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2023-02-24 19:34:06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佳霖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德育思政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佳霖

“立德树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十分重要,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方针及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所以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创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内容,将教育和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都将“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时代体系下,只有具备“德艺双馨,以德为先”品德的人,才能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时必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主题,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同一目标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国意识和道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思政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是通过思政课程的开设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开展,对学生价值观念及心理健康方面实施思政教育。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比较固化,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造成思政课程和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工作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从思想和情感方面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品德。另外,仅凭有限的课时也很难全面、长期地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

高职教育要想进一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就必须开展思政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育人格局及长效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人才。

二、高职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其最终培养的人才质量关系紧密,甚至会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更应当发挥好课堂教学的渠道作用,更好地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当中,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思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念,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推广和实施思政教学改革,明确思政教学的目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道德修养,所以在高职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职思政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阻碍

(一)德育教学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中仍然是重技能和轻德育的,这实际上也是应试教育当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分数,对学生能力却轻视的一种表现。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德育放在专业课程中,因此,在德育方面无论是课时的安排还是师资的配备都不尽如人意。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不是很合理,大部分是根据教师简单的评语或者是根据试卷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定,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枯燥,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大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材比较陈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教师大部分时候是对着教材来宣讲知识点,长久以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都是以完成授课任务为主,所以大多是填鸭和灌输式的教育,而不是重视方法的创新,很少开展德育方面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

因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理论性相对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教师在讲大道理或空话。如果思政课的教学无法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无法将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结合在一起,那么理论就会沦为空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课后践行缺少监控措施

高职课程思政改革的育人目标之所以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平时课堂上教师是将思政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但对学生课后的践行却很少进行监督。课后缺少监督,导致学生难以更好地践行思政内容,也无法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师德是立德育人教育观念能得以落实的基础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实行德育最为有利的方式就是教师言传身教。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存在教师敬业精神不足、无法专心钻研业务以及难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但教师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还有一些教师甚至在工作中讲条件和谈报酬。个别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看到了接受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相符的一面,影响了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养成,这也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总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有待提升,这些都不利于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执行。

四、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

(一)完善德育教学机制

要进一步对德育教学体制进行完善,首先应该从思想认识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德育,通过不断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践及课程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其次应该不断地对学习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如在高职院校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课中评价时,还可以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思政元素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情感价值观,特别是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理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是否得到提升。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德育教学机制,从而能更好地以立德树人的观念进行教学,促使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得到有效进行。

(二)突出实践性、互动性

高职教育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实践性和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时,也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托教材来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德育教材通常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创新授课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更多生动有趣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场景化的教学中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再次,在开展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紧抓社会热点,虽然德育属于终身教育,但是不代表德育是没有时效性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有代表性和及时性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剖析这些热点问题蕴含的社会伦理价值,引发学生思索道德和人性等相关论题。让学生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纠正自身的错误,学习他人的优秀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完善价值观及是非观。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来开展实践教育。比如,高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景剧的演出及辩论赛等方式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优秀的德育能直接触发学生的心灵,但是假设教师在教育环节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就难以有效地对德育的教化作用进行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不要机械地使用“一本书”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如使用网页和动画等方式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或者是制作成网页,然后将这些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进行自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并且在网络上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开设论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逐渐爱上学习,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另外,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有效地增强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当代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几节课,让学生作为主导者进行讲授,从而充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德育外延的方式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三)家园共育,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结果,所以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吃苦耐劳和合作精神进行强调,属于德育,辅导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也属于德育。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及时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对学生的性格弱点进行改正,也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学校可以通过每学期为家长送一封信等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此外,学校也可以开通接待日,通过接待日让更多的家长到学校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增强家长、教师、孩子三方之间的互动性。如果说家庭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出发点,那么企业便是他们走出学校的落脚点。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往往十分关注学生的价值观与自身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因此学校也可以通过邀请优秀的技术人员进学校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清晰地了解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能明确自身将来要发展的道德体系方向,从而进一步对学校德育和企业文化的吻合度进行提升,打造出大德育的格局,更广泛地激发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的意识,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四)提高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作为立教的根本不是简单地传播真理和知识,更承担着塑造生命及灵魂的重任,而且高职教师始终贯穿于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政治素养极大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具体来说,第一步是应该增强师风建设,让高职教师负担得起思政教育以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从而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及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步要通过党建和民主活动等形式引领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使得教师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言传身教。

五、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同时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基础学科,需要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培养学生基础素养的过程中,担负起课程思政的重任,在教学中逐渐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不断地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不断地创新课程思政的方法,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及高尚品质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