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宁
基于大单元的初中语文整体性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元整体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课文之间的异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设计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单元学习活动,提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大单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大单元教学提倡整合教材内容,将单元课文、写作、口语交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单元语文知识。同时,教师通过建构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感受单元课文、知识内容的系统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为主题,选编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设置了“学习仿写”主题写作模块和“应对”口语交际模块。人教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为教师落实大单元整体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教师有必要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以“民俗”为主题,深入把握大单元整体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定位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要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必须重视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要从单元导语、核心素养、课文共性与个性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为后续的大单元整体性教学提供导向。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语是设计目标的重要依据,前半部分揭示人文主题“民俗”,意在指明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探究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以民俗活动为主,本单元习作、口语交际的主体也与民俗活动有关。单元导语的后半部分中,详细指出语文要素,意在明确学习重难点。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学习,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文本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基于此,大单元教学目标定位基本明确,即以民俗活动为中心,开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体会风土人情,从民俗文化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素养建议。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从而突出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定位。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设计以下目标。
文化自信:从课文中的多元化民俗现象中品味其中的情味,通过提炼民俗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对民俗活动的认识。
语言应用:利用文字记录民俗活动,阐述对民俗的情感,提升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深度思考、综合对比民俗现象,结合个性化观点阐述喜爱民俗活动的理由,创造性地展示阅读体会,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审美创造:在文本鉴赏中体会各地的民俗文化之美、思想之美,提升审美情趣,学会运用语言创造美。
在对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定位时,教师应关注单元内课文的共性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大单元学习,感知课文之间的联系,进而充分利用教材课文进行语文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四篇课文均涉及民俗,作者通过以物传情的方式,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思。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背后的浓浓情思,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写作方法的好处。对各篇课文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例如,《社戏》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通过“好戏”表达对自然、民俗、精神家园的喜爱之情。《回延安》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延安的思念之情。《安塞腰鼓》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叙述民俗活动的火热场面。《灯笼》语言富有表现力,蕴含不同的情感主线,于事物中彰显大情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对单元导语、核心素养、课文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可以将本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写作方法,积累精彩语言素材,体会精神家园、延安精神、家国情怀等内涵;使用多样化方法进行写作,运用单元所学知识表达对民俗的理解和热爱。
在设计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着眼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学目标贴合教材内容,融入核心素养要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参考,以便教师结合相关目标、情境,有序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境设置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单元主题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在分析学情的同时,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语言文字运用需求,创设高质量情境,服务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挖掘课文、写作主题、口语交际中与生活的“链接点”。
《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其中的民俗活动更能勾起学生的回忆。教师可以设计“民俗情·中国梦”单元学习主题,挖掘课文中的民俗文化内容,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民俗活动的图片,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分析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探究民俗的兴趣。
八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部分学生对民俗活动的理解流于表面,但能通过阅读理解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三个教学情境。
情境一:今天,贺敬之重新回到延安,你作为电视台记者需要对他进行采访。请向他提出问题:“您走进21 世纪的延安,有何感想?如果再写一首关于延安的诗歌,您会写哪些内容?”
情境二: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栏目组计划增加民俗活动节目。对此,支持和反对的人纷纷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市电视台制作了一期关于“民俗节目该不该出现在大众视野”的节目,邀请你作为嘉宾接受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提问。你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该怎样组织语言呢?
情境三:某中学评选出校园民俗活动设计大赛的“设计之星”,获奖者在民俗活动经历和设计方面有高招,对活动内容和民俗精神有自己的见解。你作为颁奖嘉宾,需要与获奖者面对面进行交流,你想对他提出什么问题?
三个指向单元课文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大单元情境中,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表达,解决单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语文实践探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性教学中,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预设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合理对大单元教学过程进行安排,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导学活动、自学任务,按照课前学习、单篇解读、语文实践三个阶段,设计教学过程,保障大单元整体性教学效果。
课前学习是学生在大单元学习前独立完成的任务,对大单元教学起到铺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大单元学习质量,就需要强化对学生的自学活动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下发学习任务单,保障大单元教学质量。
任务一:在互联网上查询自己了解或想要了解的民俗知识,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信息,利用互联网班级群共享自己的资料。
任务二:自行阅读单元课文,根据四篇课文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梳理民俗活动,制作单元知识卡,在卡上体现民俗知识、写作方法、作者思想感情等。
以上两项任务能充实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内容,使其通过课前学习,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对四篇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作者思想情感进行简单了解。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课前学习质量,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成果进行表扬,使其主动参与后面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单篇课文的解读体现在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二者并不冲突。单篇课文解读是大单元教学的一个特殊环节,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文本分析活动,组织多样化的单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大单元情境。
《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多彩性。《社戏》通过描述鲁迅小时候在故乡绍兴看社戏的记忆,抒发了对人性善良、互助的赞美,展示了农村社会的淳朴,表达了对童年、故乡、生活的热爱。《回延安》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不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安塞腰鼓》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文字,对腰鼓表演前、中、后三个场面进行描写,表现出西北汉子的阳刚之美,歌颂了生命的力量,赞扬了黄土地的人民。《灯笼》以作者的生活和灯笼为双重线索,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社会的担忧,同时展望未来,抒发自己保卫家园的理想。在单篇解读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课前学习,分析不同课文所抒发的情感,结合具体的语言描述,实实在在地解读文本。
教师通过设计课前任务,带领学生解读单元课文,启迪学生思维。为了优化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活动,推动学生的语文实践。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学会仿写”写作主题与“应对”口语交际主题相对应,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其作文的表现力。通过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学生能学习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1.揣摩语言,探究文意
活动主题:“民俗情·中国梦”课文分析
活动过程:分析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的语言,结合事物描写、情感表达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利用直观图表,总结作者的写作角度、修辞方法、语气节奏等,体悟情思。
2.审美创造,提升素养
活动主题:“民俗情·中国梦”表达交流
活动过程:对《社戏》末尾片段进行鉴赏和仿写,借鉴作者的修辞、感官角度描写、动静结合描写、语气等。以“______民俗有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民俗活动的情感。在口语交际中,解读“民俗情·中国梦”大单元主题内涵,分享自己的创作,表达感悟。
课文分析活动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单元课文,表达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学习交流提升审美素养。在写作中,学生通过仿写和创作,借鉴单元课文的主旨、情思、写法,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提升审美创造素养,有利于落实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通过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保障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立足学情研究成果,科学设计整体性单元学习活动,将不同的课文建立起联系。教师要围绕“民俗”主题,遴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提供指导,由此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应认识到大单元整体性教学的价值,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理论成果,改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应用提供科学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