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靖茹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在临床中小儿癫痫属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不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且通常会反复发作,病原较为复杂[1]。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易出现患儿脑功能紊乱的现象,所以开展有效的治疗,提升临床诊断率,对患儿恢复作用显著,还有利于控制病情[2]。相较于成年患者,小儿癫痫的疗效转归、脑电图、发病类型、临床特征等均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脑电图诊断作为常用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3]。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2例神经内科脑电生理室的癫痫患儿,通过脑电图诊断监测的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生理室收治的72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脑电图监测,分析具体的脑电图特征以及存在的异常情况。神经内科脑电生理室的癫痫患儿中男32 例,女40 例,年龄2 个月~14 岁,平均年龄(6.5±1.3)岁;病程1 d~4 年,平均病程(2.5±0.1)年。按照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标准,发现无显著病因60例,家族史2 例,有显著病因10 例;另外,神经运动性、局灶运动性、不典型失神发作各为3 例,小发作12 例,大发作44例,婴儿痉挛5 例,失神发作2 例。临床表现:强制性阵挛性发作,主要为患儿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突然跌倒、意识丧失、突发全身肌肉强直收缩、喉头尖声鸣叫、阵挛性抽搐,深睡眠状态持续时间较久,等到患儿清醒后伴随头痛症状,以及全面疲乏;阵发性抽搐,停止后患儿表现为全面肌肉放松,发作的时间相对较短,症状消失之后,患儿恢复为正常人的状态;全身肌群发生收缩,上臂抬起或用力甩手,或表现为用力点头;突然发生活动停止但不跌倒,语言丧失,患儿的双眼持续数秒表现为茫然状态,结束之后对发作时的情形无记忆,也无法回忆;身体偶发性肌肉节律性抽动的发生,伴随着重复的、不合时宜的动作;恶心、呕吐等,且无任何诱因;高烧后抽搐等。排除标准: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病;智力低下、无法正常沟通;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疾病;合并其他炎症、恶性肿瘤;伴随精神症状;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患有严重糖尿病;临床资料不全。纳入标准:提供详细资料;有良好依从性;充分履行知情权;无其他疾病对本研究产生干扰;意识清楚,行为自主;无药物过敏史;符合癫痫患儿诊断标准;沟通能力正常;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脑电图检查 取患儿平卧位或坐位,应用脑电图记录仪记录好脑电图情况,按照国际10~20 系统法完成放置方式,进行电极放置,保持20 min以上是每位患儿的描记时间,用参考导联和单双极导联进行,纳入的患儿进行脑电图描记,在安静状态下完成。其中包含过度换气诱发描记患儿11 例,药物诱导患儿睡眠21 例,安静状态觉醒患儿40例。获得脑电图后展开相应的分析。
1.2.2 分级标准 选择Lavizzarl 分级完成,其中正常范围:伴或不伴θ、δ 活动,主要是α 活动。重度异常:一些患儿有短暂性电静息,主要是低电压δ活动,无α活动;中度:活动是θ以及δ,不伴α活动;轻度异常:主要以θ和δ为主,伴正常α活动[4]。另外,针对于脑电图分级,下述为具体标准:参考《临床脑电图学》小儿脑电图诊断标准完成。正常:左右半脑基本对称,波幅差低于50%,背景活动的调节性、分布、波幅、频率等均符合年龄范围,婴幼儿出现和年龄有关的图形,发生生理性波形,颞区存在轻度不对称,各种状态下无异常阵发性放电;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在临床上无诊断价值和意义,患儿伴随轻度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正常变异,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同龄正常范围,界线性脑电图,慢波轻度增多,临床意义不确定波形,不典型尖波、棘波。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有轻度慢波在过度换气时发生延迟消失,脑波频繁轻度增宽、调幅欠佳,正常变异,同正常小儿脑电图基本一致,发生临床意义不确定波形。异常小儿脑电图:患儿的脑波频率在处于清醒状态时,较同龄正常范围表现为显著落后的状态,背景脑波发育迟缓且明确异常脑电图,左右半脑的对应区域有持续不对称,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消失,发生非药物性持续高波幅β 活动,脑波分布无正常差别,左右半脑的对应区域广泛存在慢波活动,睡眠结构和周期发生异常,出现爆发抑制电静息或低电压,在过度换气时诱发刺激出现棘波或光抽搐活动,且棘波、慢波明显不对称。
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脑电图监测,分析具体的脑电图特征,以及存在的异常情况。脑电图异常特点:其中异常类型包含散发或阵发慢波增多、暴发性抑制、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和双侧明显不对称[5]。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14 岁 共36 例 癫 痫 患 儿,9 例 正 常,27 例 异 常(75.00%);4~8 岁共18例癫痫患儿,3例正常,15例异常(83.33%);1~4 岁共8 例癫痫患儿,1 例正常,7 例异常(87.50%);2 个月~1岁共10例癫痫患儿,1例正常,9例异常(90.00%)。但是经对比脑电图异常情况,发现不同年龄段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脑电图异常情况
相较于1~14 岁癫痫患儿,2 个月~1 岁的暴发性抑制概率3 例(33.33%)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年龄段患儿棘波、尖(棘)慢综合波、散发或阵发慢波增多、双侧显著不对称、尖波的异常情况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脑电图分级情况
在临床上,癫痫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有自发性以反复发作特征,且有较高的疾病发生概率[6]。所谓的癫痫发作,就是相较于同步化电活动,脑内神经元阵发性异常超出其临床表现,主要指患者大脑功能紊乱[7]。需要注意,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行为、意识、神经发生障碍,以及抽搐性肌肉痉挛,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能够监测出爆发性异常波[8]。另外,小儿癫痫的主要疾病类型,就是癫痫持续状态,以及部分性、全面性发作,且有更高的发病率[9]。年龄越低发生癫痫的频率越高,显示出患儿年龄同癫痫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10]。
针对于癫痫发作期的患儿,通过积极实施脑电图监测,能够获取其异常放电情况,了解患儿的病情,提供给疾病的诊治以关键参考[11]。经对比脑电图异常情况发现,不同年龄段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1~14 岁癫痫患儿,2 个月~1 岁的暴发性抑制概率3例(33.33%)显著升高,但不同年龄段患儿棘波、尖(棘)慢综合波、散发或阵发慢波增多、双侧显著不对称、尖波的异常情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神经内科脑电生理室的癫痫患儿,通过脑电图诊断监测的方式,发现针对于脑电图异常情况,不同年龄段的癫痫患儿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12]。通过积极分析异常脑电图发生类型,发现1 岁以内是痉挛症患儿主要发病年龄段,可能因为生物电异常兴奋所造成。患儿自身的碳酸酐酶和乙酸胆碱水平,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效降低异常放电出现,随身体发育患儿血脑屏障逐渐稳定,且研究显示异常脑电图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状态[13]。另外,当前常用于临床上的诊断异常放电的仪器是脑电图仪,能够有效发现癫痫患儿脑部异常放电现象。本研究中,1 岁以内患儿,是暴发性抑制的主要年龄,散发或阵发慢波增多则是患儿主要异常脑电图。可能因为癫痫患儿自身存在严重大脑泛化现象,大脑机能发育不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脑部功能逐渐区域化,会降低异常放电情况。在对小儿癫痫进行诊断时,应当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进行脑电图监测,提供给患儿更加准确的诊断监测的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内科脑电生理室的癫痫患儿,通过脑电图诊断监测的方式,发现不同年龄段患儿异常发生无差异,其中1 岁以下患儿较多发暴发性抑制,临床上应当按照脑电图特征等给予针对性的对症干预,以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