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2-19 17:40:10
养殖与饲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患牛酮体乳汁

李 祥

辽宁省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凌源 122500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新平台,但当前奶牛酮病仍然频发,导致泌乳量显著降低,同时还可能继发多种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症,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血液以及机体内葡萄糖的缺乏有关,以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间断性地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产后第1 个泌乳月内,各胎次的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通过深入了解奶牛酮病的诱发因素,根据患病牛只的临床表现,进行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等,对降低奶牛酮病带来的危害,推动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奶牛酮病的诱发原因

1.1 奶牛高产

母牛产犊后4~6 周出现泌乳高峰,但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在8~10 周,在这期间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不能够满足泌乳消耗所需,奶牛产乳量高,体内糖消耗过快、过多,造成糖的供应与消耗不平衡,使血糖降低,引发奶牛酮病。

1.2 饲养管理不当

在养殖过程中,若饲养管理不当则非常容易引发奶牛酮病,如青贮饲料中所含的乙酸过多、饲料质量较差以及频繁地更换饲料等,均可能导致奶牛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其正常的消化机能,进而导致奶牛机体内的酮体数量大幅度增多,最终诱发奶牛酮病[1]。此外,如果奶牛饲料中的营养搭配不合理,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当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或者脂肪过多时,或者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时间过长,会导致奶牛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奶牛体内的脂肪积累过多,脂代谢发生异常,导致体内的酮体含量增多,诱发酮病。

1.3 奶牛过度肥胖

母牛产前过度肥胖,影响产后采食量的恢复,会使机体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的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如果干奶期的奶牛营养过剩,则会导致其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诱发奶牛肥胖,进而影响奶牛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使得体内糖分供应异常,最终诱发奶牛酮病。

1.4 继发因素

当奶牛患有其他疾病时,可能会继发奶牛酮病。当奶牛出现肝病或者创伤性胃炎、前胃迟缓等疾病时,会影响奶牛的正常消化机能;而奶牛发生脂肪肝等肝部疾病后,还会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导致糖原的合成异常,进而引起机体内酮的含量升高。患有肾炎或者发生饲料中毒的奶牛,其机体的正常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同样会诱发酮病[1]。另外,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奶牛乳房炎、生产瘫痪以及子宫内膜炎等均可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奶牛酮病常见于泌乳期第1~2 个月,并且在第2~4 周最为常见[2]。根据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2.1 消耗型酮病

患有该类型病症的奶牛,在初期出现食欲下降,不喜进食精饲料,只食用少量的青干草,产奶量明显降低,且所产乳汁中泡沫较多。通常患牛体温正常,偶尔会有低于正常值的情况。随着病程的发展,患牛的精神萎靡不振,不爱运动,经常出现呆立不动的情况。同时,患牛的瘤胃蠕动性降低,消化吸收减弱,致使机体营养供应不足,机体内脂肪大量分解,患牛日渐消瘦,可见其被毛杂乱无光泽,皮肤松弛明显,并且排便、排尿量减少,尿液发黄,具有明显的异味。患牛呼出的气体具有明显的异味,并且乳汁也有腐臭味。

2.2 神经型酮病

神经型奶牛酮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患牛主要表现为异常兴奋,精神敏感,空嚼、流涎或者磨牙等现象增多,患牛的反刍活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病牛的视力也会受到影响,眼球微微颤动,站立不稳,行走姿势出现异常,有的患牛会盲目行走,部分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还有的会发出低吼声。

2.3 瘫痪型酮病

患有瘫痪型酮病的奶牛,其产奶量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并且四肢无力,不能正常站立,同时伴随痉挛等症状的发生。患牛时常趴卧在地,精神沉郁,经常进入昏睡状态。

3 诊 断

3.1 临床诊断

根据患病奶牛的饲养管理状况、营养水平,结合患牛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以及产乳量等,可初步怀疑为奶牛酮病。然后听诊病牛,若奶牛瘤胃的蠕动音明显减弱;触诊患牛时,病牛非常敏感;嗅诊发现患牛呼出的气体、排出的尿液以及产出的乳汁有烂苹果似的气味则可初步判断为奶牛酮病。

3.2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奶牛酮病主要是检测患牛体内酮体的含量来确诊,通常检测患牛尿液和乳汁中酮体含量。

尿液中酮体含量的测定:采集患病牛只5 mL尿液,随后添加10%氢氧化钠0.15 mL 和5%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0.15 mL,将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向其中添加20%醋酸1 mL,待所有溶液混合均匀后,观察混合液是否变为红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可判定为阳性,并且红色越深说明酮体的含量越多[2-3]。

乳汁中酮体含量的测定:实验室中使用Rothera’s氏试剂检测乳汁中酮体的含量,将3 g 亚硝基铁氰化钠+100 g 硫酸铵+50 g 碳酸钠混合均匀后研磨成粉,该试剂需避光保存,可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干燥避光处,一般可保存1 年以上[2]。采集患牛的乳汁,取少量Rothera's 氏试剂,向其中滴加几滴乳汁,若乳汁的颜色变红,则可判定为阳性。

4 奶牛酮病的治疗

4.1 西医治疗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 mL,10%葡萄糖溶液25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10%维生素30~40 mL,一次静脉注射,连用2~3 d。同时,可用适量甘油加温水投服,1 次/d,连续5 d。经过治疗,病牛1 周后彻底痊愈。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给患牛饲喂丙酸钠,使用剂量为280 g/d,连续用药2 周;对于出现神经症状的患牛还需使用水合氯醛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30 g/d,连续用药1周,可有效缓解症状[2]。若患牛的症状减轻不明显,还可以静脉注射5%氯化钙200 mL+5%安钠钾20 mL进行治疗,用药1 周后可缓解症状。对于体质较好的患牛,可以使用抗酮疗法进行治疗,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0~600 IU 肌内注射,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易行。

4.2 中医治疗

实践表明,中医治疗奶牛酮病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主要是采用健脾胃、活血、催乳的原则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剂有:当归80 g、熟地80 g、白术60 g、芍药80 g、川穹60 g、黄连50 g、黄芪60 g、神曲60 g、甘草50 g、益母草50 g、麦芽50 g、莱菔子30 g、鱼腥草30 g、陈皮30 g,混合后加水煎煮,弃药渣,将药液给患牛温服,每天1 剂,分2 次服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3 对症治疗

部分奶牛酮病是由奶牛乳房炎、胃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继发而来,此时除了要治疗奶牛酮病外,还需对原发病症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发生皱胃移位的患牛应先将其复位;对于出现产后瘫痪的患牛,则需先补充钙磷;对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患牛,则需先进行抗菌抗炎治疗。

5 奶牛酮病的预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养殖场应加强对奶牛的护理措施,饲喂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更换饲料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饲料配比,适当减少油饼、豆饼、葵花饼等富含脂肪类的饲料,增加甜菜、优质干草等糖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可适当增加干草的饲喂量,限制高能饲料的进食量,按照干物质计量,一般精粗饲料的比例控制在3∶7 为宜;如果是按照混合饲料计量,则每天精粗饲料分别饲喂3.5、15.0 kg 为宜,干草的饲喂量不限[4]。

5.2 增加奶牛的运动量

在奶牛生产前后应保证有一定的运动量,养殖场应规划专门的运动场地,选在阳光、温度适宜,无风的时间让奶牛进行合理的运动,以增强奶牛的体质,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还可以预防子宫迟缓和胎衣不下等繁殖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能够保证奶牛良好的食欲。特别是在奶牛生产过后的4~6 周,机体所需的营养最多,良好的进食情况才能确保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以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5.3 降低奶牛疾病发生的风险

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创伤性网胃炎等其他疾病,也可能继发奶牛酮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另外,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利于奶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在日常养殖中饲养人员应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地内的污物,并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避免滋生病原菌,诱发奶牛传染性疾病。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提高奶牛的免疫能力[5]。

6 结语

奶牛酮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以及正常的生理活动,增加奶牛的淘汰率,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者应提高对奶牛酮病的认识,加强护理预防,注意日常饲喂,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降低该病带来的危害。

猜你喜欢
患牛酮体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24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乳汁点目需谨慎
尿酮体“±”或“+”代表啥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农家之友(2018年10期)2018-10-29 07:02:50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健康博览(2018年12期)2018-01-03 09:18:28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大灰狼(2015年1期)2015-06-10 21:17:00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