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文洁 段景湛
作者简介:祖文洁(1980-),女,山临沂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摘要:新时期,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是实现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基于此,该文简要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以及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原则,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希望通过本文不断加快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4(b)-0185-05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Guided by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ZU Wenjie, DUAN Jingzhan
(Linyi City Cultural Center, Linyi Shandong,276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one of China's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ully leveraging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main lever for achie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briefly elaborates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concept, clarifies the goal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t proposes the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multiple aspects, hoping to continuousl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rough this article.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Yellow River bas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黨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流域及沿岸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黄河流域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探讨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 新发展理念概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原有的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新发展理念[1]。其内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新时期背景下,新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3]。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我党治国理念的新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 确定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及原则
2.1 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一个城乡基本覆盖、发展相对均衡、服务更加便捷、社会参与度较高、保障较为充分、充满活力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其服务能力、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动力支撑。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体系新格局。
2.2 原则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3 基于新发展理念引领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3.1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1.1 统筹黄河流域内城乡公共文化资源
均等化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应不断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将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主要依据,统筹文化设施、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公共资源配置。充分利用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原有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个一体化、集成化、共享化、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文化宣传、党政教育、教育、科技、法律科普、全民健身等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之中,以此来为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实现黄河流域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可从文化场所入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在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的偏远地区或乡镇设立分馆,并开通数字、流动等文化服务,让乡镇、偏远地区的居民均能享受到与省、市、自治区均等的文化服务与资源。
3.1.2 建立黄河流域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建设一个可以覆盖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乡镇、村落的3级公共文化基础网络服务体系。将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置为一级公共文化基础网络服务,将县级、乡镇图书馆、文化馆等设置为二级公共文化基础网络服务,在社区、村落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文化服务中心,并将其设置为3级公共文化基础网络服务,以此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文化基础网络服务体系,实现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最终目标[4]。
3.1.3 保障特殊人群、贫困地区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针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留守人员等,应加大力度保障这类人群可与正常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开展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时,需始终将特殊人群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将进城务工的农民或长期在城市工作人群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将公共服务文化机构、务工单位、社区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切实保障进城务工的农民或长期在城市工作人群的基本文化需要。针对盲人等残障人士,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应配备盲文书籍,开通盲人阅读服务等。在黄河领域各省、市、自治区、乡镇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应配备残障人士无障碍通道。
3.2 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动力
3.2.1 加快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为加快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将文化服务与科技发展巧妙融合,利用科技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可以省级、市级为单位,设立相应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奖项,鼓励各科技企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断开发高科技设备、软件、系统等,将这些以高科技为依托的设备、软件应用在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将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动力,打造一批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高科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此外,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还应建立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不断培养新的文化服务业态。鼓励文化服务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以科技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手段、模式,以科技为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动力,为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5]。
3.2.2 鼓励全社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
调整原有的准入政策,在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通过下发“减税降费”“帮扶”等惠民政策,鼓励各种社会组织、私营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同时,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还应不断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体系。利用竞争机制,不断扩宽政府公共服务的购买范围,将公共服务购买资金纳入到政府整年的财政预算中,全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6]。
3.2.3 不断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将市场、政府、志愿3種服务巧妙结合,构建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多样化特点的黄河楼宇文化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等手段,建立一个完整的文化志愿服务数据库。定期对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人员展开培训,全面提升这类人员的文化服务意识,给予此类人员专业的文化服务能力与技巧。同时,在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内还应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组织,让全社会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均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中,全面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3.3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
3.3.1 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底蕴
黄河文化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地区存在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存在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景区等,这为黄河流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为全面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山东地区加大力度挖掘自身的文化地位,以龙山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作为依托,在省、市、自治区县、乡镇等地区打造了一大批乡村振兴展馆、学院,这可为黄河流域建设一个整体性的公共文化体系提供参考,可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共享教育基地,如闯关东、非遗保护等教育基地。利用黄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底蕴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2 坚持生态优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秉承“生态优先”原则。在将公共文化服务推向黄河流域周边乡村地区时,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将黄河流域的湿地等自然资源作为依托,走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可打造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同时建设公共博物馆等。此外,黄河流域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将旅游发展融入其中,以旅游业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黄河流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认识黄河文化,例如,通过建设各类文化馆博物馆、广场等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
3.3.3 打造特色文化创意品牌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为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黄河流域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加快文创产品的创作與生产,打造一个独属于黄河流域的特色文创品牌。以山东省为例,山东是孔孟之乡,在山东省整体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且悠久的传统文化,基于此,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应将自身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立足点,不断创新文化艺术设计产品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利用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公益性文化表演。应将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文创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抓住当下人民群众的心理设计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文创产品,如博物馆可采用盲盒等形式宣扬文化服务。
3.3.4 开展传承传统文化活动
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同样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在长时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名人且存在大量的独特民俗,如,“书圣”王羲之、“兵圣”孙武等;同时山东省也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这些传统文化均是黄河流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应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扬活动,通过建立“孔孟学堂”等工程,加深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黄河流域人民,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以此来为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3.5 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以新公共理念作为指引,不断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促进大众开展自我文化、自我展示、自我服务和自我学习。利用艺术指导、演出、评优等手段,大力开展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社区、广场、学校文化等公共文化活动。大力推进阅读进家庭、社区、校园、企业、机关的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发掘、运用民族特色文化,树立独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族文化品牌。建立一个黄河流域传统优秀文化为依托的综合文化服务机构,加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
3.4 完善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
3.4.1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为了实现协调、和谐发展,黄河流域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建立一个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的,以政府管理为主,各部门协同发展、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制定与该协调机制相适配的政策、措施,统筹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发展。同时,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等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3.4.2 转变政府职能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为顺应文化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黄河流域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弄清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将管理形式由直接转变为间接,将管理手段由行政转变为法律。实施“简政放权”方式,减少政府对公共文化资源的直接支配。同时,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应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管理机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中,形成一个全社会共治的新管理格局。
3.4.3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
通过实施“文化信息共享”“数字图书馆”等技术手段,对“公众文化”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公众文化需求、评价平台。要把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与黄河流域各地方政府的发展考评相统一,推进黄河流域现代化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3.5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组织保障
3.5.1 强化组织领导
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组织领导应明确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始终将该体系建设放在工作的重大日程之中,不断强化对该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统筹协调对该体系的组织领导,加快该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展。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黄河流域各地区政府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指导不断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3.5.2 加快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根据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相关人员编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人才选拔聘用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结构优化、“降”和“增补”的原则,对公立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进行严格规范。在核定数量范围之内,要根据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要求和综合性服务水平,配齐各级各类文化服务单位的专业技术力量,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编制1~2名人员,规模较大乡镇适当增加。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服务辅导员,要积极推行多元化用人制度。建立农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组织,配备政府补贴的工作人员。要把公共文化事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融入国家和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3.6 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
3.6.1 推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
根据全国统一的规范要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和完善黄河流域各省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明确政府所能够提供的保障底线。同时,要根据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和完善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3.6.2 推进公共服务技术体系标准化
完善文化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建设规模等技术要求、标准。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适度规模等原则,同时以“实用、经济、环保”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引,对各种公共文化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统筹协调。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公益电影放映厅、体育场馆等,应制定统一的经营与服务标准。
3.6.3 推进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标准化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健全黄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各级党委、行政机关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考核和评定等措施,对不同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进行考核。积极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共服务质量评价。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在我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胜新时期[7],必须继续推进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场所,需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本文首先确定了该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从多方面阐述了该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希望本文对加快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聂娜.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2):5.
[2] 李文星,韩君.“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测度[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1-10.
[3] 王晓兰.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1(17):59-61.
[4] 胡越.浅谈如何以全新理念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丝路视野,2020(7):2.
[5] 李惠敏.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9):258-259.
[6] 贺怡,傅才武.数字文化空间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方向与改革路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2):9.
[7] 新华社.习近平指出,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EB/OL].(2017-10-18)[2023-02-25].http://www.xin 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451.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