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彩芳 梁 波 赖 震 姚丽伟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病情多在夜间加重且呈进行性发展[1-2]。肩周炎具有一定自限性,部分患者由于制动不全等原因疼痛及局部活动受限逐步加重,西医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除了休息、减少肩部肌肉负担外,多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行关节腔封闭、神经阻滞等,部分患者甚至需经关节镜松解粘连组织、注入透明质酸。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病机为“气血两虚、筋骨肌肉脉络失养”,最终导致肩部气血凝滞、脉络阻塞、经络不通而引起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3-4]。隔物灸通过对穴位持续温灸而实现疏通经络、消炎止痛、去除病痛等作用。为避免艾条等中药成分无法稳固放置在肩关节,本院自主研发制作肩关节隔物灸袖带,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综合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9 至2021 年9 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字表法分为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艾灸盒组及红外线照射组,每组30 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编号:【2020】研审第(10)号。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肩周炎诊断标准[5];(2)肩周炎病情处于早期、可接受保守治疗;(3)患者年龄<80 周岁;(4)全程配合治疗及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肩部手术史;(2)既往肩袖损伤、肱二头肌撕裂病史,合并颈椎病、骨折等可能影响肩关节疼痛的其他情况;(3)存在患侧肩部皮肤损伤或者存在过敏性皮肤的患者;(4)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1)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接受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坐位,露出患侧肩,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的药物袋中放入姜泥,在姜泥袋上放置连接有艾炷的隔热网,点燃艾炷,让其自然燃烧(一般以2~3 次为宜),灸毕移去姜泥药袋,用湿热毛巾揩净。(2)艾灸盒组患者取患侧肢体的肩髁、肩髎、肩前、阿是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露出患侧肩局部使用原始艾灸盒取肩髁、肩髎、肩前、阿是穴进行艾灸,艾灸20~30 min,以患者感觉温暖、舒服为宜。(3)红外线照射组患者取患侧肩部,具体如下:患者坐位,露出患侧肩,在患侧肩进行红外线照射20~30 min。上述三种治疗频率均为3 次/周,以4 周为1 疗程。同时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活动,具体活动项目包括面壁手指爬墙、体后拉手、屈肘甩手、后伸摸棘法,每日进行3~5 次,单次持续时间约15 min。
1.4 观察指标 (1)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活动状态下主观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采用欧洲肩关节协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CMS)[7]评估患者的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2)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8]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 个领域,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评估三组患者临床疗效[9],治愈: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仍有部分不适),无效: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不良反应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烧伤等。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n(%)]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U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 及C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 评分值低于治疗前,CMS 评分值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的VAS 评分值低于其余两组、CMS 评分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分,)
表2 三组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分,)
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采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艾灸盒组采用患侧目标穴位艾灸盒治疗;红外线照射组采用患侧红外线照射治疗;VAS为视觉模拟评分;CMS 为欧洲肩关节协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与艾灸盒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红外线照射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三组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其中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三组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采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艾灸盒组采用患侧目标穴位艾灸盒治疗;红外线照射组采用患侧红外线照射治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艾灸盒组治疗后比较,bP<0.05;与红外线照射组治疗后比较,cP<0.05
2.4 三组肩周炎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4 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分级、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肩周炎患者疗效比较
2.5 三组肩周炎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烧伤等常见不良反应出现。
肩周炎属于肩关节无菌性炎症,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西医治疗肩周炎的方式包括直接药物口服、关节腔注射、局部痛点封闭等,但是部分疗效局限或者持续时间短暂。中医将该病归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范畴,主要包括风寒湿痹、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三大证型,认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或劳伤筋脉所致肩部气血凝滞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0]。针灸推拿对在祛风寒、除湿、行气、通络方面具有奇效。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艾灸直接或间接对体表的穴位进行烧灼、温熨而实现经络传导的作用,最终发挥温通气血、扶病祛邪的治病和保健功能[11-12]。由于肩关节的特殊性,无法进行360°全方位的艾灸,隔物灸的姜及药物更是无法固定于肩关节、对患者的治疗体位提出较高要求且存在烫伤风险。基于以上问题,本院自主研发了肩关节隔物灸袖带,包括袖带本体、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袖带本体容纳药物、第一固定组件与袖带本体连接后将其固定于肩膀部位,第二固定组件设于袖带本体背离肩膀的一侧用于固定艾条,以期实现对肩周炎患者的全方位隔物灸。
本研究中,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说明肩关节隔物灸袖带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优越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是肩周炎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病情好转的主要评估标准是疼痛减轻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发现,三组患者VAS 评分值均呈下降趋势而CMS 评分值呈上升趋势,其中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的VAS 评分下降及CMS 评分上升最为显著,提示该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最为理想,再次证明了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这可能与肩关节隔物灸袖带能够稳定、全方位地对患者肩膀进行隔物灸,刺激目标穴位后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达到温阳补虚、通络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相关,另外也与该方法患者不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治疗依从性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还发现,三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有好转,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增加更明显,说明了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更有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艾灸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皮肤损伤甚至烫伤等[13-14],肩关节隔物灸袖带使药物稳固于肩关节局部,在扩大疗效的同时可能给皮肤带来的损伤也增加,但本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如果扩大病例数、延长疗程后是否仍有这样的结果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