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主题,培养语用能力
——以小学英语“Going to Beijing”单元教学为例

2023-02-20 19:04:52李玉娟
新课程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句式能力教师

文| 李玉娟

语用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立足单元主题展开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Going to Beijing”是冀教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重点为现在进行时的使用,教师可以以“What are you doing”为单元主题,实现单元知识和人文价值的协调统一,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解读教材,确定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是单元教学的“灵魂”,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将单元人文要素和工具要素融合在一起,设置出单元主题,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中,一共包含了六个课时,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单元需要学习的动词,包括run,jump,dance,sing 等,为学生之后学习现在进行时做好铺垫。此外也引导学生对I want to...等句式进行了操练。

第二课时: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现在进行时的学习。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几个表示动作的单词,并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动作。

第四课时:引导学生探索would like 句式的使用方法。

第五课时:引导学生学习what...doing 句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课时:通过引入简单英文小故事,引导学生总结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

基于这一单元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定为“What are you doing”,以包含质疑的主题引起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思考,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探索中将run、jump、现在进行时等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训练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并注重将教学内容迁移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自己掌握的词汇、句式,从而使学生在充足的训练中对主题有深刻的理解。

二、立足主题,明确单元目标

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中,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重点为掌握用所学句型介绍他人喜好和动作的方法,围绕这个核心,教师可以基于以下的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

1.学生借助单元文本的学习,最终做到能听、说、读、写单元中的单词以及短语。

2.学生经过充分的训练,能说出并灵活使用这一单元中的重要句型,懂得如何使用英语来介绍自己或者他人正在进行的动作。

3.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词语、句型,灵活介绍他人的喜好以及动作。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为:

1.学生可以在文本阅读中掌握否定祈使句“don’t+动词原型”的构成。

2.学生可以掌握现在进行时的句式结构,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句式展开表达。

3. 学生能够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What to do等句式的使用方法。

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将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设置为: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现在进行时的句式结构以及使用方法,而不是单纯记住教材上的句子。

2.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What to do 等句式来进行英语对话。

如此,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能让教师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有逻辑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单元主题的探索中获得语用能力上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单元目标的构建,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单元目标,奠定良好的单元教学基础。

三、设计活动,发展语用能力

(一)创设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是指教师结合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所创设的情境,应当具有连续性、趣味性、交互性的特征,让学生在主题情境的探索中将单元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中,实际上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stand,walk 等动词,对“What are you doing”主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延续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构建出更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创设单元主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内容。

教师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创设主题情境:

1.教师告诉学生要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教师选一个学生,在选好之后,教师表演一个动作,如“stand”,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am I doing”,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动作,回答“You are standing”,其他学生负责检查两人之间的对话,发现问题。

2.学生了解了游戏规则后,教师再随机邀请学生,这时可以任意选择做动作的人、提问的人以及回答问题的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3.学生借助上面的游戏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加大游戏的难度,做出dance,sing 等动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没有学过,这时教师再向学生提出单元主题:What are you doing,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想要了解其他人正在做什么、介绍自己正在做什么时,可以怎样去表达,激发学生对未学知识的好奇心,为学生的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如此,借助单元主题创设情境,能够驱动学生以适合的方式参与到单元探索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在创设单元主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开放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做出个性化的回答,从而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实施任务驱动

在语用能力培养的背景下,任务驱动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并且重视学生的自主训练、交流讨论,使学生语用能力获得充足的锻炼。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每个课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需要,设计出具有驱动性的任务。同时,每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应当相互关联,满足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探索需求,从而使学生获得连续性学习体验,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如下任务:

1.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找出这一课时中的生词汇,相互表演这些词汇所表示的动作。

驱动性问题:see 和look 的区别是什么?

2.合作分析教材上的文本,针对下面的问题,展开合作讨论。

Where are they going today?

How do they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

Does Danny jump and run on the train?

Can Danny sing on the train?

What does Danny do in the end?

3.合作来分析教材上文本中重点介绍的句式,说一说这一句式的使用方法。

4.小组合作利用教材上的文本展开表演活动,需要用到教材上的重点句式,包括don’t,I want to 等。

在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尝试角色代入,将自己和文中的丹尼等角色联系在一起,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对语言知识的运用中来。

又如,在学生完成了这一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去完成如下任务:

结合在教材上获得的场景,分析我们的生活,合作呈现出一个新的对话场景,要求用到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句式以及短语。在学生编写好对话后,展开表演,用现在进行时介绍人的喜好和动作。

这一任务的实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应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学生展开任务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包括提供微课视频、纠正学生发音错误等,从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三)整合应用知识

有效整合单元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的表达更加连贯、多样化。在“Going to Beijing”单元教学中,教材从几个主人公去北京这一场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索了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动词、询问和回答句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立足主题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单元小结中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以“What are you doing”为主题,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或者表格。

针对这项任务,学生可以先将“What are you doing”写在中心,接着快速回想自己掌握的句式以及词汇,想到什么就写下来,写完之后,学生再观察这些零散信息之间的关联,进行归纳、总结,制作出思维导图。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包括jump,run,excited 等词汇以及一些句式,整理成表格。

在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活动,随机邀请一些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做出来的学习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回答“现在进行时怎么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用英语怎么表达”等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知识整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过程评价,促进素养提升

过程评价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不只是对学生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实施过程评价,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指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Going to Beijing”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掌握程度重点评价,以了解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基于单元内容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

1.学生的语用能力。具体包括学生对jump,run,excited 等词汇,以及对What would you like,What to do 等句式的应用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地根据场景选择适合的英语知识,完成简单的对话。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质疑精神、良好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合作意识等。

3.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不以死记硬背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掌握思维导图、微课等学习工具。

4.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生之前的表现相比,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教师除了使用教师评价的方式,也要重视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手段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自己,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反思体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单元主题,基于学生语用能力提升需要,围绕单元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同时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协调统一,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从确定单元主题、设计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实施过程评价等角度改善单元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句式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抄能力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