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扎根于乡村教育,迄今已有27年。从青春激扬到鬓染秋霜,我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这方热土上。正如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用一首七言绝句来为自己画像:“小镇深居不记年,手栽桃李满山川。修枝剪叶勤浇水,次第风光醉眼前。”我醉心于乡村教育,情有独钟,和我尽心培育诗意语文这朵小花,并让它开花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对联教学:传承国粹,诗化人生
为什么会想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行对联教学呢?这还得追溯到2004年。当年,我去重庆市教科院参加高三语文分科会,记得当时会址旁边有一家理发店,张贴着一副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成世间顶上文章”。对联所包含的双关意,让理发店熠熠生辉。对联所产生的无穷魅力,让我驻足赏玩,流连忘返。我当时就想,对联虽然只有两行,看似毫不起眼,但小天地,大乾坤,包罗万象,典雅匀称,可以优化、雅化、诗化、美化语言,如果引入教学中,定当活色生香,大有可为。
回到学校,我就着手在当年执教的高2005级9班施行,把对联放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训练。对联虽然简短,但涉及音韵平仄方面的知识,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于是我降低了门槛,先让学生宽对,做好对偶,等入门之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升温。学生一旦入了门,就会特别感兴趣。记得在一次语言训练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一则上联:“吃火锅,品巴渝文化,热情似火”,结果有学生对出了“登歌乐,感红岩精神,岁月如歌”这种让人称道的对句。
在高中2009级,我成立了对联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揣摩、品味、鉴赏、创作对联。同时将对联生活化,即时出联,即景出联,即事出联。“弟子”们集思广益,总能给人惊喜。1班的雷元芳同学,特别痴迷于两行文学这种别致的形式,作文标题也喜欢用对仗的方式来命制,在写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她在2008年6月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到上海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总决赛。
在随后的十多年教学中,我从未停歇过探索对联教学探索的脚步。从2015年开始,我在每届高二年级中开设了选修课程,对联教学从本班走向全校,从课堂走向生活。对联教学的受众越来越多,有时在路途中,也会经常遇到外班的学生向我请教对联。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对联,他们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语言典雅,饱含智慧,令人着迷。
在学校、在区里,很多人都知道我帶领学生创作对联,甚至有人戏称我为“左对联”。
对联教学能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形成较强的逻辑能力和语慧能力。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就能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句式整饬,还能形成一定的逻辑链条。
对联创作教学过程中,我收获满满,感慨多多。退休多年的语文同仁周纯基老师就令我感动不已。我发表的每一期对联文章,他都会精心收藏,视如家珍。他曾写作了一篇文章《忘年淡交清似水,艺苑情浓馨如花》,专门赏析了我“弟子”的对联,言辞恳恳,情意眷眷,让我心拳拳,泪潸潸。周老师现在虽已作古,但他对我的关怀和鼓励,必将永远铭刻于我内心深处。
对联是“磨”出来的,这个“磨”,可以理解为“打磨”“磨砺”,也可以理解为“折磨”“磨人”。师生共同推敲、斟酌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耐性,也让学生沉静下来,深入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这个过程,虽很煎熬,实则享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优秀的对联,就是这样“磨”出来的。学生经过字斟句酌的磨炼以后,语言能力大有进益,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我所执教的班级,语文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区内前茅。
诗词写作:保持热爱,鲜活语言
为了保持语言的敏感、美感和灵感,从踏上讲台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写作,诗词、散文、杂文、小小说,天马行空,不拘文体;经年累月,笔耕不辍。尤其是诗词,几乎坚持每日创作一首。
为了让学生更快入门并得以提升,我经常写下水文。无论是日常写作训练,还是高考作文试题出炉,我都会躬亲示范,亲力亲为,通过范文,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起承转合和谋篇布局。有了老师的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进行古诗鉴赏训练时,我也常用自己写作的诗词,按照高考题型的模式设题,让学生原创答案,这种形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味盎然。
如:我写了一首七律《四月合州吟》:“我替鱼城做代言,风光旖旎若桃源。三江汇聚涛声沸,两岸沟通鸟语喧。常眺群峰千树秀,时吟幽巷百花繁。宜居四月春如画,思绪翻飞逐浪翻。”不少学生都觉得这首诗将合川的景致写得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们也纷纷效仿,写了不少诗作给我,让我指点。学生这些诗平仄押韵皆不合,全是打油诗,但我也不想浇灭学生热情高涨的火焰,于是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专门给学生讲解了格律诗的韵律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写出了一些亮点之作。
虽然高考不鼓励学生写诗,但我尝试让学生写作诗词,他们的写作语言会变得更凝练,更典雅,更具文采。我将学生的诗词成果编辑成册,或者推荐到校刊、文学刊、区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这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不再把写作当成敷衍塞责的苦差事。
团队建设:淬炼自我,成就他人
2022年4月,合川区教委成立了“合川区中学语文左学厚名师工作室”,让我担任主持人,带领团队,起到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彼此成就,做有温度、有情怀、有诗意的语文人”作为工作室的宗旨;将“生活语文化,语文诗意化,写作文学化”作为工作室同仁的共同追求。
为了让工作室成员充分践行“诗意语文”的教学主张,我举办了“格律诗词摭谈”“诗意语文,平仄人生”“对联创作漫谈”“优秀征文是这样炼成的”等系列讲座,同时,让每位工作室成员选取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特色教学。如瑞山中学罗世平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验中学何小伟老师的“诗歌兴教”教学,南屏中学祝敬菊老师的“朗诵悟情”教学,合川中学雷鹏老师的创意写作教学,等等,都极具特色和诗意。雷鹏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诗意语文,让我们徜徉在唯美的世界里,这才是语文的真谛。”何小伟老师说:“在左老师的引领下,诗意语文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师生双向奔赴,让语文课变成了一道道精美的大餐。”张丽老师说:“平常我也爱写诗和散文,但写和教是两张皮,在诗意语文的浸润下,我懂得了怎样去融合。”
工作室成立一年半时间,已初见成效。工作室学术秘书、龙市中学杨丽老师执教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惊艳了全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评部级精品课程。瑞山中学罗世平老师执教的《误会使情节摇曳多姿》获得重庆市群文阅读现场优质课大赛特等奖,其教学设计获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北新巴蜀中学张丽老师应邀到西藏类乌齐县作专题报告,她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主题,从高效备课到高效课堂展开讲解,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诗意语文的内涵,她的精彩报告博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她们都认为,诗意语文是根,是魂,能让她们的教学素养得到内化和提升。
回首经行路,尚余墨痕香。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相信在我和我的同仁们共同努力下,诗意语文一定会迎来高光时刻,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诗意语文,永远在路上。
左学厚:
语文正高级教师,专技三级,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曾获得过全国楹联教育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评审专家、合川区首届名师、合川区教育系统拔尖人才、合川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合川区优秀教师、合川区课改标兵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