染了血吸虫病。检测原理是病牛血管内壁的红细胞表面的抗体会与血吸虫体内的抗原相结合,出现凝集反应,因此该检测法被称为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且阳性符合率高达90%。但是此类检测法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会和其他寄生虫病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间接血凝试验有4种试验方法:反向间接血凝抑制、反向间接血凝、间接血凝抑制和由抗原致敏红细胞对相应抗原实施检测。目前该方法首次使用是用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使用血凝试验对日本血吸虫病进行检测时发现,虽然准确率较高,但试验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等[5]。间接血凝试验的成本较低,不需要复杂器械也可以进行,且检测用时短,可用于血吸虫病的初步筛选阶段,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稳定性较差,会和其他寄生虫病产生交叉反应等[6]。
目前牛血吸虫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吡喹酮片剂。一般按照患病牛的体重选择用药量,估重的方法以牛的胸围和身体一侧长度作为参考依据。投药的标准为按体质量黄牛30 mg/kg、水牛25 mg/kg的剂量。最大的投药限量为黄牛9 g/头、水牛10 g/头。牛血吸虫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为10月和11月,对于病情严重的地区可重复进行治疗。当病牛服药后,养殖人员应在现场对病牛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副作用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若遇到急性腹胀可使用新斯的明进行肌内注射;出现过敏情况可使用肾上腺素治疗。
牛血吸虫病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部分疫情严重的地区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养殖户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目前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自由放牧。因此,养殖人员应提高重视,实施封洲禁牧措施。养殖人员应购买农机,合理使用农机收割草料,然后喂养肉牛。当地农业相关部门应制定补贴政策,加大帮扶的力度。同时,政府部门应发布相关通告,明确禁令养殖人员私自放牧,并从当地养殖户中聘请责任心较强的人作为禁牧管理员,对私自放牧的人员进行处罚,并没收耕牛,加大处罚的力度,使养殖人员意识到私自放牧的严重性,从根本上杜绝肉牛接触传染源的机会。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养殖区沼气池的建设力度,要求当地养殖人员将动物排泄物放到沼气池中集中处理,这样可有效地杀死血吸虫虫卵,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同时,产生的沼气还可用在其他地方,例如可作为燃料使用[7]。
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使当地养殖人员意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并请他们自主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应使专业人员深入基层,面对面地指导当地养殖户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水平。一旦发现有患病的牛羊,应立刻将其与健康的牛羊分开,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的牛羊,应进行无公害处理。此外,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使养殖户认识到处理不当造成疫情大面积蔓延的严重后果。在宣传的时候,也应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过于强硬,否则容易引起养殖户的抵触心理,可采用微信群或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帮助养殖户解决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强防控力度。
接种疫苗是防范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养殖人员应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掌握好接种的时间。同时,疫苗的接种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把控好剂量,达到有效降低牛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促进犊牛健康生长的目的。
因为牛血吸虫病较容易在牛舍内大面积传播,从而造成肉牛死亡。因此,养殖场应尽量避免从外地引入牛种,防止外来病毒的侵入,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果确需从进行外地引入,应对引进牛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先将引进牛放到隔离牛舍中进行隔离饲养,期间养殖户应按时对其进行观察监测,最低隔离时间也应在1个月以上,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以后再与本地牛集中饲养。此外,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养殖场,防止人员和车辆出现携带病毒的情况发生。同时,养殖人员应注意对牛舍环境的清理,保持牛舍内的干燥,并定期对牛舍进行杀虫、灭鼠等工作,保证牛舍的干净卫生。
肉牛感染上血吸虫病会出现贫血、消瘦等情况,该病对养殖业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养殖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目前来看,养殖户的饲养方式还较为传统,平时对疾病的预防还停留在普通病的阶段,对于部分严重的疾病缺乏预防观念,导致血吸虫病大面积传播,而血吸虫病会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