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谢慧玲
当前阶段,社会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部分中小学生漠视生命,甚至出现暴力、自杀等恶劣事件。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生命意识,重视生命。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颇具人文内涵的内容,在学习旅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将二者紧密融合,使学生充分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社会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变化,但变化的不只有物质,还有思想。当前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不重视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导致出现如自杀、斗殴、虐待动物等恶劣行为。青少年对生命不重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自身乃至社会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对此必须在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合适的方式运用恰当的方法修正这一问题。
小学阶段是所有学段中最长的一段,其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三观,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及时抓住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尊重、爱护生命。中国的古诗文大多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此类作品本身就含有对生命的思考,在教授此类内容时,教师能更好地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大部分在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都可以称之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这些内容中承载着我国先贤哲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其智慧的结晶,将生命教育渗透其中,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思想,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顺利。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讲求三个基本原则,即生成性原则、深度性原则和陶冶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这三个基本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程,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内容和古诗文内涵。
生成性原则要求教师、教材、学生之间形成三维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运用教材与学生充分互动,同时学生也要通过教材与教师联系,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自我的认知体系。教学是不断前进的过程,三个主体会随着这一过程产生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固定的教学设计,不再执着于“教课文”,而是要跟随学生的成长而变化。在教授低年级学生时,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教学方法,讲述的生命教育内容也应相对浅显;在面对较高年级的学生时,教授的方式可以相对复杂,生命教学内容也可以适当加深。
深度性原则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古诗文本身的内容,对其深层次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古诗文中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内容发掘出来,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适当运用深度性原则,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拓展不同深度。
陶冶性原则是古诗文教学的一种内在涵养。如果没有陶冶性原则,古诗文的教学将毫无意义。学习古诗文本身就是提高学习者人文情感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侧面提升学生的相关涵养。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并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机械传授,但当前的教学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新时代的教学更应注重情感的陶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塑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古诗文内容进行交流,与作者的创作产生共鸣,切实体会生命的含义与生命的价值,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修养。
古诗文是一种具有丰富人文色彩的内容,但其中的很多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通读法是让学生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次通读古诗文内容,在学生通读的同时,教师要将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融入讲解中,让学生通过多次通读,逐渐对古诗文本身以及生命教育内容产生印象,并逐渐产生自身的理解。学生通过多次用心通读,就会逐渐感受到作品本身蕴含的生命力量,体会到经典古诗文作品赋予人的决心和信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还会强化其自身的生命意识。
例如,在教授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教师在课前应先行朗读该古诗,然后为学生讲解诗词中的具体内容,并在其中合理融入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讲授新知结束后,在练习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通读古诗;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不设置手写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反复通读、背诵,在下一节课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该古诗的理解。在这种反复通读的教学策略下,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了较强的记忆,并会通过反复朗读与教师的引导理解古诗文中深层的生命意义,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的心理与生命意识。
大多古诗文作品都会用到典故,这也是古诗文中常用的写作方法,部分典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与时代信息。并且在很多优秀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故事。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分析作品内涵,还要讲解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或是作者的创作背景。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生命含义。很多古诗文的作者都非常优秀,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并且与古诗本身的内容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授课环节,要将古诗文作者的详细信息,如生平、性格等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作者的信息能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受到作者优秀人格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人格,进而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的《马诗》时,教师在正式教授诗词内容之前,应先为学生讲解作者李贺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李贺的才情与远大抱负,以及其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叹息,然后让学生以作者的视角展开深入诵读与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将更能代入诗词描绘的意境及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明晰生命教育的含义。
小学语文古诗文课程是一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应适当开展实践活动。小学古诗文课程中的实践并非让学生去写古诗文,而是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古诗文本身的理解与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引导时适当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如向学生提问对生命的理解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多个讨论小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总结出古诗文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问题,让讨论小组以此为中心展开讨论。在谈论完毕后,教师不仅要点评学生讨论结果,还要结合生命教育内容与古诗文总结讨论结果,告诉学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样学生不仅对生命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还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时,教师在讲授完毕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讨论小组。由教师给出议题,如作者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学生小组间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周围巡视,一旦有学生出现偏题等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强调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当学生讨论完毕后,应让每一组的小组代表表述讨论结果,结果的好坏要以其丰富程度、用心程度来判断,对讨论非常用心的小组,教师应给予其适当奖励,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师听完学生论述结果后,应依据古诗文本身,结合生命教育内容做出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通过讨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通过自主式的讨论与学习,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诗文本身所蕴含的含义,也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命的价值。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在为学生讲解优秀古诗文的理论内容之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内容渗透生命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些事件,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让其懂得尊重生命。将生命教育融入古诗文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增强其安全防卫意识。在教授新知识的环节,教师应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限制,以及古诗文本身比较晦涩,其在学习古诗文课程时,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也难以对古诗文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后,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创新各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并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塑造一个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将在轻松、惬意且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中理解生命的真谛,知晓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对生命含义形成自己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宋代朱熹的《春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入大自然,切实了解春天的景色,并为其讲解诗词中的内容。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使其明白自然界的动植物同样有生命,使其养成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良好品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如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定时向教师汇报动物或植物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养动物或植物的过程中,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可贵,在其日后的发展中,不仅能更加爱护自身的生命,还会爱护周边的人、动物、植物,对一切生命都抱有最基本的尊重。此外,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的事件、内容等,并运用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这样也能让学生逐渐养成生命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导入环节渗透蕴含生命教育内容,且与本节课教授的古诗文相关的小故事。选择故事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诗文作者相关的故事,这样关联性更强。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中的内容并且明晰教师想要表达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在讲授《赠刘景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讲授刘景文与苏轼之间的相遇故事,并讲述刘景文人生的坎坷及生命的无常。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会对古诗文更有兴趣,并且在不断学习中也会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直观的形式塑造学习情境。在讲授边塞诗、田园诗时,这些画面能让学生对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轻松地理解诗中表达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展现直观内容时,向学生表达生命教育内容时也会更加便利,并且这种方式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古诗文教学中时,单一的语言讲解无法让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后,会使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内容不仅能为学生未来心理的发展奠定健康的基础,还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保障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生命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拓展教学方法,用多种方式将生命教育内容完美融入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古诗文和生命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