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董洁
“Web2.0”开启了交互时代,用户早已不再只是信息接收方,还是信息制造方。传统媒体如何进一步增强平台的交互属性?如何利用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增强平台内容的价值属性?潮新闻作为浙江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的主力战舰,推出“读端”这一以“新闻+社交+评论”为特色的栏目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如何让端内的优质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是一个行业课题。移动互联时代,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推荐所属媒体的新闻报道已经成为许多媒体人的日常。
潮新闻客户端上线伊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潮新闻上线百日写满百篇推文”。
之后几乎每一天,姜军都会精挑细选潮新闻稿件转发朋友圈,并附上带有独到见解的点评。这些潮新闻稿件涉及时政、经济、文化、科技和热点等各种报道类型,而点评同样丰富多彩,既有鲜明的观点、切身感受,还有许多独家的背景介绍或增量思考。
“新闻报道+精彩推文”这样的组合模式也在微信朋友圈引发热烈讨论,每天都有各界人士在他的推文下点赞、评论。社长专业的点评与社交圈的扩散分发,不仅为潮新闻的稿件加了分,更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影响力与品牌的知名度。
在社长朋友圈推文的启发下,潮新闻“读端”栏目应运而生。
2023年6月27日,“读端”正式上线,尝试打造一个定位为“新闻+社交+评论”属性的栏目,更接近热点,更强调互动,接地气、有思考、有态度。
“读端”栏目每天推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对潮新闻重点稿件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点评和解读,将他们发布在朋友圈的推文汇入潮新闻客户端,作为PUGC内容。
这些推文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字数不长,但从专业视角出发,或呈现独到观点,或提供独家增量信息,不仅“有看头”,且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
每一期稿件发布后,名家大咖都会主动把“读端”稿件再次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形成新一轮传播与互动。
这种专业用户转发新闻机构的新闻产品,并对新闻事件加以点评,再进行二次发布和延伸互动的PUGC 模式,延长了新闻生产的链条,构建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新生态,在丰富新闻内涵的同时,通过意见领袖对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深度参与,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媒体机构的专业性与影响力。
“读端”上线至今,包括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刘亭,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崔巍,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国内知名评论员曹林,著名演员贾冰等名家大咖,纷纷加入“潮新闻的大V朋友圈”,转发点评潮新闻稿件。
截至目前,“读端”已汇聚了近三百条独到的短评,每条“读端”稿件下都有大量用户参与评论互动,有用户称这是一档“有温度的栏目”。
在“读端”上线的首篇稿件中,周国辉围绕潮新闻举办的“小哥节”深情点评。
潮新闻推送《浙江帮“小哥们”圆大学梦》一文后,周国辉不仅在朋友圈发布点评,还发起好友间的分享与探讨。在他朋友圈的评论区,有人说,杭州还有很多有情怀、有水平、有梦想的“彭清林们”,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时,应认真听取他们的需求;还有人提出,其他城市也可以学习杭州关爱小哥的好做法。因为潮新闻一篇稿件而引发的讨论,在大咖朋友圈里持续发酵。
这样的新闻生产与互动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稿件,主要区别在于:
其一,专业用户深度参与内容生产。“读端”嘉宾成为内容生产中的主角,参与和发起与新闻相关的话题讨论,而与其对接发稿事宜的栏目部工作人员则以“编辑”的身份署名,服务于PUGC 内容生产。例如,在潮新闻“社长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访谈、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大型报道中,“读端”都是重要一环,通过嘉宾的视角,让报道更加多维度、立体化,嘉宾深度参与到潮新闻优质内容的生产之中。
其二,呈现形式充分突出PUGC。在以往的新闻稿件中,媒体也经常采访名家大咖,但不论从内容构成还是呈现形式来看,普通新闻稿中,大咖的内容往往是作为稿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读端”稿件中,PUGC 内容则是稿件的主体。“读端”给每位嘉宾均制作了漫画头像,作为讲述的主体排布在稿件中。此外,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读端”栏目统一格式,即标题前半段为新闻事件,后半段为嘉宾姓名及观点提炼,充分突出PUGC内容的原创性。
其三,第一人称视角亲切讲述。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嘉宾将个人的亲历、感受、观点娓娓道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例如2023 年9 月8 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首日,崔巍作为火炬手,通过“读端”与潮新闻用户分享了她在浓郁的亚运氛围里,手持火炬跑过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在第一人称的讲述下,受众才更加能体会她的心潮澎湃,也增添了认识和感受杭州亚运会的丰富视角。
其四,彰显平台型媒体属性。此时的媒体更多是作为一个平台,容纳各家观点,鼓励各领域意见领袖汇聚到平台中来,踊跃生产PUGC内容。作为平台,媒体主要承担起编辑、审核、发布的工作。
一段时间运作下来,参与“读端”的嘉宾纷纷对这一模式表示认同。周国辉在公开场合表示,潮新闻“读端”栏目深化和拓展了网络时代主流媒体的思路,它既传承了纸媒时代依靠读者办报办刊的大编辑部思维,又把新闻的人民性与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很好结合起来。
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还特意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安利”了“读端”栏目。张志安认为,“读端”是培养和打造紧密型媒体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这一尝试值得关注。
“读端”栏目已形成一批能够实时互动并进行内容生产的嘉宾,覆盖众多新闻报道领域,在持续探索培养紧密型媒体KOL以及栏目打造的过程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细分嘉宾专业领域。对接各领域具有权威性的意见领袖,联合打造具有专业水准的内容,对时政、财经、文化、科技等各领域都尽可能覆盖和细分,让专业的人聊专业的事,确保内容言之有物、有深度思考,让受众感受到开“端”有益。
第二,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作为汇集了媒体KOL的栏目,理应在舆论引导能力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以潮新闻关于省级文保单位“道门进士第”(道门总兵府)的舆论监督稿为例,发稿当天,“读端”栏目邀请曹林作解读,进行有效舆论引导,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第三,提供有价值的增量信息。这种增量信息既可以是事实性的知识,也可以是价值性的视角。如之江文化中心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当天浙江文学院院长、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参与“读端”,他作为亲历者与用户分享了他对于开馆后的有益思考。
第四,强化平台互动属性。不仅指嘉宾在个人朋友圈的互动,并且涵盖嘉宾作为KOL 在“读端”稿件与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互动的链条不断延伸,打开了更多关于平台型媒体互动形式的想象。
第五,探索媒体自建客户端与互联网超级平台的新型关系。通过“读端”的初步探索,媒体自建客户端与互联网超级平台之间新的有效互补与有机融合的关系显现。
前不久,潮新闻“读端”栏目系列书籍出版计划的开篇打样之作《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已正式出版发行,在新华书店、博库书城、红旗书屋等书店上架销售。全书共集纳了81篇推文,分为文化杂谈、城乡趣谈、政务漫谈和人生闲谈四个篇章,涵盖了社会热点、前沿科技、文化艺术、时尚潮流等方方面面。每篇推文还附有原文摘要、网友互动,以丰富的“延伸阅读”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新闻报道,激发更多有益思考。
除出版计划外,“读端”栏目还将持续升级,推出一系列创作者赋能计划,探索“新闻+社交+评论”新模式,构建内容“生产+传播”新生态,做强潮新闻的“大V朋友圈”,打造价值引领的标杆性栏目。
平台型媒体如何创新用好PUGC进行优质内容生产,还有很多潜能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