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理念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4-01-12 06:17:56林小红
新课程 2023年18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物体新课标

文| 林小红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灯塔,始终在引导下一代走向明亮的未来。其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单一、机械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2022 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它不仅是对数学教育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的深度反思与调整。新课标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领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索,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具教育意义。

一、新课标、新视角

新课标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数学的教学指导文件,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人的深入思考。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全国的教师和学生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与之前版本的课标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这种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

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进行了革新。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方式,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需要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而评价,不再单纯依据考试成绩,而是多角度、多方式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指导。这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够更真实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新课标强调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在评价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多元文化、多元思维的尊重和推崇。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数学教育将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多元的、交互的。

最后,新课标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崭新的视角和机遇。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重新整理和定义,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活化数学作业的多维策略

(一)课前引导:激发兴趣的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的设计,不仅是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更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预习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需求,从而在正式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预习作业。在作业中,学生需要在家中或者周边环境寻找到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形状相似的物品或场景,并拍摄照片或手绘简单的图案。要求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或场景为何采用这样的形状?这样的形状有何特点或好处?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或示例,如“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的书桌、窗户等物品都采用了某种特定的形状?这些形状有何独特之处?”通过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踪迹,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正式进入课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物品或场景,讨论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更深入地探讨四边形的种种可能性。同时,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纸片,指导学生进行折叠、裁剪,制作出各种四边形,然后再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堂优化:与教学结合的即时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以简洁、高效、灵活为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选择了微课的方式来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微课简短地呈现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了丰富的图示和动画,使内容生动、有趣。微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师生对话:

教师:刚刚的微课中,大家看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是底乘以高。

教师:非常好,那么为什么是这个公式呢?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学生:通过切割平行四边形,将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状,如长方形,然后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没错,这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它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背后包含了很多数学的智慧。接下来,我会为大家布置一个即时作业,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公式。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即时作业内容是:给定几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需要计算它们的面积,并且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推导公式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即时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微课的形式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探究:深入实际的主题作业

在数学教育中,实际的主题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特意选择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来设计作业。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购物、计算利息等日常活动中,百分数经常会出现。那么,你们能不能想象,如果在生活中没有百分数,会是怎样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很麻烦,因为没有百分数,我们就不能快速地知道打了多少折,或者存款的利息是多少。

教师:没错,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会为大家布置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主题作业,要求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打折、存款利息计算等,然后以此为背景,设计一系列关于百分数的问题。你们可以模拟真实的情境,用百分数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那我们可以以超市购物为背景,设计一些关于打折、优惠券使用等的问题吗?

教师:当然可以,你们可以自由发挥,设计出有趣的问题,并试着用百分数来解决它们。

学生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了“超市购物打折”的背景,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原价为100 元的商品打8 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如果使用了10%的优惠券,最终需要支付多少钱?

这样的实际主题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后延伸:复习与拓展的练习作业

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课堂的45 分钟。真正的掌握和应用,需要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和拓展。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中,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才能加深记忆和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特地设计了一系列课后作业。

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与我们今天学的知识点有关。课后,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家中找寻至少5 种圆柱和圆锥状的物体,并为每个物体画出平面图,记录下它们的尺寸。

学生:除了饮料罐和冰淇淋,还有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的呢?

教师:你们可以观察家中的各种容器,如化妆品瓶、糖果罐等。此外,自然界中,像松果、部分种子也呈现圆锥形。希望你们能够发现更多的实例,这会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学生:那我们需要为每个物体都制作模型吗?

教师:不必都制作,但我建议你们选取其中一个物体,尝试制作它的三维模型。这不仅能够增强你们的实践能力,还能更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结构。

学生:我们可以使用3D 打印机来打印模型吗?

教师: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同时我也鼓励你们使用纸板、泡沫和其他可用材料手工制作,这样可以更加体验制作的乐趣和过程中的挑战。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不仅积极地分享了家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还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和平面图。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五)活化设计:分层布置作业

对于学生而言,统一的作业往往不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分层布置作业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二)”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特意设计了分层作业。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根据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描述其特点。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基础层:提供一组立体物体的图片,要求学生标出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观察技能,确保他们能够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图1 基础组作业

提高层:除了基础层的内容外,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件身边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然后尝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其形状,并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形状视图。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挑战层: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立体模型,并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这一层次的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认知技能,如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图2 电子白板呈现的“立体模型”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导向。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作业设计不再仅是简单的题目布置,而是要深入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探究能力。未来,我们希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能进一步结合科技、艺术等跨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物体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