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娜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和德育,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提高汉字书写兴趣。
本微课讲解的是唐代楷书《九成宫》中“成”字的临帖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汉字的临习,属于学习书法基础阶段的重要的环节。楷书发展到唐代,其法度已经达到完备。学习楷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临帖。怎么临才是正确的呢?本课以欧阳询的《九成宫》“成”字为例,从“读、钩、填、析、临、补、创”七个方面进行讲授。
一是“读”。面对帖上的字,要先学会读帖。《字源》中“读”的本义是照着文字念。读懂“成”字要做到:将“成”字大声朗读。读出九成宫的“成”字三处出处:“九成宫、九成之宫、忧劳成疾。”借助《说文解字》《字源》等工具书,理解三个“成”字在文中的内涵,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是钩。先双钩,再单钩。我们学习古人的“如灯取影”“拓而为大”的学书经验,取一张蝉翼纸或菲林纸或薄的练习纸,将字的外轮廓钩出来,是双钩;将字中的每一个笔画在中心上钩,是单钩。单钩是建立在双钩的基础之上。
三是填。把双钩和单钩的“成”字,进行填墨,墨色要饱满,就像我们看到的王羲之的很多钩摹本一样,如自然书写而成。
四是析。学会解析汉字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观察“成”字的笔画、结构、位置等关系。学会解析其各种关系。
五是临。分为照临和背临。照临就是照着原帖的字写。《书谱》讲“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王铎也说:“每隔三日必临王羲之。”古人的习字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背临就是在照临的基础上,不看原帖上的字,背着书写,越像越好。照临和背临都可以借助有格纸和无格纸进行,逐级攻关。
六是补。临帖时,尽可能选择清晰的字来临习。若遇到字缺损的状态,要做到透过刀锋看笔锋。尽可能借助其他高清的字来还原原貌,如残损的“成”字,我们可以借助其他两个清晰的“成”字进行修补和还原。
七是创。当一个字在一件作品中出现多次的时候,当两个字或三个字不够取法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创造性地使用古帖。如“成”字除《九成宫》三种结字方法外,还可以借助欧阳询体系内的其他碑帖中的“成”字。取空间结构变化较大的字运用到创作中去。此时可借用笔画结构进行空间留白,组合运用能使作品产生一种丰富的变化之美。
临帖要精进,与临习的数量息息相关,没有正确的量的积累是不可能达到质变的。此七步法也是临帖方法中最实用和最见效的方法。临帖只是开始,提高眼界审美兼顾技法精熟,必会为书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视频见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