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附属学校 张 群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奠定各学科基础的黄金时间段,美术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千变万化,人的综合素养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是实现人更好地生活的重要元素。在提倡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大环境下,美术教育当然也要重视起来。另外,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学阶段的课业也较为繁重,学生承受着不小的学习压力,而美术课作为艺术课,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从繁忙的课程中短暂地走出来,调整心情,进而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艺术学科具有特殊性,其他应试科目都有相对较为具体的教学大纲,而小学美术的教学大纲非常宽泛,不够细化,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性不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很少会科学合理地筛选、制订教学内容,也很少积极地总结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一些美术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深远意义,对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缺少热情,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也很少进行严肃考核,这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些小学未给予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没有有意识地探索优质、科学的教学模式,没有积极引进美术教育方面的人才。其主要原因是,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好多年,但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存在,美术学科因为不是应试科目,所以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小学美术教师本身数量就少,很少能组织教学研讨会深入研究美术教学理论。使得美术教学的专业性难以提升,难以与时俱进,对教材也难以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从而使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难以提升自身艺术素养。
美术课堂上教师个人的讲解过多,如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作品的背景、特点、艺术风格、技巧、色彩等,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的内心感受。作为艺术课程,美术课程尤其要关注人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学生欣赏作品时思维活动非常丰富,会产生强烈的疑问或表达欲,学生会在心中问“为什么”,而教师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在教师听起来可能比较幼稚,但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思考和讨论,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些学生可能对美术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一些教师由于缺少氛围营造的意识,使得美术课堂氛围比较呆板,学生无法放飞心灵、愉悦地接受美术教育。此外,美术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未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自由发挥的情境。教师未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补充完善、开发教材内容,因此难以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乐意参与课堂的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并开展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效率非常低下,很多时候都是学过即忘,难以有效掌握和应用,其原因是学生自身没有掌握知识的冲动,只是在不乐意的情况下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思维更加活跃,而且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的随堂测验方式,使学生更愿意接受,进而提升学习实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与学生转变角色是一大亮点,教师与学生主体角色的切变也使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时间安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能接受的内容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是美术教师应当重点考虑的,翻转课堂使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反馈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查漏补缺。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明确学生主体位置,强化学生的核心观念,翻转课堂则转变以往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情况,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使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做好整理,围绕学生的兴趣点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设置灵活的练习方案,教师围绕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明确这样的作业要具体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和哪些素养,以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为目的。比如,对“建筑艺术的美”这一主题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用语言表达自身的审美感受的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教师直接让学生表达自己看到建筑照片时的感受,学生可能心里有不清晰的急切想要表达的内容,但却无法转化成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总结出一些可以描述建筑物风格的词语,如古典、清雅、庄严、精美、华丽、轻盈、高耸、简约等,带领学生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这样当学生看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时就会想到古典、清雅这样的词,看到西方的教堂时就会想到庄严、肃穆这样的词,等等。这都是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以便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别人分享交流。
翻转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加强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开展动手实际操作的活动,不可太呆板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练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来,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比如,在教授“设计生活标志”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共同欣赏教材上的典型案例,除了带领学生认识标志的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等基本元素外,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标志的理念,标志想表达的东西与标志具体内容的关系。在欣赏、学习教材上的案例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布置课堂练习任务,不需要给出过多的信息,只给出主题如“爱护眼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讨论和合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待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选出创意性较高的作品,拍照并将照片上传至多媒体,使全班学生共同鉴赏。教师要善于夸奖学生,使学生感到开心和满足,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动手操作,提升动手能力。
在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转课堂理念的融入可以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如绘画游戏,教师让学生随便画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然后对该图形进行随意分割,并在分割出的小区域内填画内容,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甚至可以与学生同时开始画,因为分割出的区域是不规则的,所以在往里填充内容的时候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椭圆形的区域可以画成眼睛,三角形的区域可以画成切好的西瓜,半圆形的区域可以画成帽子,等等。当所有的空白区域都被填充完之后,就出现了一幅非常绚丽多彩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翻转课堂融入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的,提升课堂实效性,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