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慧琳 顾心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 310007)
指导:张永华
异态睡眠是指睡眠或与睡眠相关的异常行为和/或体验[1],包括快速眼动相关异态睡眠、非快速眼动相关异态睡眠和其他异态睡眠,具体表现为寐中噩梦频作、惊醒喊叫、肢体异常活动等[2]。根据其症状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梦魇”“夜游”“不寐”等范畴,病机为阴阳失和、气血失调,多由痰热内扰、心肾不交、阴虚风动、痰气交阻等引起,情绪异常亦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3]。
张永华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临证3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相关疾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师根据异态睡眠有肢体动摇等肝风内动的表现,认为此病应从肝论治,首辨肝阳、肝阴、肝风、肝气之虚实,法以平肝潜阳、养阴柔肝、平肝息风、疏肝理气。同时,张师以“怒、喜、思、悲、恐”为核心的情志表现,创新性提出情志辨治理论体系,包括烦躁易怒型、忧郁不欢型、多疑善虑型、惊恐不安型、喜笑自夸型和混合夹杂型等6种异常情志类型,以辅助辨治情志疾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张师从肝论治异态睡眠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王某某,女,37岁。2022年1月19日初诊。
主诉:梦魇2年余。患者2年来间断出现噩梦频作,内容惊险,时有惊醒,醒后可回忆。刻诊:夜间噩梦,有时耳鸣,心烦急躁,双目干涩,易出汗,大便偏干、2~3日一行,舌淡红少津、苔薄,脉细数。西医诊断:快速眼动相关异态睡眠,梦魇障碍;中医诊断:梦魇(阴虚风动,神不守舍)。治以祛风养阴,镇静安神。方选增液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处方:
麦冬10 g,玄参12 g,制远志12 g,蝉蜕6 g,僵蚕10 g,生白芍15 g,钩藤12 g(后下),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夏枯草15 g,黄连6 g,淮小麦30 g,黄柏12 g,生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下午2时与晚上7~8时各温服1次。
2022年2月2日二诊:患者噩梦较前明显减少,心烦、双目干涩、汗出减轻,大便较前通畅,舌脉基本同前。予初诊方去黄柏,玄参增至15 g,14剂。
2个月后随访,患者梦魇不显,情绪平稳。
按:本案患者平素心烦急躁,遇事易怒,致使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和,神无所藏,梦魇由生,加之肝经受风,肝魂不定,发为惊悸多梦;双目干涩、大便偏干、舌淡红少津均为虚火偏亢、津液亏耗之象。张师辨情志属烦躁易怒型,证型属阴虚风动证,病性属虚实夹杂,治以祛风养阴、镇静安神,方选增液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佐升散之风药以祛邪。方中蝉蜕、僵蚕、钩藤三种“风药”均归于肝经,气味轻薄且具发散上升之性可疏散肝经之风热,起到祛肝风、畅气机之效,气机顺畅,则情志舒、夜寐安[4];生白芍养肝柔肝益阴,麦冬、玄参滋阴生津,黄连、黄柏、夏枯草清热泻火,诸药合用,清热养阴达阴阳平和之目的;淮小麦养心安神,制远志安神定志,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噩梦减轻,情绪改善,余症皆减轻,仍有双目干涩、大便欠畅之症,为阴液亏虚,失于濡养,故在初诊方基础上增加玄参用量以加强益阴生津之功,同时去黄柏减清热之力,避免苦燥劫阴之弊。
张师强调,服用中药汤剂须注重时间节律,下午2时处于未时(小肠经),此时服药可更好地促进药物的胃肠吸收;晚上7~8时处于戌时(心包经),此时服药可有效改善不寐及情志病。
应某某,女,69岁。2022年4月6日初诊。
主诉:失眠2年,伴夜惊1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服用我院中药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近期因未服用中药,1个月前失眠复发,伴夜间惊叫。刻诊:不寐,夜间惊叫频,伴恐惧,紧张时四肢抖动,空腹胃脘痛,食后痞胀,荨麻疹偶有发作,平素烦躁易怒、焦虑,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薄腻,脉滑。西医诊断:异态睡眠,睡惊症;中医诊断:不寐,梦魇(肝火内炽,热扰于神)。治以清肝泻火,理气解郁。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
龙胆草6 g,黄芩12 g,柴胡6 g,僵蚕10 g,黄连6 g,生白芍30 g,制远志12 g,酸枣仁15 g,茯苓15 g,炒枳壳10 g,姜厚朴10 g,首乌藤15 g,合欢皮30 g,莱菔子12 g,姜半夏15 g,淮小麦30 g,沉香曲6 g,生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下午2时与晚上7~8时各温服1次。
2022年4月20日二诊:患者睡眠尚可,夜尿1~2次,夜间惊叫频率较前明显减少,白天精神欠佳,心烦减轻,四肢抖动减轻,食后痞胀好转,荨麻疹仍偶发,食欲可,大便先干后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予初诊方去莱菔子,14剂。
2022年5月4日三诊:患者睡眠基本正常,夜间惊叫已无,白天精神困倦,心烦,痞胀好转,偶有肠鸣,夜间口干明显,食欲可,大便同前,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予二诊方去龙胆草,姜半夏减至10 g,加香附10 g、生白术15 g,14剂。
3个月后随访,患者睡眠已正常,余症皆好转。
按:《素问·刺热》[5]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可知夜卧不安、惊而躁动皆与肝热有关。本案患者夜间恐惧,平素易紧张烦躁、焦虑,责之肝气郁滞,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上扰神明;中焦气机不畅,故见食后痞胀,不通则痛故胃脘痛;肝气横犯脾土,肝脾不和,则大便时干时溏;结合舌脉,可见痰浊之象。张师辨情志属混合夹杂型,证型属肝郁化火证,治以清泻肝火、理气解郁,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黄连清泻实火;柴胡疏肝理气散热;炒枳壳、姜厚朴、莱菔子行滞宽中降气;沉香曲理气和胃;僵蚕祛风化痰,亦可缓解荨麻疹;姜半夏温燥化痰;茯苓健脾宁心;生白芍柔肝和营;制远志、酸枣仁、首乌藤、淮小麦养心安神定惊,合欢皮解郁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诸症好转,食欲可,去莱菔子缓降气消食之力。三诊时,患者夜惊无,但见夜间口干、偶有肠鸣,考虑苦寒泻热之力太过,伤及脾胃及阴津,故去龙胆草,减温燥之姜半夏用量;大便先干后溏,为肝木乘脾、肝脾不和,予香附、生白术疏肝解郁、调理肝脾。药证合拍,故诸症平。
金某某,男,60岁。2022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夜间行为异常3年余,加重1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行为异常,寐中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偶有下肢活动。患者自述噩梦较多,梦中常有打斗行为,醒后可清晰回忆,自觉寐浅易醒,未引起重视。近1年寐中拳打脚踢、大喊大叫症状较前加重,白天精神尚可,时有瞌睡。1周前自行服用褪黑素,症状缓解,夜寐稍有改善。刻诊:平素性情偏急,忧忿恼怒,心烦,胃脘痞胀,食欲可,大便偏溏、日行1~2次,舌尖红、苔薄腻,脉弦。近期体重下降10 kg。2022年9月1日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在快速眼动时期(REM)睡眠时监测到发声和肢体行为,可见持续肌肉活动(紧张性)。西医诊断: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中医诊断:梦魇(肝阳上亢,化生内风)。治以平肝息风,安神镇静。方选天麻钩藤饮合交泰丸加减。处方:
蝉蜕6 g,僵蚕10 g,生白芍15 g,黄芩15 g,钩藤12 g(后下),黄连5 g,黄柏12 g,麦冬10 g,茯苓15 g,炒酸枣仁15 g,姜厚朴12 g,炒枳壳15 g,竹茹12 g,灵磁石30 g(先煎),菊花10 g,肉桂2 g(后下),生甘草5 g。14剂。每日1剂,水煎,下午2时与晚上7~8时各温服1次。
2022年9月7日二诊:患者寐中喊叫较前减轻,白天精神可,胃脘痞胀减轻,大便同前,舌淡红、苔薄腻,脉细。继予初诊方14剂。
2个月后随访,患者夜间异常行为较前明显改善,精神可,情绪平稳。
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以REM梦境演绎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疾患,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梦魇”范畴。本案患者主要病机为阳亢化风,内风扰动,故表现为拳打脚踢、肢体不安;肝阳偏亢,肝魂不藏,故见噩梦多发;舌脉均示阳盛之象。张师辨情志属混合夹杂型,证型属肝阳上亢证,治以平肝息风、安神镇静,方选天麻钩藤饮合交泰丸加减,佐以风药。方中蝉蜕、僵蚕息肝风,钩藤平肝阳,菊花散肝经风热;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灵磁石镇惊平肝安神,茯苓安魂益智,《本草崇原》[6]言茯苓“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黄连、黄柏、黄芩苦寒清泻三焦之阳热,竹茹清热化痰,佐麦冬、生白芍甘润护阴以防清泻太过;肉桂温补下元,合黄连为交泰丸,达交通心肾之目的;姜厚朴、炒枳壳理气宽中以缓解胃痞脘胀;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诸症好转,效不更方。
张师认为肝风内动为梦魇障碍的重要病机,可由阴虚风动、阳盛化风所致,从肝入手并结合情志辨治理论体系分型论治梦魇,疗效显著。情志辨治理论体系为张师结合《内经》“五志”理论和临床经验所创立,其以“怒、喜、思、悲、恐”为核心要素,辅助临证辨别情志疾患的证型,以便更好地遣方用药,其中以烦躁易怒型、混合夹杂型、忧郁不欢型较为常见。烦躁易怒型梦魇以“怒”为主要表现,患者多有心烦急躁、遇事动怒、性情偏急等特征,病性系火热,治以清热泻火为法,辅以益阴生津,方选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酌加生白芍、麦冬等顾护阴液;混合夹杂型梦魇最为常见,为多种情志夹杂,尤见于烦躁易怒兼有惊恐不安者,此类患者既有急躁易怒的实证,也有遇事胆小怕惊、易受惊吓恐惧的虚证。实证责之于心肝火旺,方选龙胆泻肝汤,虚证责之于心虚火旺,方选天王补心丹。张师临证时发现部分患者情志表现复杂,亦有多种情志类型合并的情况,故须综合辨证。烦躁易怒型合忧郁不欢型患者表现为平素忧郁低落,但遇事心烦恼怒,此可责之于气、痰、火相互胶着,可用黄连、黄芩、焦栀子清热泻火,竹茹、制半夏化痰泻热,炒枳壳、厚朴、陈皮理气行滞。张师遣方用药体现了“和阴阳,调情志,顾脾胃”的学术理念,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