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3-02-22 14:23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丽娟
家长 2023年36期
关键词:错题双减数学知识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高丽娟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充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思考如何将其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明显提升,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目的。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不仅如此,数学知识很枯燥,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生贪玩,学习的自控力较差,随着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的提高,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更加有趣、生动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一、趣化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知识和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思维也会比较敏捷,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有趣的形式导入新知,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内容来引出新知,这些都会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得更专注、更认真。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笔者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趣味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可变长缩短的视频,用这一事例生动地类比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同时,笔者将视频内容进行编辑,随着孙悟空一声大喝“变大”,只见屏幕上的数字依次向右挪动,数字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的教学视频既有趣又巧妙地引出了小数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理解和重视,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究小数的奥秘。

二、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单纯的数学知识是很枯燥的,学生的探究热情不高。这时,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兴趣所在,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画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介绍和枯燥的数学公式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和理解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思维更加活跃,在理解数学知识时也更容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创造动画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本节重点为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的关系,能够正确地换算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在课堂上,笔者通过播放动画情境的形式把人民币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在动画中,学生可以看到各种商品的价格,笔者再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会读带“元、角、分”的数字,还让学生跟随着动画人物进行购物体验,思考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怎样找零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热情变得十分高涨,而且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

三、进行直观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如果只凭借想象去学习,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的文字叙述,学生是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的。这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形象等特点,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或者将数学文字叙述转化成直观的图形,让学生一眼就能发现数学问题中的对应数量关系。这时,学生便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数学探究植物问题”教学时,首先,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在各种情形下植树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在探究“两头都种树”数学问题时,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具体的种树情景图,并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此种情形下植树棵树和间隔数是什么关系,如何根据间隔数来计算植树棵树。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笔者还借助手部图形,让学生思考观察手指头和手指缝的关系,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理解。再次,笔者利用相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一头种树”和“两头都不种树”这两种情形下植树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最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相关题型以及得到的结论、计算公式等内容以直观的图形呈现,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植树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单是指数学知识,而是由数学知识和多种能力共同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要想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不仅要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围绕课本内容多为学生准备一些数学史料和文化类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的数学视野被有效拓宽。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灵活选取自己需要的教学内容有效补充课本内容,让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络上搜集到的有关圆的历史资料一并呈现在数学课堂上,充实了数学教学内容。我国有关圆的数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山顶洞人在兽牙、砾石上钻孔,这些孔的形状非常像圆。在陶器时代,人们又制作出许多圆形的陶器。后来,人们又逐渐制作了圆形的车子,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给圆下了一个定义……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深感佩服,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创新互动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媒体、手机、网络、电子白板、投影屏幕等先进的教学技术都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组合成一个现代化的课堂。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多媒体设备积极创新课堂互动形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在大屏幕上操作,完成各种数学问题的挑战。又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屏学生的练习成果,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这些互动既新颖又有趣,充满了时尚元素,学生的参与感十分强烈,能够从互动中获得很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积极创新互动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新奇的学习体验。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割补法”这一数学思想是很关键的,在课堂上,笔者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现场操作,将大屏幕上给出的各种数学线段进行随意拼图。之后,笔者邀请其他同学上台利用填线段的方式,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将复杂的多边形拆分成一个个学过的简单图形。如此一来,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自然就“浮出水面”了。这样的课堂互动以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体验感很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创新训练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必要的练习对学生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很多学生缺乏耐心,很难坚持每天进行数学练习活动,导致部分学生看似听懂了知识点,但是在做题时却遇到很多问题,稍微变换问法就不会了。对此,教师必须创新课堂训练的形式,增强课堂训练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训练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多种功能,将课堂练习换成有趣的游戏形式,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竞赛唤醒学生内心的好胜心,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进行数学训练,让枯燥的练习变得更有趣,充满挑战性。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训练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得到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须夯实的一项数学基本功。数学计算能力弱,影响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应着重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然而,计算是很枯燥的一项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耐心差,很难坚持下去。这时,笔者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等元素,将数学计算训练变成有趣的竞赛游戏和闯关游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计算训练。这样一来,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的计算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他们迫切地想要完成游戏闯关,以获得教师的神秘奖品。随着计算训练的持续展开,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升了。

七、整理易错题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从错误题型中总结方法、吸取经验教训,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优势,将学生在课堂上的错题自动归纳到错题本中。在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可以将这些错题拿出来进行再次练习,或者根据错题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数学题目,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练习的含金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易错题目单独拿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该类题型的有效解题方法和大概解题思路,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适用的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如白板和手机可以连在一起进行使用,借助一些优秀的练习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同时,还可以借助软件中收集错题的功能,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题自动总结到错题本中。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错误原因,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促使学生不仅真正学会了这些数学题目,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此一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学生复习的针对性也更强了,学习效率和效果也明显增强了。

八、重复利用资源,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只有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获得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才能获得质的飞跃。学生的自学能力弱、自控能力弱,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将课堂教学视频进行重复利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微课和电子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来进行知识讲解。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教学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对课堂没有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以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也会在无形中逐渐形成。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案例由传统的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这样在分享和传播教学案例时就变得更加便捷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很多时候进行得十分艰难,而且不易抓住重点,然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则完全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教学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复习,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相当于又听了一节课,关于哪些是课堂重点知识、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重点学习教学视频来真正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这样一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课堂教学资源被重复利用,引导学生开展了高效的课下自主学习,并促使他们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自主意识慢慢形成了。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目标。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认真研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打造出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效,让“双减”政策得以落实。

猜你喜欢
错题双减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压强』易错题练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