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焕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不应仅以教师按序讲授各个知识点、学生逐一落实相关技能为单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初中地理的教与学,促进初中生全面均衡发展。“双减”背景下,布置作业应更加科学合理,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考虑到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研究地表自然环境,以及地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在布置探究性作业时,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周边环境条件,选取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通过地理的科学探究方法寻找答案,并且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进而提高地理技能。
地理学科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相关的教学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参与作业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通过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流程要素
确定作业目标。教师需要从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几个方面入手。地理教材是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教材中可拓展的内容,以及与学生联系不紧密或者稍微超出学生能力的部分,将其设计成探究性作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目前地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因此课程标准是确定作业目标的根本性依据。
编写作业题目。教师在选取信息材料时要做到真实、科学,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社会话题、热点新闻、生活趣事等,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作业题目的设问部分是整个题目的关键,是作业主题和作业目标的直接表达,设问是否清楚明晰,关系着作业题目的“成败”。设问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通俗,意义完整明确,科学严谨,清楚无歧义。
编制作业答案。作业答案是对作业题目设问环节的解答,是教师评定学生作业正确与否的参考标准,也是学生自我检查、改进与提高的重要依据。探究性作业不拘泥于固定的参考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视角解题。教师在编制答案时,注意制定多元的解题思路,考虑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果学生另有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作业设计质量评价。作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情况反映了作业自身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时间、作业兴趣、作業负担乃至学业成绩等。作业设计质量可以从教师自我检验和学生抽检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选取“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这一框架,设计探究类作业。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知道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者任职学校处于无锡市中心城区,加之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学生在空暇时间以家庭为单位自发组织周边游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学生对周边城市旅游景区大都较为熟悉,具备完成此次作业的必要条件。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作业。加之旅游一直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这道题目的作业目标是:了解周边城市的旅游、文化、历史等概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和古朴;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片古老土地如今的繁华与热闹。国庆假期,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长三角地区”七日自助式旅游,向全班征集旅游路线图,老师将会选择看景多、花费少、旅游体验最丰富的路线图。
作业内容具体是设计规划一条“长三角地区七日游的旅游路线”,并对旅游线路做出详细介绍,让学生考虑交通方式、出行路线、游览景区、食宿费用等情况,以“少花钱、多看景”为原则。作业呈现方式不限,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攻略,也可以手绘路线图、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最后向全班同学演示汇报。
设计探究类作业没有固定答案,教师在编制答案时,只需列出答案要点。本题答案要点:旅游路线符合题目要求的范围和时间;包含行程安排、食宿费用的计划细则,并符合“少花钱、多看景”的原则;呈现形式恰当清晰,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可以用教师检验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作业质量检测。教师检验:分析作业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课程目标的要求?作业目标中是否体现了“探究性”的要求?分析难度是否合理?分析作业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分析作业量度是否合理?
抽样调查部分学生反馈情况:作业是否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学生能否理解作业中多数作业题的要求?作业难度是否太大?作业量能否接受,太多还是太少?结合上述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修改完善作业。
不足与对策
目前关于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作业结合起来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便有了些许理论研究,但能够真正落地的探究性作业的行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提高探究作业设计的质量,将探究性学习深入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学生对探究性作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同时因为探究性作业的复杂性感到无助,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组织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科知识相对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用地理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相信通过持续的探究性作业活动,定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地理作业形态。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准则的育人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身边的地理环境和所学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释放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发展空间,享受学习地理取得成功后的愉悦。
遵循生活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初中一线教师,我们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重视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倡导不同形式的地理学习方式,积极鼓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追求有品质、有趣味、效率高的作业设计,不断丰盈作业形式和内容。
重视“地理实践力”。新版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部分,明确新增“地理实践力”这一模块,足以见得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初中地理课程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今后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可向该方面倾斜,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加大布置研究型作业的力度,比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制作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图、制作电脑小报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行动力以及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本文为无锡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已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H20211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