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李军祥 ,石磊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常累及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以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1],属中医学“下利”“肠澼”“久痢”等范畴。目前,有关病因病机认识多从脾、肝、肾脏腑功能的角度出发,强调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2]。玄府理论是中医学重要内容之一。刘完素提出玄府遍布全身,是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的门户,现代医家在诸多疾病中进一步验证了玄府理论的实用性[3]。肠道具有受盛传导之功,是水谷精微消化吸收、气血津液输布代谢的重要场所,若肠玄府功能失调,则其分别清浊、代谢津液功能失司。兹从玄府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阐述如下。
“玄府”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明确将玄府定义为汗孔,为玄府理论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刘完素拓展了玄府内涵,提出“玄府气液”理论,“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刘氏认为,玄府是气机、津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人身内外,无处不在,其功能正常则“气液宣通”,若玄府郁结,则“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后世医家对玄府理论做了进一步完善,清代医家龙之章《蠢子医》谓:“医道亦宜悟一贯之旨。盖贯则通,通则无不利,而病自无矣……诚使周身节骨、毛窍无不贯穿,则气血周流,常如天地流行不已”,又“吾尝治病治玄府,以其脏里能贯穿。”体现了其贯通玄府,通利气血的临证思维。近代四川名医陈达夫将玄府理论与六经辨证结合用于眼科疾病治疗[4],其传人所著《玄府学说》使玄府理论的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5]。随着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微观认识的深入,如血脑屏障、离子通道、细胞间隙等概念的提出,玄府理论作为中医微观理论的科学性被证实。玄府-络脉、玄府-天癸等[3]理论的提出,使玄府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更加充实,为中医的微观辨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刘完素对玄府理论的一大创见在于将其从《内经》的汗孔推广为气液流通的道路,“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这一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三焦通行水液理论过于宏泛的弊端,为人身气血津液的流转找到了更为清晰具体的道路。刘氏著作中处处强调,人身之常,在于气液宣通,人身之病,在于玄府闭塞。由此可见,玄府之用在于流通气液,畅达表里内外。
肠道功能在中医学中多与脾胃一同论述,胃肠是受纳水谷、转运精微、排泄糟粕的场所,《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脾胃大肠小肠……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有“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肠道发挥功能依赖气化,气化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而肠道需要脾胃枢纽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协同,以完成水谷运化的过程。《内经》对肠胃气化功能的阐述多详于用而略于形,没有明确肠胃转输水谷精微的通路,刘完素玄府理论的提出,从形的层面解决了肠胃气化升降出入的道路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肠道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分泌各种胃肠激素以促进食物的消化。而肠道吸收依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隙,包括跨膜转运、离子通道等,只有这些微观结构正常运作,肠道才能发挥作用,将营养物质转运至血液和淋巴中,进而输送全身。这些微观认识与肠玄府功能近似。深入研究肠玄府的生理病理作用,能够为中医理论与现代肠道疾病架起理论桥梁。
玄府之性,以开为顺,以通为用,若玄府郁结、闭塞,则影响气血津液的流通转输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继而发生种种病证。肠玄府作为肠道发挥功能的基本场所,必然也是肠道病变的基本场所。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特点为脾虚运化无力,湿热蕴结大肠,呈现虚实两端,与玄府因虚而闭、因闭而实的特点一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玄府虽是气血运行通路,也需气血濡养以保证其正常的开阖功能。若脾气虚弱,如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脾胃劳伤,则运化之力减弱,玄府失养,气液宣通不畅,饮食水谷不能正常代谢,内生水湿之邪,致玄府因虚而滞。水谷中精微部分不能被机体正常利用,则气血生化乏源,玄府濡养乏源。如此循环,水湿聚多则泄泻,故见肠鸣漉漉、腹痛腹泻。
刘完素认为,火热怫郁是玄府理论主要病机,“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一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多为湿热蕴结肠道,而刘完素提出泻痢根本原因在于火热怫郁,玄府闭结,水液不能宣通,“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宣明论方·伤寒门》),而“溃而腐烂者,水之化也,所谓五行之理,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则反兼于水化”(《素问玄机原病式·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可见,火热怫郁,玄府不能宣通气液,水液停滞,湿热内蕴,致肠道溃而腐烂,故见黏液脓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至重度时,症见每日腹泻次数明显增多,黏液脓血便明显,甚至纯下鲜血,腹痛明显,发热烦躁,此时玄府郁闭,湿热与气血搏结,蕴于肠腑,热邪久羁,损伤肠络,进一步发展则酿生热毒,迫血妄行,正如《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所言“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本病迁延难愈,也正因“五脏窘毒,解而不散”(《河间六书·滞下》)之故。瘀毒作为病理产物,将进一步郁闭玄府,使其宣通失职,加重病情。
玄府之用在于宣通,玄府之病在于郁结。刘完素将玄府病变作为诸多疾病广泛存在的基本病机,故用药十分注重开通玄府,以恢复气液流通,用以开通玄府的药物包括辛散、凉泄、活血、温通、补虚等。
辛味药具有发散作用,能开腠理、通表里,使气血流畅,透邪外出,刘完素善用辛味之品开通玄府,“辛热之药能开发肠胃郁结,使气液宣通,流湿润燥,气和而已”(《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以辛药开通之法治疗下利、泄泻等可见于《伤寒论》的葛根汤、桂枝人参汤等,与辛味开通玄府理论不谋而合;后世人参败毒散中川芎、羌活、枳壳、薄荷等均具有辛味,喻嘉言谓此方能“逆流挽舟”。近代则以辛散药具有风之流动特性而谓之“风药”,将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一步拓展了辛药开玄的理论内涵[6]。
泄热开玄用于火热郁闭玄府,以寒凉清热配以辛药开通,使热泄郁开,气液流通。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以湿热蕴结肠道为主要特点,热邪较重者多表现为下利赤白、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应注意使用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同时注重开通玄府,“夫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加辛热佐之则可”(《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常用药有黄连、黄芩、地榆、苦参、马齿苋等。
活血药主要用于祛除瘀血,促进新血流通。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镜下可见红斑、黏膜充血,甚者出血、糜烂、溃疡等,血液流变学检测常见高凝状态,甚至合并静脉血栓等。现代医学诸多诊察结果可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所谓“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血证论》)。故治当配合活血药以化瘀通闭,使瘀血去新血生,药用牡丹皮、赤芍、三七、炒蒲黄、酒大黄及血余炭等。活血行血与辛散通气配伍也是刘完素常用治法,其提出的“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成为后世治疗泻痢的名言。《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芍药汤融辛散、苦寒、活血于一炉,为后世医家开玄宣通、推陈致新拓展了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久泻伤阳,症见大便清稀、中量白冻,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乏力,纳呆,不能进食凉物等脾阳不足表现时,予温脾散寒之品,如干姜、荜茇、炮姜等,以助脾运化,恢复气血流通。若由脾及肾,脾肾两虚时,症见下利无度,大便稀溏、白冻量多,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性欲冷淡,夜尿频等,治当温补脾肾、培元固本,药用附子、肉桂、干姜、细辛、花椒、吴茱萸、补骨脂等。温热药能助阳开玄,“温药也能开发,阳气宣通而愈,别无加害”(《宣明论方·补养门》)。
玄府的正常流通依赖气血的充养,气血不足,玄府失养,则玄府郁闭,气血留滞。此时正气不足以开通玄府,徒以宣通开散之药反耗正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随脾虚症状,尤其恢复期常以里虚为主,症见大便偏稀、少量白冻,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以气虚为主者,当侧重健脾益气,充养玄府,可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甘草等甘平之品;若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咽干口干、心慌气短、头晕胸闷、四肢乏力等阴血不足时,治疗重在滋补阴血,药选当归、阿胶、仙鹤草、白芍等调养气血,使玄府得以充养,则气血津液运行有路,病情得以缓解。
患者,男,55岁,2018年10月31日初诊。12年前,患者出现黏液脓血便,电子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活动期)”,曾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疗效不佳。刻下:大便每日7~8次、不成形、有黏液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肛门无灼热疼痛,腹部怕凉,纳眠尚可,小便畅,舌质淡黯,苔薄黄,脉沉细。中医诊断:久痢(证属脾肾阳虚、湿热瘀阻)。治法:燮理阴阳、清肠温中、化瘀止血。处以乌梅丸合清肠温中方加减:乌梅40 g,黄柏10 g,黄连6 g,花椒10 g,细辛3 g,炮姜10 g,肉桂10 g,制附片(先煎)10 g,木香6 g,苦参15 g,青黛(包)3 g,地榆炭30 g,砂仁3 g,马齿苋15 g,白头翁15 g,秦皮10 g,徐长卿15 g,三七6 g,炙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018年11月14日二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每日5~6次、偶有黏液脓血,腹部怕凉好转,仍腹痛、里急后重。守方加槟榔10 g、薤白10 g。继服14剂。
2018年11月28日三诊:大便每日5~6次、不成形,已无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减轻。以初诊方加槟榔10 g、麸炒白术30 g、炒白芍30 g。继服14剂。
2018年12月12日四诊:大便每日4次、无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偶作,腹部怕凉明显好转。守方去生姜、大枣,肉桂减至3 g,炙甘草加至10 g。继服14剂善后。嘱清淡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舒畅情志,避免劳累。
按:本案患者病程较长,西药治疗控制不佳。结合患者脉证,乃久泻损气及阳,由脾及肾,故见下利无度、腹部怕凉等脾肾阳虚之症;玄府郁闭,气液流通不畅,内生水湿,湿邪久蕴化热,下迫肠腑,腐肌败血,故见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兼湿热瘀阻。病性特点虚实互见,玄府因虚而闭,气血因闭而滞,病情复杂。故以乌梅丸燮理阴阳、清肠止血、温中止泻。乌梅丸为治疗久痢经典名方,方中乌梅涩肠止利,黄连、黄柏清利肠中湿热,花椒、细辛、肉桂、制附片共奏温脾益肾、助阳祛寒之效。清肠温中方以炮姜合黄连平调寒热、清肠止血、温中止泻;苦参、青黛、马齿苋、白头翁、秦皮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地榆炭凉血止血;木香、砂仁、三七调气理血化瘀;炙甘草、生姜、大枣奠安中土,以复气机升降之权。全方寒热并用,脾肾兼顾,气血同治,祛邪扶正,充分体现了开通玄府的治法,辛以散气行气、苦寒以清热燥湿、热以助阳、甘以培土,活血以祛瘀,使邪去正安,玄府宣通,气血流畅。二诊时加槟榔助行气导滞,薤白加强温中之力。三诊时去薤白,加麸炒白术补益脾气,炒白芍柔肝缓急。四诊时患者阳虚证好转,故稍减温补药,增加炙甘草用量,增强健脾功效。
玄府理论是中医学颇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自刘完素“玄府气液论”提出后,其功用被后世医家证之临床,并进一步发微而得到完善。玄府无处不在,流通气液,畅达表里内外,是气机升降出入门户。肠玄府作为肠道吸收水谷、代谢津液的微观场所,与现代医学对肠道功能的认识相近。上述从肠玄府之病的角度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玄府病机,从玄府之治角度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不同层次的用药。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临床特点,病机往往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从肠玄府角度辨治,对拓展临证思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