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策略

2023-02-24 02:35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田镇学区中心小学
家长 2023年35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思维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田镇学区中心小学 李 青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当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很难有所突破,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各个环节有效开展思维能力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课前预习环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但很多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很难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设计预习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预习,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则在预习卡的引导下熟悉生字词,进行自我检查和大胆质疑。为此,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预习卡内容,并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认知上的差异设计多样化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分析比较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思考的主动性

思维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之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单一方式获取语文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严肃紧张,影响学生个性的发挥,导致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状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同时,缺少思考探索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无法碰撞出火花,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契机,虽然语文成绩得到了提升,但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静夜思》这节课教学时,笔者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搜集了与《静夜思》描绘场景相似的动画片段,带领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李白在创作诗词时所处的环境,分析李白的心理活动,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李白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升。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展示的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和其他同学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自身丰富的想象能力,出现了不同的个人观点。面对这部分学生,笔者对他们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扬,然后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各种表达观点,及时匡正错误思维,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辨析对比,有效促进思维运转

思维的运转很多时候是在辨析对比过程中发生的,无论是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角度出发,还是为了挖掘文本素材中隐含的思想和文学价值,都要鼓励学生进行辨析对比,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提炼丰富自身的认知体验,让思维运转起来,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课教学时,作者在描写“嫩绿的枝条”时用到了“抽”这个字,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用字之精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对比。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动词形容“嫩绿的枝条”,如“探”“冒”等字,然后和“抽”进行对比,感知“抽”字的生动形象。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高效的思维状态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实践体验,更好地理解“抽”字不仅可以展现枝条处于生长的状态之中,也给人力量之足和速度之快的感受,比其他字词更加生动形象。

(三)借助辩论发展思维,增强学生思辨意识

辩论不仅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语言思维能力。要想阐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理有据、言之有物,才能让人信服,为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主题制定科学的辩论话题,借助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运转,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价值主题,感受内容情感,达到增强学生思辨意识的目标。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这节课教学时,因为时代背景不同,部分学生对抗战时期的事迹缺少了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此次教学机会为学生普及红色革命故事,并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文本内容设计辩论题目:“如何看待雨来?”辩论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爱惜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但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革命的胜利选择牺牲自己的行为是伟大高尚的,值得后人敬仰。辩论的价值在于实现教学主体的转移,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认知的途径不再来自教师硬性灌输,而是主动探索文本隐含的内生价值,实现思维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大胆质疑,在反思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富饶的南沙群岛》这节课时教学,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南沙群岛是否和文章中描述的一样富饶?”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持有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和查阅资料等方式积极求证,解决心中疑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再如,在《詹天佑》这节课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人字形铁路虽然解决了坡度较大的问题,可铁路路程也增加了许多”。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明白美好的东西也会有瑕疵存在,要辩证看待问题和正确认识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说明学生思维逐渐向成熟迈进,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大胆提问,让学生主动从多层次和多角度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开阔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培养自主思考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考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标。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死记硬背是学生记忆知识的主要方式,但学生不仅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限,同时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地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达到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偏旁部首是三点水的生字词时,学生需要明确生字词表达的具体含义,为此,教师可以列举带有三点水的常见字,如“海”“湖”“河”“江”等,通过归纳总结,理解字词共同特点,让学生明确包含三点水的字多与水有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理解汉字蕴含的含义,也能让学生掌握正确识字的思维方式,在学习类似特征的生字词时可以快速找到识字技巧,提高识字效率。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深度揣摩句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句的方式掌握文章主旨,深入分析关键句的内涵,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知作者在运用语句时的巧妙之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进行重点理解,指导学生分析“该句中的两个‘幸福’所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分别表示了什么?”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了两个“幸福”分别表示小姑娘对幸福生活的幻想与现实的残酷。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对现实社会的探索与批判,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更为深入地感悟小姑娘身上的遭遇,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和拓展。

三、有效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示儿》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如通篇阅读、查阅生字词、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含义等。为了让学生“知其深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罗列出文章描述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事迹,理解诗词意象内容等,构建关系网络,让学生不仅“知意”,更“知其深意”。再如,在《珍珠鸟》这节课教学时,要想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思考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信赖?”“信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果没有了信赖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随后,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后,逐步引导学生剖析语句的深刻内涵。

此外,在总结课程学习内容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围绕用词、细节、时间、语言深入分析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总结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预习中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使其“丰满化”,重点突出思维导图的价值意义。还以《示儿》教学为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有了浅显的认知理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在赏析诗词后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了全新的见解。在创作背景前提下,作者“盼”和“悲”的情感获得了放大,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国破山河的遗憾之情,学生则可以构建更全面的思维导图,达到升华情感的目标。面对复杂的知识内容,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是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合理借助错误资源,有效匡正学生思维

错误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当学生出现感知和理解错误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宽容的态度唤醒学生内在认知体验,而不是一味批评。

例如,在《山行》这节课教学时,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能生硬地指导学生订正错误,而是将这个错误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匡正错误的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生”和“深”两个字进行组词,深入理解“生”和“深”两个字表达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理解了字词大意,学生便能认识到自己在认知上出现的问题,明白作者用“生”字是想展现群山烟雾缥缈的美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能加深学生对诗词含义的理解,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阅读理解需要学生能够敏锐捕捉文字传达的情感信息,在体验、辩论以及想象过程中理解阅读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延伸拓展,设计拓展学习卡,丰富语文学习资料,调动学生语文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阅读《观潮》《火烧云》《花钟》这几篇文章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和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景观、气象以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记录下来,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滋生人与自然相融相合、息息相通的美好情感,达到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称象》这篇文章时,笔者在学习卡中设计了一系列思考问题,如“你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换作自己,有没有别的办法称量大象的重量?”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有了思考的目标和方向,积极从文本中搜寻答案,并结合生活经验探索高效的称象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曹冲的方法还可以更加省时省力,用军士代替石头上船,同样可以起到和大象重量等量的效果。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具备了质疑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大胆思考的学生赞赏和表扬,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分析、比较和思考,从而做到快速成长。此外,教师要多认可学生的积极表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目的。

六、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