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扬 刘 宝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促使现代教育体系朝“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不断转变。教育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多媒体、智慧课堂、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了他们的思考与认知,对其全面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技术,以多种媒介和技术为载体对图像、文字、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与传递,并与受众实时交流信息。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优化了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言语或行为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与互动能力,丰富课堂形式与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视听上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使知识更易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其英语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纸质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画和文字等的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耳濡目染、口诵心惟、如临其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口语课上聊到“动物”话题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屏播放《动物世界》视频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叫声,或根据给出的线索猜测动物的中文名称及其英文表达,知识与趣味的有机结合即刻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将他们的热情调动起来,使其踊跃发言,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相较传统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沉浸在英语学习独特的欢愉世界之中,在感官享受的同时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牢固,潜意识中滋生出对英语学习的热忱,把学英语当作乐趣而非煎熬,从而轻松、愉悦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智慧课堂是在传统实体课堂的基础上,高效、巧妙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教与学共生的角度实现数据即时的新型智能教学模式。智慧课堂、雨课堂、慕课堂、课堂派等是典型的例子。
智慧课堂有三大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个性化教学(教师结合平台显示的学生自主学习数据,针对其个人学习特点制订独特的学习方案);基于动态数据的精准教学决策(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结果,清晰明了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更精准的教学决策);课堂高效互动、学生协作探究(小组即时交流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在传统“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互动及课外作业与测验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班级人数日益增长,传统课堂教学规模不断扩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许多宝贵数据未受到重视和及时采用。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境下,实时的教学反馈必不可少:学生要根据智慧课堂平台即时反馈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习惯与进度;教师则要根据智慧课堂平台学生的实时反馈了解其学习状况,密切关注其学习进程,并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与进度(张振虹、刘文、韩智2014)。
课前,教师首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等进行分析,为每位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大致了解该堂课学习重点,并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带到课堂上探讨。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时反馈的困难进行解答,然后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和总结归纳。课后,教师根据智慧课堂上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进度、测验正确率等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与评估,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式与内容。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完成智能教学平台上发布的作业,并与同学相互评价,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又方便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高雪2022)。
微课是从一个教学知识点切入,通过教学短视频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数字资源。
微课有三大特点:内容少而精(围绕一个重要知识点展开);视频长度短(一般5—8 分钟);数据量小(适合移动设备使用,易于分享与传播,有利于自主学习)。基于上述特征,微课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与以往普通教学的“一次性”扁平化课堂相比,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环式”多样化的鲜明特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微课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使他们不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主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其次,微课满足反复听课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也让“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得到更为实际的贯彻可能。不错漏知识点,不虚浮于“听过就会”的知识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由于微课以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中心,选题小而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整性、独立性,将其运用于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高效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解决重点疑难。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师对新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使教学不再拘泥于“三尺讲台”。翻转课堂提供了一个促使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新契机,敦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其探究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将微课与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提出的ARCS 模型进行有效结合,将四个要素通过微课以“分类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组织和实施,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加大力度,有效解决其动力不足的问题。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说:“一切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中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传统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集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趋向或不得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部分教师需要在同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渐渐熟悉部分技术的简单使用方法,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了解不够到位,无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灵活运用。其次,部分教师倾向将从互联网搜索的相关课件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版社与网络上所提供的制作完备的课件,尽管质量可能较高,但其并非教师按照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而成,不一定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还有些教师则是通过网络搜集课件制作所需要的素材,并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这样做确实更加适合本班学生,有利于使课件每一环节设计均达标。然而,对于不太了解课件制作的教师而言,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增加教学负担,而且制作的教学课件还容易出现重点把握不清、思维混乱等问题,最终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在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或选取上,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原则,有些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把讲授课件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则为了迎合学校对于信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象征性地使用,片面追求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比重,忽略了信息技术只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两种趋势都会造成教学重点不清,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在课堂上,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技术貌似传递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实则只是在“作秀”,学生轻松、愉悦地上完一堂课,却不知学之所在。而且,过多的画面呈现会让学生逐渐对这种直观的信息习以为常,禁锢思维,慢慢地对深层思考失去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凭借自身带有时代特征而独特醒目的优势在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学习技术控制力较低、信息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较弱,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赵玉兵、朱从兰2014)。部分教师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追捧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和“点缀”的形式主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确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精彩与乐趣,也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少便利与帮助。但由于诸多原因,很多学生对信息化课堂适应性与参与度不高。例如,随着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越来越多教师逐渐倾向无板书式讲授教学,即依赖PPT 等直接呈现知识点而不在黑板上写字梳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再像往常一样认真手写整理笔记,而仅仅用手机拍摄教师所展示的PPT,拍完之后便没有任何后续的加工或梳理工作。这样不仅在复习时难以精准、快速地定位重点知识,而且知识点最终也只留存在手机里而没有根植于大脑。
除此之外,许多学生把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当成自己上网的机会,每当教师要求他们借助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总会有学生在网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英语课上不带课本,只带平板或笔记本电脑,一进教室便戴上耳机,“两耳不闻窗外事”,无论教师要求做什么电脑都绝不离手。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讲授教学内容以能够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不管是主观上选择无视课堂还是客观上被迫适应信息化课堂,往往都倾向于沉浸在个人世界中,自娱自乐或埋头苦学,而非主动和教师、同学交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各个渠道主动学习并精通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而非被动接受。同时,教育部门应适时为教师组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从而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林碧霞2020)。
学生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增加对英语历史、文化等的掌握,不断对课本中学到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课本中的固有知识,而应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扩大其学习范围,引导其学习课本之外相关或有价值的知识点。例如,在听力课上,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本内容学习之前播放一段最新相关主题的英语新闻,通过快速听写训练,不仅让学生感受英语新闻的播报方式,了解当前的流行热词与话题,拓宽英语知识面,使所学与社会接轨,而且先行一步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对主题背景有所了解,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视频、图像、音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化隐晦为直观、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推动情景化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晦涩难懂的语言用法时,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带入个人体验,让学生对知识有感官上的理解,从自身出发感受语言的用法与使用时机;在每堂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和当堂课相关的视频或音乐,既缓和学生的焦躁情绪,又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熊英2016)。
作为人文学科,英语教学以关注社会与人的精神与情感为主。然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情感陶冶的作用不断弱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有所忽略,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架构的讲解。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运用时,不仅要注重英语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而且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媒体和模式的选择,增加小组探究学习、随机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强调其主体性,突出其主体地位。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凭借自身的突出特点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作出重大贡献,教师更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的优势,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出最大价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主导地位,将重点放在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将选取的材料运用到英语教学上,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吸收、教学内容、教师主导地位等的综合考虑和设计,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白任何教学手段、设备、方法都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及自身实际,设置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育取得最优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多彩而又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体与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紧跟时代潮流,又要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技术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是辅助工具,要适度且适当进行运用,让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有机结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