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慧,许淑君
漯河市中医院彩超室,河南 漯河 462000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其发病与母体患有结缔组织病、感染病毒、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心律失常等母体、胎儿高危因素有关,发病率约为0.4%~1.3%,若未及时发现和诊治,可导致组织器官供血减少,引起组织缺氧,危害新生儿生长发育,还可导致肺部血流紊乱,诱发肺部感染,使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3]。因此,做好产前筛查及诊断,对改善妊娠结局、保障孕妇及胎儿身体健康、改善胎儿出生质量意义重大。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筛查浅表器官、心脏、腹部、肢体血管及妇产疾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其能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定位基础上,经多普勒原理及电子技术,对大血管或是心脏内某点的一定容积血流相关频谱图进行实时显示,具备测量高速血流等功能,在对心血管系统内狭窄及返流、分流性病变实施定量分析方面优势显著,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方法[4-5]。临床研究指出,因胎儿心脏大血管是由上、下腔静脉、肺静脉、肺动脉、主动脉等构成,若各血管出现异常,则血管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分支管径等均会出现异常。三血管切面(3VV)及三血管气管切面(3V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等信息,采用超声对其进行检查能够观察胎儿心脏大血管形态、结构、部位间关系,有助于判断心脏发育情况[6-7]。鉴于此,本研究采用3VV及3VT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旨在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8 年10 月—2020 年8 月漯河市中医院行产前检查的60 例(共60 处血管异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86±3.61)岁;检查时孕周22~30周,平均孕周(26.79±0.67)周;42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纳入标准:均经系统且完整的产前检查;均是单胎妊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不良妊娠史;多胎妊娠;伴有肝、肾、心、肺功能异常;病例资料缺乏;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伴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言语障碍,无法完成本次研究。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荷兰飞利浦公司,药(械) 准字:苏食药监械(准) 字2013 第2230116 号,型号:IU ELite]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fetal heart 模式,选用C5-1 探头,频率为1~5 MHz,检查时使孕妇保持仰卧位,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必要时改变体位至侧卧位。对胎儿数目、体位及心脏方向进行判断,使用Zoom 放大胎儿的心脏直至屏幕的1/3~1/2,观察所有切面及各心室流出道情况,切面图像的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依据病情需要采集血流频谱图像。3VV及3VT切面图像的采集:超声探头自四腔心切面向头侧一端移动并向上倾斜,自左侧向右依次显示肺动脉(动脉导管)、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内径等。对于心脏异常的胎儿而言,需采集非标准切面,经两名医生同时检查后进行诊断。检查完毕后嘱咐孕妇按时复诊、定期电话随访等。
以分娩后新生儿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分析超声在血管畸形中的检出情况,另分析胎儿超声3VV及3VT切面在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的异常检出情况。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检查检出心脏大血管管径大小异常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血管位置异常(26.67%)及血管数量异常(23.33%);超声检查在血管位置异常、血管管径大小异常、血管数量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心脏大血管畸形异常检出情况
肺动脉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肺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其次为永存左上腔静脉、主动脉狭窄及大动脉转位等,见表2。
表2 3VV及3VT在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异常检出情况例(%)
心血管畸形为先天性畸形的一种,新生儿发病后存活率较低,仅为0.5%~1.0%。对于胎儿心血管畸形的筛查主要采用四腔心切面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大部分胎儿心脏异常,帮助医师了解心血管异常发生位置、血管数量及分布等状况,但对于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异常检出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漏诊发生可能性[8-9]。因此,积极探索更为精确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方法,对胎儿各个血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测,预防漏诊的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于临床影像学技术和方法持续改进,加之临床深入探究胎儿心血管畸形等发现,发生畸形的组织结构可随着所处位置、大小及形态,甚至是随着解剖学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在超声影像图上表现存有差异[10-11]。在正常状况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处于食管、气管前方,而降主动脉则移降到食管后方,采用超声检测胎儿3VV及3VT能够对上述关系进行显示,在超声图上能见正常结构由左到右分别是肺动脉及主动脉、上腔动脉所处部位,气管则处在主动脉右后方,为临床判定有无畸形的诊断标准,并能为临床判定胎儿心脏三血管位置、血管管径、数目等状况提供依据,以便于医师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畸形[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管径异常多见于主动脉弓缩窄、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弓离断等疾病中。正常情况下,胎儿主动脉(弓)、肺动脉(动脉导管)等内径依次减小,其中法洛氏四联症超声表现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肺动脉狭窄、或出现窄后的扩张[15-16]。血管位置异常多见于大动脉转位、右位主动脉弓、右室双出口等,经3VV切面检查能够充分显示血管间的排列关系。但需注意并非所有的大动脉畸形胎儿3VV检查均呈异常,在临床诊断中需结合其他切面检查结果行综合判断。另外,3VT切面可评估心脏血管与食管、气管间的位置关系,在此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发生吞咽困难、窒息、呛咳等症状,对疑似疾病尽早进行诊断及干预[17]。血管数量异常可见双主动脉弓、永存左上腔静脉等。其中永存左上腔静脉经3VT检查可见肺动脉左侧存在血管断面的结构,经超声动态检查可见该血管下行,且延续至四腔心下切面二尖瓣区域的冠状静脉窦,进而汇入右心房。于胚胎发育7周时,左侧前的主静脉等逐渐闭塞退化,形成Marshall 韧带,而右侧主静脉与Cuvier 管发育形成正常的右上腔静脉,若得不到退化,则形成左上腔静脉[18]。此外,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无创、重复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应用超声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筛查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9]。但因3VV 及3VT无法对心内结构进行有效显示,难以为临床医师分辨左、右心室提供依据,亦无法对心内瓣膜及下腔静脉的连接状况、心内肿瘤信息进行清晰显示,故于临床检查过程中应结合开展心脏其他切面的系统性检查,以进一步预防误诊及漏诊发生。
综上所述,3VV及3VT在超声检查筛查前能够有效检出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给出最佳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