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方
鹿邑真源医院妇一科,河南 周口 477200
子宫肌瘤是妇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此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月经不调、尿频、不孕及流产等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将造成极大伤害。子宫肌瘤同时也是人体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子宫出血、腹部包块、腹部压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调查统计可知,女性患子宫肌瘤的概率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再加上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的影响,我国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以及手术治疗的风险。临床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合并糖尿病,而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一旦行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血糖造成应激反应,影响血糖水平,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减轻血糖应激反应,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研究以样本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各自治疗优势及应用价值。
从2019年1月—2020年7月鹿邑真源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调查,按照不同手术方式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年龄21~59 岁,平均年龄(40.13±5.26)岁,糖尿病病史8个月~7年,平均糖尿病病史(3.51±0.44)年,子宫肌瘤直径3~11 cm,平均子宫肌瘤直径(7.12±1.33)cm;观察组46 例,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0.22±5.33)岁,糖尿病病史9个月~7年,平均糖尿病病史(3.55±0.48)年,子宫肌瘤直径4~11cm,平均子宫肌瘤直径(7.22±1.3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经B超和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术前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符合WHO 中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宫颈恶性肿瘤;近期有腹部手术史;认知、沟通障碍;手术禁忌证;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精神失常、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服用胰岛素和降糖药控制血糖,待血糖水平稳定后进行相关妇科检查,明确子宫肌瘤位置、大小等。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取硬膜外麻醉,于腹部正中做纵行切口约6~12 cm,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完全打开腹腔后检查内部情况,对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先使用血管钳夹住蒂部并切断,然后缝合包扎,无蒂的肌瘤直接实施环状切口剔除。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取500 mL 生理盐水和20 U 血管加压素注射于肌瘤表面,待血流控制后在子宫肌瘤表面做横行切口,切至珍珠白色肌核处即可,使用钳夹夹住子宫假包膜,用止血钳剥离包壁与肌瘤,根据肌瘤情况使用可吸收线对肌瘤瘤腔间断、兜底进行两层缝合,最后清创并逐层缝合腹腔[1]。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取气管插管全麻,指导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对切口位置进行清洁、消毒,于腹部脐孔上方做横切口约1 cm左右,然后置入套管针建立CO2气腹,气腹压为13~15 mmHg(1 mmHg=0.133 kPa)然后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部情况,探查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形态及数目,然后在左、右麦氏点位置做2个操作孔,长度分别为0.5 cm和1 cm,明确子宫肌瘤位置后,从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在子宫肌瘤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U)控制出血量,然后切开肌瘤浆层暴露肌瘤,并向外拉出瘤核,钝性分离子宫肌瘤包膜,取出切除的病灶组织,然后用腹腔镜电凝(频率为60 Hz,功率为80 W)止血,术中操作要小心谨慎,以免损伤周围组织,最后用可吸收肠线缝合瘤腔,清创无出血后撤出手术器械并逐层缝合腹壁[2]。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异位妊娠。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以及腹腔粘连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率与肌瘤复发情况。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临床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手术时间(min)90.41±20.43 108.66±28.54 3.526 6 0.000 7切口长度(cm)3.58±0.44 7.88±0.52 42.814 2 0.000 1出血量(mL)70.47±11.78 99.04±15.95 9.772 3 0.000 1排气时间(h)15.44±2.87 22.68±3.83 10.259 9 0.000 1下床活动时间(d)1.75±0.66 2.88±0.87 7.018 2 0.000 1住院时间(d)5.95±1.27 10.99±2.22 13.365 3 0.000 1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情况 例(%)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不大,术后均发生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波动情况(±s) mmol/L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波动情况(±s) mmol/L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空腹血糖术前6.52±0.88 6.58±0.86 0.330 7 0.741 6术后6.33±0.64 7.74±0.51 11.685 8 0.000 1餐后2 h血糖术前7.32±1.11 7.38±1.21 0.247 8 0.804 8术后7.96±1.77 10.44±2.82 5.051 9 0.000 1
观察组的肌瘤残留率(0)远低于对照组(8.70%),观察组的肌瘤复发率(2.17%)远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与肌瘤复发情况 例(%)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生殖器官肿瘤,育龄期女性患子宫肌瘤的概率高达9.8%,此肿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所致,诱发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饮食问题、性激素影响、妇科疾病刺激、高龄、手术以及人工流产等,此病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主要由雌激素、孕激素等内分泌紊乱等所致,肌瘤容易受雌激素刺激而迅速生长,此类患者多伴随糖尿病发生[3]。而糖尿病也属于内分泌疾病,患者长期受高血糖及机体代谢障碍等影响,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一旦行手术治疗就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糖发生应激反应而增高,使得临床手术风险增加[4-5]。
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受精卵着床环境,进而改善不孕症状,但不同术式产生的手术效果不同,为了减轻手术刺激,减少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合理、科学地选择手术方式尤为重要[6]。子宫肌瘤的传统清除手段为开腹手术,能够起到清除肿瘤与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但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属于侵入性手术,对患者生理与心理造成的伤害较大,因此面临调整与创新。尤其是对于存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其本身的代谢功能较差,且在长期的糖尿病治疗与控制的过程中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此时进行开腹手术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增加手术的风险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开腹手术会造成患者血压、心率等异常波动,影响其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而麻醉药物的使用还会影响患者的代谢能力,无法在术后短时间内完成麻醉药物的代谢,进而增加术后的风险。微创手术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开发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该术式能够达到微创的要求,减小切口长度,改善手术期间的血液流动学状态,避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另外,腹腔镜微创手术主要通过腹腔镜仪器进行观察与操作,其探头能够深入到病灶,展示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帮助医生了解病灶位置与分布情况,进而提升肌瘤的清除率,避免出现复发现象,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通过腹腔镜开展微创手术还能有效减少组织、器官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手术对患者腹腔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避免患者出现剧烈的血糖波动,改善腹腔黏连与切口感染等情况。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还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术后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减小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比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技术,相比开腹手术,其切口小,对患者身体遗留的瘢痕轻,能减轻身心痛苦和对身体的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血糖应激性增高,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此微创技术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美观需求,另外借助腹腔镜还能准确剔除病灶,规避了手术风险和盲目性[7]。
综上所述,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伴糖尿病的临床优势显著,手术创伤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血糖良好控制,降低子宫肌瘤的残留率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代谢功能,避免麻醉药物对其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盆底结构完整性,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