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方 达
本课程结合教师资格证国考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小学教育教师岗位需求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扎实掌握数学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等教师综合素养的高素质教育专业人才”,即“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以教育学基本理论为依据,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小学数学教学长期的历史经验,揭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规律,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形成教学技能,并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及其规律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物质条件等)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对于数学学科的纯粹数学问题而言,它更多地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揭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和相关规律,进而总结出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规律和方法,并将数学专业知识与教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教学设计理念立足于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变化,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对本课程的设计理念进行不断优化。
(1)本课程以小学数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通过选用小学数学常规教学活动作为任务载体,并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常见的撰写教学设计稿、上课等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构,从而设计了撰写教学设计任务和模拟试讲任务。
(2)本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需求,逐步由理论编写教学设计向实践模拟试讲过渡,以遵循学生能力进阶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典型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
(3)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借助课程平台、动画、视频等数字资源及信息化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主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做学结合,演学结合,用学结合”的原则,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课中完成展示任务,进行探究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总结归纳,并对计划进行修改;巩固强化,完成课后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学习内容在自我学习—讨论—探究—梳理—归纳的过程中感悟、领悟,并最终完成对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4)本课程按照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要求,按任务进度使学生通过编写教学设计稿和模拟试讲的训练,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并能总结出不同模块教学的独特性。
3.1.1 校内有录播教室、微格教室等实践环境
教师经常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场馆的资源,积极收集资料,分析整合信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好准备。利用多媒体课堂、微格课堂、录播课堂等设施,有力地支持了学生的教学技能展示和培训。
通过调研了解到,多数先进小学在小学一线教学中普遍采用了智能教室等现代化信息化设施和场所。教学团队将最新版本的PPT实训软件安装到了小教专业的微机室,新增了Flash等生动活泼的课件制作软件,使信息化实习实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3.1.2 校外建立了基地联盟校
小学教育专业五年级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各一周,第二、四、六学期各一次,第九学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四周,第十学期参加教育实习活动16周。通过“小学教育联盟”“教师发展学校”等组织机构,整合社会资源,与吉安市多所小学建立合作共赢的联系单位,在学生见习实习、招聘就业、考证指导、顶岗支教等方面,加强合作,互惠共赢。既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又促进了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为实现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1 本课程采取以下实践方法,以适应国考对教师资格证的要求
(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按照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要求,精选并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大类。
(2)为加强对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实践锻炼,顺应国考对教师资格证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也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为适应全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好地指导教学和人才培养,完善考核评价工作。
3.2.2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教学环境资源采用的实践方法
(1)网络学习空间:学生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2)互动式授课平台:学习资源上传、课堂讨论、作业发放,教师均可在学习通授课平台完成;能及时通过授课平台了解学生学情,调整授课内容及授课进度。
(3)智能学习终端: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学习与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与互动两不误。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情况并不乐观,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国内也应该有应对预案。根据“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教学团队搭建好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等在线课程,既可以从容、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又能配合线下教学,实现任务发布、作品提交、资源下载等功能。
收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相关资料,并从中提取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课证融合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详细分析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为提高学生的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综合实践的有机融合(见表1)。
表1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现场模拟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提出任务型的学习课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分析整理学习材料,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较复杂的项目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分享思路与创新。
注重教师资格证国考在教学中的要求,注重案例分析教学,注重反思和提升综合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不断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拥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求的准教师的综合实践素养。
4.2.1 目标引领,实践导向
本课程以“以目标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组织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小学数学教学能力,使学生明确各项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中。
4.2.2 “双课堂”融合的实践导向教学组织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组教师以实践训练为主,采用“双课堂”融合的实践导向教学组织,按照“理论学习—训练要求—教师示范—学生训练—教师点评—再次训练—反思提高”的教学环节。
4.2.3 独立学习,探讨交流,合作研讨,以任务为导向
实施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运用同伴互助、思维启发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初步掌握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评价能力,初步具备了开展小学教育科研的能力,通过采取自主学习、探索交流、合作研讨、任务导向等多种方式。
本课程教学环节将采用“课前自学”“课中研学”“课后延伸”三段相结合的方式。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初步制定教学设计方案;课中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任务—合作探究修订方案—分享交流成果评价”四个环节,从而达到打造基础、强化技能、内化素养的目的。课后学生自主完善方案并对接小学落实实施,从而达到拓展提升的效果。将知识点由书本转化为实践,由自主设计向团队合作发展,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教学目的。此外,教学团队为发挥协同育人的课程作用,通过渗透教师岗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我们在进行小学教学设计时,鼓励学生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既起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又增强了师范生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思政化的能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思想教育,加强了学生的教改创新精神。
还需要考核评价,看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考核评价项目设置时,需要审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考核项目既要包括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创新考核评价,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和人才培养,为满足国家考试对教师资格证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具体采取“过程考核(60%)+期末考核(40%)”两个项目相结合的考核方案。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60%。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考核,作业考核,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四个部分(小组考核,自评,老师考核),每个项目的总分为100分。过程评价(见表2)。
表2 过程评价表
期末考核:考试总成绩占40%,采取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占30%)、知识应用(占30%)和技能应用(占40%)三个部分。
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际技能为主,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包括基本理论能力和基本方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