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案例

2023-02-20 19:04:52文|
新课程 2023年18期
关键词:雨衣事例选材

文| 刘 菲

新课标对小学高段语文的习作要求有“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等。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让我们在学习时,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也就是如何丰富所立之意的。

教师应该以课后题为抓手,组织学生精读课文,梳理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及写作方法等。以习作例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旁批去感受习作的构思及值得借鉴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创建初试身手的交流空间,进行习得写作方法的实践练习。这样系统的学习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流程。

一、感知主题,明确要求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句话出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原文为:“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是说,文章主要取其思想内容,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宗,就是主旨、主要内容。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笔下流淌的文字,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要有灵魂。一篇文章如若有了灵魂,就会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二、围绕中心,品读文本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掌握了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时通常会将联想到的与主题有关的内容都写在文中,导致文章虽然素材丰富、事例具体,却中心思想不突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习作所在单元的精读课文,发现围绕一个中心应该如何罗列写作材料,选择写作方法,表达中心思想。

教学片段:

师:《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散文,节选自作家梁容若的《夏天》。文章通过对各种事物迅速生长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生机与活力,启示人们抓住时机,迅速生长。文章有中心句,各段有小主题。首段便点明中心意思——“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接着围绕迅速生长来详细描写。你们还找到了文章中哪些中心句?

生:第2 自然段围绕“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列举了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种种现象:从豆棚瓜架上的绿蔓到竹子、高粱的拔节声;从苞蕾、鲜花、小果实的变化到白石头上长满了苔藓;从一片黄泥土变成了草坪菜畦,到小动物的一天天长大……

生:第3 自然段围绕中心句“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写了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的“生长”,独特又巧妙。

生:第4 自然段则聚焦中心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写到人的成长,进一步挖掘“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深刻内涵。谚语“六月六,看谷秀”和“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都应该珍惜时间,及时、用力地长。

师:是啊!《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以开头的中心句统领全篇,从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写人的成长,万事万物尽在其中,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材贴切,构思巧妙。那么,同学们,从第二篇精读课文《盼》中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生:《盼》是一篇小说。我发现文章通过小女孩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这三个事例来展现了题目中的“盼”。课文中最详细、具体的描写当属“盼穿雨衣”的部分了。小女孩借买酱油穿雨衣、在窗前看雨、雨后看景的描写,都让我感受到了她“盼”的心理。

生:是呀!不仅是心理描写,而且文中还有许多关于小女孩动作的描写、她和妈妈的对话描写,都让我感受到了她在急切地“盼”。另外,文中的插图实在是太美了,就像文中最后一段所说,“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仿佛让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穿上雨衣时心里的那种雀跃、兴奋。

生3:还有一些句子,比如“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心里的快乐和盼到雨时的兴奋。

师:正如你们所说,课文以“盼”为文眼,如一根线,巧妙地串起了重点部分“盼穿雨衣”中这些具体的事例,让文章中心突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盼》出自当代作家铁凝之手。同学们对她有哪些了解和看法?

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她的作品《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发现铁凝特别擅长围绕着一个主旨展开故事。我觉得铁凝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她的文笔特别清新而且富有诗意。

生:我知道《盼》这篇课文,节选自铁凝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夜路》。她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到清澈、宁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作家形象。

三、搭建平台,初试身手

古人云:“学习有法,贵在得法。”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也要让学生习而得法。除了品读课文,提炼方法,教师还要重视利用交流平台,让学生梳理总结习得之法。搭建实践平台,创设情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选择合适的素材构思文章内容。

教学片段:

师:在进行本次习作教学时,中心意思确立后,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呢?

生: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课文《盼》,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我”放学路上惊喜地发现下雨了,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对“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师:是啊!其实,我们写作文选材时,材料是箭,中心是箭靶,不能脱靶。“初试身手”中让我们围绕“戏迷爷爷”进行选材,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呢?

生1:“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瞧啊,为了看戏跑了那么远!足见爷爷是个戏迷!“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自己是戏迷还不算,还要带动大家也来听戏、唱戏!

生2:“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也太入迷了吧!“到文化馆拜师学戏。”看,准备把自己打造成专业的!还有“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因为他太喜欢戏曲了,连电视都“霸占”了!

师:是啊,这些都可以用来做“戏迷爷爷”的材料。写人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材。如果是状物呢?如《好斗的公鸡》,请你先围绕“好斗”想一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选材,再思考具体事例。

生: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事例进行分类梳理。

师:如此,提炼中心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继而筛选素材,再组织语言和表达,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四、例文引路,完善佳作

梳理了围绕一个中心来写的选材策略及习作方法,教师还要利用习作例文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写作方法,从而构思自己的习作提纲。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可以借鉴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通过聆听优秀范文、师生评价,也能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片段:

师:除了选材要围绕中心,习作时也要紧扣着中心来行文。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正是围绕着爸爸爱列计划这个中心来展开的。第1 自然段一开始就以“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这句话统领全文,接着一直围绕这句话来写。“在家里,他也给我们订了计划。妈妈有学习电子技术的计划,外婆有学习烹调的计划,我有作息计划、复习功课计划,他自己有读书计划、读报计划、做家务计划……”罗列了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突出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接下来分别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早晚开关气窗及按时作息,让人印象深刻,也用来说明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最后,选择了一个重点事例——帮我订暑假计划,写得最具体。抓住爸爸的神态、语言等,生动地表现了他爱订计划、严格执行计划的特点。

作者选取事例,在文中详略有致地将“爸爸擅长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全面、充分。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让文章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使文章的格局更加鲜明。

除此之外,行文时还可以像习作例文《小站》一样,选取一个事物,然后分别描写它的几个方面,以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致描写,突出这个事物的特点,表达中心。如,虽然,“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转瞬间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但是,“就在这转瞬间”,也许能看到小站的建筑物,那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能看到月台,那一张红榜彰显着小站的责任与荣耀,那一块小黑板默默地为旅客展示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喷水池,经过精心设计,有小小的假山、尺把高的小树、洗得一尘不染的小宝塔,让人赏心悦目。虽然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但,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

生:围绕着小站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描写,以此来让读者感受到,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

师: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也是围绕中心意思写。要求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给出的字里选,也可以选其他的字。课本中已经提供的字有“甜”“乐”“泪”“暖”“悔”“望”,都是关于情感、情绪的字。还提供了“迷”“妙”“变”“忙”“寻”“让”等字,这些都是个人对经历过的事件的回忆与联想。

生:在进行习作前,我们可以使用如《夏天里的成长》首段点明中心,其后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有序表达的方法。

生:也可以参照《盼》一文围绕中心意思,抓住几件事有详有略描写的方法。用思维导图等方法筛选事例,有条理地列出习作提纲。

师:让我们看看经开一小六年级(一)班曹××同学本次的习作。

师:曹××同学的这篇习作,开篇使用排比,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带着相机、追逐春的少年。围绕“春”一字来展开想象和描述。想象自己来到山上,来到河边,来到草地,找寻春。寻到山上一抹亮丽,仿若春的生机,这是春的痕迹。找到原本被囚禁现在在草地撒欢,快乐地奔跑跳跃的河水。使用拟人恰到好处,找到了春的足迹。又来到草原,详细描写草原的花盛开着,草原的小羊围绕着妈妈蹦跳,道出了这片草原的美。最后再次使用排比,写道:春是枝繁叶茂的,春是翠绿盎然的,春是生机勃勃的!写出了自己对春的感受。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生:纵观全文,这篇习作一直在围绕“春”来落笔,铺排习作时充满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在寻找春时,眼里有春心、有美好的孩子。

师:再让我们看一看六年级(二)班王××本次的习作。她所选取的是《甜》。她在习作前用思维导图列了提纲,让自己心中有数,再落笔成文。围绕“甜”字,写了甜在生活中真实的味道和生活中的“甜”,有详有略,并且首尾呼应,点明了主题——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莫过于甜。

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构思,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围绕一个意思进行素材的罗列,紧扣主题来写。

五、日积月累,拓展提升

聚焦习作策略的单元教学,教师不仅要精心研读课后题,发掘写法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还要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情境进行及时的练习,让学生将从习作例文中获得的启示作为不断完善自己习作的根本。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文章的积累和拓展学习。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积累,才能下笔如有神。

猜你喜欢
雨衣事例选材
气球雨衣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雨衣变形记
快乐语文(2020年26期)2020-10-16 03:06:22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1:00
雨衣·天空
中学生(2015年36期)2015-03-01 03:44:56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