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小亚 任严强
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NXJB08)。
作者简介:伏小亚(1981-),男,宁夏海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结合社会学、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宁夏回族木球的发展困境及成因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宁夏回族木球的发展面临原态性主体价值功能遗失、传统体育文化生境消弭、学校教育融合难以推进、理论体系建设与传播举步维艰等困境;现代发展定位不准、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变迁、西方文化与区域民族文化冲突、学校教育功利化思想根深蒂固、理论体系与竞赛机制不完善等是造成宁夏回族木球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宁夏回族木球的发展对策:木球运动的定位应集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为一体;木球原态性文化的继承、改造要与时俱进,全面渗透;需有序推进木球与学校教育融合;重视理论体系建设、完善传播机制。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木球运动;发展困境;多维审视;民间民族;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4110(2023)04(b)-0090-07
The Dilemma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olk Sports in China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aking Wooden Ball as an Example
FU Xiaoya1, REN Yanqia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Guyuan Ningxia, 756099,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ology and cultural ec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causes of Ningxia Hui wooden b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ingxia Hui wooden ball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oss of original subject value function, the elimin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habitat, the difficulty of schoo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difficulty of theore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lemma of the development of Ningxia Hui wooden ball include the inaccurate orientation of modern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the conflict between western culture and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e, the deep-rooted utilitarian though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im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and competition mechanism.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ingxia Hui wooden ball: the positioning of wooden ball should integrate mass sports, school spor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f wooden ball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penetrate comprehensively; the integration of wooden ball and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order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he game of wooden ball; Development dilemma; Multidimensional survey; A folk nation;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决策部署中指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标识,宁夏回族木球是伴随着回族文化发展孕育而生的,蕴含着回族聚居、回汉杂居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健身娱乐、审美观念等特有的区域民族文化内涵。经过了100余年的发展,宁夏回族木球运动完成了由玩耍到游戏再到竞技比赛的转变,价值也逐渐扩展到健身、娱乐、观赏、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1]。 然而,由于木球在现代化过程中一味追求竞技化,过分迎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因而出现了与群众现实生活脱离、群众参与度低、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木球的发展难以为继。基于此,本文研究将对宁夏回族木球发展的困境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期望能够以点带面,为宁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以此提升回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进一步促进宁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 宁夏回族木球运动的发展困境
1.1 原态性主体价值功能遗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为娱乐性、表演性和实践性,这是人类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凝聚与升华,也是受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自我外显,更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2]。宁夏回族木球原态性的主体价值在于生产、生活之余的娱乐性、表演性、健身性,而现代木球的发展更多的是追求竞技功能,追求的窄化,容易忽视其主体价值。在这种竞技性的价值功能驱使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体“以进军奥运会、民运会或是其他形式的比赛为重点,习惯于注重开发它的竞技性,使其陷入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泥泞”[3]。具体在宁夏回族木球运动中,主要表现在传统技术与价值取向的失位,例如:“喝嗦儿”技术是失分方被罚时,要采取跑、单足跳,或者蛙跳的形式将对方击出的球捡回,同时嘴里发出带“喝嗦儿”的叫声,中间不允许停下来,回到原点持球划各种图形等,这项技术所包含健身价值丰富,如肺活量、奔跑、跳跃、全身协调等,同时也颇具观赏性,观众、队员能够愉悦身心。其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价值取向是团队合作、共享喜悦、甘愿付出等民族理念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现代木球的发展追求竞技体育的体能、技能、战术等忽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主体价值功能,所以容易脱离群众成为真正的“少数人的运动”。
1.2 传统体育文化生境消弭
生境是指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称[4]。木球文化所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即木球文化生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原生场域,每一种文化都能找到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特征[5]。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木球文化承载着区域民族文化的繁衍生息,记录着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和黄河流域沿岸吴忠等回族聚居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木球传统体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但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劳动代替了原有农耕與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城镇化与生态移民的居住形式使木球传统体育文化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例如:木球运动开展盛行的民间时期,游戏和比赛都是在村落中的“麦场”“牧场”等农牧业生产场所进行的,场地宽阔且方便易行,因而参与人员范围广、观众数量大。再如与木球相关的生产劳动实物:术语“毛蛋”“篮子”“打铆”“抢夯”“刁杠”等,均隐含着与游牧文化的农耕文化有关的属性,但在现代化浪潮之下,这些术语的内涵并不能为人们所熟知,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木球文化生境渐渐消弭,而木球也渐渐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1.3 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国家提倡“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整理、开展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利用区域体育课程资源”等举措。然而,通过对宁夏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发现,仅有3所高校和7所中学开展木球运动,分别为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开设木球课程或业余训练,仅占各级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17.60%和0.35%。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木球在学校的开展只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需要,很难与学校教育、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等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基础教育以竞技化、功利化的模式开展业余训练,高校也是在体育专业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程,可见,木球运动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
1.4 理论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长期以来缺乏整体性、深层次的和有关文化的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是以经验的形态传播、传承和延续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木球运动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木球理论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建设规划,理论研究以思辨和调查研究为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够、范围狭隘,而从事木球教学、训练、科研专业人才也存在紧缺的情况等;另一方面,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球体育文化的起源、内容界定、考察、挖掘整理缺乏历史学、人类学的考证,如:对木球起源的历史考证缺乏史料史实;关于木球文化与西夏文明、黄河文明、回族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的考察等,发现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阐述与史料论证。
1.5 运动参与范围小,民间竞赛机制尚难形成
木球运动的竞赛机制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两级赛制,是由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的比赛机制。但从事木球运动训练、比赛的人员主要是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每次比赛的人员变化不大,由于参赛运动员没有年龄限制,新老队员更替较少,而且现代木球器材的变化致使木球运动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草坪、围栏)等问题都导致农村、社区、学校建设木球场地面临巨大困难。这些因素也严重影响群众参与木球。(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3、调查结果看,通过对第九届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木球项目参赛队的调查显示,8支参赛队共80人,体育教师和学生74人占整个参赛队员的92.5%,而这些队员当中74.6%的队员是因为比赛临时组建进行训练的,20.63%的队员是参加了第八届宁夏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队员,而近5年共举办过6次正式比赛。因而,只有政府单一主导,木球运动参与范围小,民间比赛机制尚未建立是木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困局。
2 宁夏木球运动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发展定位不准
现代木球的现代化改造是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指向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强调作为赛会竞技比赛项目的竞技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比赛的操作。回族传统体育大多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回族人民利用节日和余暇,以欢庆丰收、欢度佳节、闲暇消遣为目的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将体育寓于娱乐之中,促进了身体各方面素质的提高[6] 。宁夏回族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广阔空间内,其民族化必然受不同地域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回族分布的“大杂居”使回族传统体育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密切相连,回族的“小聚居”又使回族传统体育与其民族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其参与者主要是青少年,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村庄内部、村落之间民间组织娱乐、比赛,而参与人数、年龄不限,场地器材也简单易行。
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来看,宁夏回族木球所蕴含的体育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秦汉文化交融、渗透的文化结晶,并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普适性的特点。然而,自19 世纪以来“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中国当代体育文化几乎被西方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所垄断”[7]。受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蚀,被称之为“东方曲棍球”的回族木球,在现代化背景下呈现出竞技性强、对抗激烈、技术难以掌握、场地器材要求高的特点,对参与者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等要求也较高。在此种导向下,很多民众缺乏足够的信心,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参加木球运动。总而言之,在西方竞技体育追求个人主义、重视竞赛名次和成绩的导向下,木球运动原本注重健身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被剥离甚至丧失,最终在文化层面,就导致了木球的传承与发展出现困局和定位不准等问题。
2.2 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文化或迟或早产生相应的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作为文化的附属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下的文化身体活动,社会生活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着决定性影响。木球的存在和盛行主要在宁夏回族聚居区、回汉杂居的吴忠市和南部山区,这里主要是以农业、牧业为生产方式的农村地区。
从社会变迁层面看,木球运动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急剧转变,农业人口城镇化,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人口流入城镇,并以农民工的身份移居城市,农业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农村生活方式变化,这种生活文化的变迁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根基,所以,木球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以原有的方式和原态存在。第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南部山区偏远农村人口以生态移民的方式集中安置,生态移民的居住方式使原态性的村落文化消失,致使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出现遗失现象,木球运动随之消弭。第三,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通信网络的普及、信息化时代多種信息产物的出现,导致了青少年对电子网络游戏的沉迷,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动机。在当前城镇化与生态移民致使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剧变的背景下,发生和发展于农牧业生产背景下的木球运动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是造成木球运动发展困境的根本因素。
从文化冲突层面看,木球运动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化的发展规律通常是冲突、分化、融合的过程,西方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中西方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了文化上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使某一社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文化特质。作为人类实践文化产物的体育, 基于中西方这种文化特质的存在, 其价值取向必然迥然相异[9]。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使现代木球在发展过程中盲目吸收、拼凑了篮球、足球、曲棍球等西方体育文化,还存在过分注重比赛的可操作性、个人主义、胜负评判等西方体育文化元素,这就对木球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文化、重视集体服务、社会交流、和谐共享等造成严重的冲击和侵蚀。木球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地域、条件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元素,因此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分化,这不仅致使木球在群众中不易被接受与排斥,也导致了现代木球发展受到阻碍与困境。
2.3 学校教育固有思想根深蒂固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困境,主要集中体现在现代化改造舍本逐末、学段知识设置不合理、应试“绑架”教学、技能“绑架”兴趣、传播载体功能弱化这5个方面[10]。 木球是宁夏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民族情感、锤炼意志品质、完善人格、团结友爱等方面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因此,继承与发扬木球的体育文化价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然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被应试教育的固有观念和思想所束缚,尤其是民族偏远地区,学生通过考试、升学走出大山是他们的最高期望和理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把升学考试课程视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体育逐渐被边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较低、课外活动、两操、业余训练缺失等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而专业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匮乏的主客观因素就导致了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极度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主要以追求运动技能、比赛成绩、学校荣誉等为基本取向。学校教育不仅忽视了民族传统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也没有与学校教育衔接,这些固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严重束缚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所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木球运动缺乏传承的基础,持续发展也就难以为继。
2.4 理论体系建设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传承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实践经验,而从实践到理论是认知与发展的过程,所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形成有效传承。理论指概念逻辑体系,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恰恰缺乏概念逻辑,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与建设,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相关政策的推动,该理论体系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现有的有关木球的理论仅停留在现状研究层面,其对木球的概念、逻辑事实、文化价值、功能、意义的阐述仅限于经验形态的描述,对于木球的理论建设尚未形成统一的思想方向和系统的规划。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木球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只有在“民运会”举办期间,才会出现与木球相关的学术讨论,但仅限于学术讨论的层面。由于木球开展范围的局限,其在各个层次对理论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科学的实证实验研究,例如:木球对身体锻炼、心理调节的效果等到底如何,目前既没有具体量化研究,也没有从运动人体科学、训练学、生理学、教育学等体育基础科学维度的理论研究。而在体育文化的视角,木球研究缺乏层次性、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研究,大多研究只是在微观层面描述木球的文化价值。
2.5 传播主体缺失
主体失位,指的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作为文化主体的各族人民(个体或群体)失去了核心位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1]。木球的产生、延续、发展是区域民族生产生活的反映,更是回族聚居区民众体育文化生活的呈现。但是,当前木球的开展却很少有民众的参与,可见,我国并没有重视在民众健身娱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推广与传播。从根本上看,文化的传承、传播,需要全民参与,成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要在不同个体和群体间具备开展基础。如通过对“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的发展与传播可以看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都有健全完善的传播机制,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当前,木球的传播途径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经费的支持,而各级政府、单位(学校)为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只能临时、零散地组建训练,发展方式也较为单一。所以,目前无论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都没有建立健全传播机制,各级体育行政机构、文化宣传机构也尚未把木球列为开展全民健身、大众体育锻炼、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划中。教育部门重视木球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科学化、长效化的融合机制,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看,木球与经济、文化、教育的隔离,致使木球体育文化存在传播主体缺失、传播途径单一、缺乏多元传承路径等现象。
3 宁夏回族木球运动的发展对策
3.1 集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为一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途径的传播。但是,木球运动依靠单一的传播途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拓展传播途径成为木球运动主要的生存之道。对此,宁夏回族木球运动的发展,第一,应继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宣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舞台,其可以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选拔、培养更多的运动员来扩大宣传木球力度。第二,应充分利用全民健身计划和民间文化活动的契机,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活动方式。让木球在民间、社区、农村、单位重焕生机。第三,科学合理地的融入学校体育。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最主要场所,其可以在课程开发、业余训练中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传播木球运动文化。第四,强化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的作用。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加强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的民族运动人才的培养。第五,重视现代媒体的传播效应。信息化网络时代是现代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所以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微信平台等信息手段对木球运动进行宣传,旨在全方位、立体式地促进宁夏回族木球运动的发展。
3.2 原态性文化的继承、改造应与时俱进
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等特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态性的木球文化需要与现代文化进行深度交流、交融、融合才能继承和发展。首先,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的村落文化出现了遗失问题,木球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在文化教育的发展值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其次,现代木球的创新和改造要结合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点,团结、包容、共享、奉献的回族小聚居精神文化与回汉杂居的区域文化内涵要充分渗透到木球的体育精神文化之中;最后,木球运动的改造与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找到其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吸收、交融的适切突破口。比如木球运动至今没有女性的参与,而西方现代体育篮球、足球、曲棍球都不会限制女性的参与;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但个人也可以完成练习和运动健身等,以此为借鉴,在木球的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学习此种创新运动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身特点与精髓,是其结合时代特征,并适宜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与时俱进融合社会优秀体育文化价值的现代文化,其对木球可持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全面渗透,有序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
2017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 推进;把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育,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和保护传承; 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这一政策的颁布为木球全面与学校教育融合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方向。第一,从学校层面可以把木球文化与各科课程设计进行融合与实施,并通过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进行宣传和传承木球运动文化;第二,学校体育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改变、课程统整、校园主题活动、课外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木球运动;第三,注重不同学段体育教学内容对木球运动的有效衔接;第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考核評价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级分类、特色鲜明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民族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全面的育人价值追求,并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木球运动对学生整体全面教育的价值功能。
3.4 重视理论体系构建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论为保障[12]。注重政府与体育文化市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面高素质人才,还要鼓励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专业人员积极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建设队伍中去[13]。第一,要与时俱进建设木球理论体系,现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有时代理念和观念引领,使其快速走出陈旧观念和理念困境,并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主旨的思想体系;第二,要创新理论体系建设和科学研究,理论体系是木球运动发展建设的核心,理论的完善需要对木球文化不断挖掘、整理和利用。虽然,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不够深入,尤其是木球运动的科研、教学、训练等相关研究层面需要加强;第三,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地方性高校如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设置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课程,积极鼓励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到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中去。
3.5 完善传播机制
木球运动沉淀着区域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时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木球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优秀价值的同时,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传播机制进行发展。第一,可通过借助国家宏观政策、项目工程等,形成以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细化政策来引导学校、社会创制不同层次的比赛体系。第二,可通过非政府组织机构主导企业参与的民间健身文化活动,利用多途径文化宣传平台、现代媒体手段等多元宣传渠道推广木球。第三,木球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通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与“体教融合”的少数民族传统学校体育项目,并根据相关常态化比赛机制等举措来健全木球的非遗传播机制。
4 结语
宁夏回族木球的发展目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从本源上讲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木球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了木球文化未做到与时俱进才受现代其他文明的过度侵蚀。所以,针对此类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党和国家多方面政策的关怀和指引下,学界应从不同视角探讨木球发展的困境及其成因,深层次研究木球发展的路径,以助力木球走出困境,得到健康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为宁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王亚勇.十四种竞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赏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238.
[2] 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37-40.
[3] 罗小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17-119.
[4]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J].体育科学,2019,39(7):33-44.
[5]王洪珅,韩玉姬,韦晓康,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0):145-156.
[6] 咸云龙.试述回族传统体育的特点[J].回族研究,2002(1):101-105.
[7] 靳鑫,李金龙,张晨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建构[J].武漢体育学院学报,2017,51(3):5-9.
[8]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9] 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52-54.
[10]冯发金,王岗.困境与出路: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 41(12):130-136.
[11]刘合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失位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54-59.
[12]刘少英.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5.
[13]贾清兰,王晓飞.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模式与体系优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