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跳墙”说起

2023-02-19 03:23
延安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佛跳墙食材

沉 洲

二十余种山珍海味码入酒坛,封盖文火煨上四五个小时,揭开荷叶时,奇香四溢。循此惑人荤香,曾经斩断尘缘的高僧垂涎难当,抛弃多年的佛门修行,急急翻墙来享受这凡俗至味……

在中国八大菜系里,能演绎出如此的精彩,本身就是一幕舌尖上的传奇。

菜肴名叫佛跳墙,曾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最高奖——“金鼎奖”,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宴”称誉,进而跻身钓鱼台国宴名菜。佛跳墙阅历不凡,它面见过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如今,作为一项闽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可以这么说,佛跳墙是闽菜成为中国八大菜系后起之秀的初始胚胎。

据百年名菜馆聚春园的老厨师们回忆,大约在19 世纪70 年代,清光绪年间,有官员宴请酷爱美食的闽都按察使,出于私密考虑,他让绍兴籍内眷主厨。内眷别出心裁,把几种畜禽肉和水发海产品统统装入绍兴酒坛煨制成菜,按察使品后赞不绝口。之后,其衙厨郑春发学会烹煮这道名叫“福寿全”的菜肴,并加以调整改进,以猪蹄、羊肘垫底,依次放进猪肚尖、鸡鸭肉、香菇、冬笋、目鱼、鲍鱼、海参等水陆八珍,再加入香料,兑以骨汤及绍兴酒提鲜增香,于炭火上慢慢煨制。后来,成为闽都菜式开山鼻祖的郑春发入股三友斋菜馆。有那么一天,一群文人墨客于三友斋聚会,郑春发把刚改进创制的“福寿全”端上桌。坛盖启荷叶开,扑面而来的荤香里裹挟着丝丝缕缕的酒香,举座击节,有人脱口吟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佛跳墙就此出名。进入20 世纪,在餐饮店和手工业作坊云集的闽都东街口,当郑春发把三友斋改成独家经营的聚春园时,佛跳墙的美名已传遍闽都街巷。

20 世纪90 年代过后,中国人的吃喝逐渐丰富了起来,闽都的酒席上经常端出坛烧八味这道菜。坛里有色彩浓重的鸡鸭块、鸭肫、猪肚、猪蹄尖、鹌鹑蛋、水发目鱼、干贝、香菇等,最上面少不了一撮人造鱼翅。随着时间推移,有人回避高脂高油,有人接受不了浓郁酒味,便渐渐少见了。

很多闽都人似懂非懂地将坛烧八味和佛跳墙画等号。其实,坛烧八味只是佛跳墙的一种雏形,说白了就像佛跳墙乡下拐弯抹角的穷亲戚,远房表亲之类。

一百多年来,佛跳墙犹如《圣经》里的文字,累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灵性。在选材、预制、煨制沿袭传统的同时,民间巧手们一遍遍调整食材比例,修正制法,与时俱进,在不同时代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中寻找平衡点。珍贵海产品食材的一次次加盟,使得这道人间美味成为紧跟时代变化最成功的传统菜肴,历久弥新,始终稳坐闽菜的头把交椅。

佛跳墙制作工艺繁复,富含营养,自然价格不菲,不仅在它的选材高端,还在于做工耗时费神,没有充裕时间难以炮制出来。等你心血来潮狠狠心欲饕餮一把时,没有。挨到七八天过后,往往又失了勃勃兴致。

通过长期对比,厨师们对佛跳墙的食材在品种、地域和体态均有要求,或形色好,或口感滋味佳,或无腥膻异味。天下食材众多,以何为主,以何为次?在时光流淌中,我们感动于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执着与坚守,大浪淘沙,汇集无以计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后,时下的选择是:日本关东刺参、日本瑶柱、南美金钩鱼翅、越南深海鰝肚、大洋洲干鲍、农家猪蹄与鸡鸭、特级花菇和陈年绍兴花雕酒……

其中那些脱水后的海陆干货珍品,吸收了太阳能量,当它们被水或油慢慢从深睡中唤醒,仿佛涅槃了一个轮回,新生命呈现出了另一番美妙。相比之下,鲜货的滋味与口感反倒逊色了一筹。

二十余种山珍海味交汇于一坛,剩下的并非时间的简单叠加。烹制上如果不按照一定招数去做,杂芜油腻无法避免。火力如何调节?水量又如何控制?各种层级的鲜味元素混搭在一起,异香交融,还要不失其个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方的烹饪密码也许便深藏于此:厨师对整个过程的掌控,从来不靠书面的标准答案。

曾经,这众多食材也有过一起入坛的时候,鱼翅腥味遮敝了鸡鸭荤香,目鱼鲜香又盖过了鱼翅的鲜美。海参惧油,和荤味食材一起煨,最后蚀化找不着影。鱼翅、镐肚遇盐收缩变形,口感骤降。改进后的制法是各自为政,依照食材属性的不同,二十余种原料与辅料通过煎、炒、烹、炸、烧、煲、煸等烹调手法,以最合适的火候,分别上色和熬制底汤,炮制出层次丰富的滋味。食材的制作统统被安排到距离煨熟倒数四五个小时的各个节点上。尔后,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这样的时候,时间和火苗俨然一对出色的雕塑家,它们的联手配合,成就了天下的珍馐美味。

特制坛子从酒坛变化而来,腹大口小,不易散热,大火烧滚,小火慢煨,只需微小火苗就能保持坛子里天翻地覆的山交海汇,食材貌似静止不动,汤汁穿针引线,合纵连横,最终进入海纳百川的境界。

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整个煨制过程尽可能不让香气溢出。煨成开坛,揭开荷叶,酒香与各种食材香气交织,让人口舌生津,想入非非。

传统上菜方式,佛跳墙是用一把小推车推出大坛,厨师当众开坛,把包扎着的高档海鲜逐一打开,与作为辅料的鸡块、猪蹄尖、猪尾骨等禽畜肉一起倾倒而出,俨然一盆大杂烩,场面有碍观瞻。20 世纪80 年代,闽都聚春园的闽菜大师们改进上菜方式,在后厨启封大坛,将煨好的珍贵食材取出,依序码入拳头大的即位小坛,兑进原汁,盖上盅盖,上笼蒸沸后再端上桌。如此一来,既取其精华,保留了原汁原味,又避免了高档食材和辅料的鱼龙杂混,还有上菜时的不雅。这些都为佛跳墙后来被端上国宴铺平了道路。

一味就菜论菜,流于纸上谈兵。美食,要的是身心感受。没有淡,哪来浓?没有甜,哪来苦?没有鲜,哪来涩?优秀厨师总是精于把握各种味道的二律背反。一百多年前,已经有食家提出佛跳墙过于荤腻,于是一代名厨郑春发改进菜式:主菜上桌时,跟上八碟小菜、两道点心、一道甜汤和应时水果,组成佛跳墙席,原料上荤素搭配,口味上有酸有甜,佐食解腻,还尽显闽都菜的特色。

2002 年第十二届“中国厨师节”上,聚春园烹制的佛跳墙席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宴”称号。这道佛跳墙席也仅是在传承百年前的经典之上,立足闽菜特色,依据时代变迁、食客喜好,稍做了一些修正和丰富。下面是照抄的菜单。

主菜:佛跳墙。冷盘:三丝拌糟鸡、青榄醉蟹生、芽心酥干贝、琥珀核桃仁、封糟鳗鱼片、白汁烧笋尖。热菜:串葱排骨、珠帘鲈鱼、白蜜黄螺珠、蟳肉鸳鸯菜、龙身凤尾虾、灵芝恋玉蝉。点心:芝麻烧饼、银丝卷。甜品:冰糖燕菜。

品过佛跳墙的行家说,首先食材要剔透有光泽,其次汤汁要丰盈有胶质,最后食材入口要软嫩滑润,味道丰厚而有层次感。就像老物件一样,没有丝毫火气,外表包有一层岁月之浆。还有各种流传于世的版本说词:荤香醇厚,厚而不腻,酒香扑鼻,汤稠色褐,酥软味腴,软而不烂,味中有味,让人满嘴生津……

佛跳墙被烹饪界公推为闽菜头牌,是闽都地域集山珍海味大全的传统名菜。它汤色如茶的煨汁,是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存在。这就为作为闽菜主体的闽都菜起好了一个自己调性。

因为食材来源,闽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其以香和味见长,形成清鲜、醇和以及汤路广泛的独特风味。

有些人把吃到嘴里不正宗的闽都菜概括为“汤汤水水、酸酸甜甜、黏黏糊糊”,殊不知闽都菜之短正是其所长。

传统闽都宴席有“六炒四汤”菜谱,汤菜数量占到四成。汤菜在闽都菜里占有重要地位,品种繁多而考究,是以此区别于其他菜系的显著标志之一。

汤菜是闽菜的精髓,闽厨尤其擅长调汤,讲究清鲜,滋味丰富。但凡需要加水烹制的菜肴都以有滋有味的汤替之,什么菜用什么汤,一菜一汤,百汤百味。上汤、三茸汤、高汤、奶汤如果没有备好,厨师站在热鼎前都不淡定。

福州的经典汤菜,起先是佛跳墙、鸡汤汆海蚌这一类或醇厚或清鲜的招牌汤品。大约出菜三分之一后,什锦太平宴上桌,鞭炮齐鸣,主人开始起身敬酒。吃喝过半,轮到鱼唇汤、海葵汤这类酸辣味出场,口味突变,唤醒昏昏欲睡的味蕾。最后是各式各样的甜汤,挑一款清口离席。

闽都人请客布菜素有“食汁重情”习俗,当地人以为喝汤的人才有情有义。

这种烹饪喜好和闽地海产资源有关,在众多烹调方法中,汤最能保持原汁原味;其次八闽地貌多样,主粮不突出,食材种类多,有条件分门别类烹煮款式繁多的鲜汤;最后,八闽靠近北回归线,夏日湿热,喝汤便是补水的一个渠道。

闽都的酸甜名菜很多:油爆肚尖、串烧排骨、荔枝肉、爆炒墨鱼、爆炒双脆、酸辣鱿鱼卷、糖醋松子鱼、酸辣海葵汤、酸辣鱼唇汤……酸中有甜,嫩里带脆,这种复合口味令人齿颊生津。

闽都人为何喜食带有胡椒微辣的酸甜菜?福建属于甘蔗产地,糖在人们生活里无处不在,自然偏好这种口味;另外福州地处河口盆地,在蒸笼似的湿热天气里,无精打采是胃口常态。偏偏闽都食材多为海鲜,本性腥膻。酸解腥腻,甜醒脾胃,胡椒辛香可以振奋食欲。老一辈厨师介绍,闽都糖醋菜做得最多最好的首推台江。其地处闽江边,旧时进城走亲戚、喝喜酒,来回坐轿翻山,乘船颠浪,酸甜和胡椒微辣既能开胃也能锁胃。这应该是闽都糖醋菜得以盛行的另一个缘由。

据业内人士说,福州地区考厨师职业资格证书,每一回都少不了“爆炒双脆”这道题。做法上它讲究刀工、火候,还得调制酸甜芡汁,简直就是一道综合题。这正应了一句俗语:“厨艺好不好,酸甜菜中找。”

长期以来,闽都人把酸甜味控制得恰到好处,酸中带甜,甜里有酸,酸甜味就是打开闽都人胃口的独家钥匙。

俗话说:半年薯芋半年粮。八闽地理气候环境适合主杂粮兼种,除了稻米,番薯、芋仔等淀粉类根茎作物都是主粮候补。

全折瓜、松子瓜鱼、白炒竹蛏、葱爆鱿鱼等菜肴,风味小吃里的鱼丸、肉燕、炒肉糕也都离不开能黏黏糊糊的番薯粉。高档海鲜成菜,什么荷包鱼翅、翡翠珍珠鲍、八宝开乌参等菜品,缺了勾番薯粉芡汁更是寸步难行。

番薯粉黏性大,食材上浆挂糊,加保护膜使菜肴形体饱满而不易散碎;锁住鲜香,令肉质滑润并受热均匀。淀粉糊化后,形成透明的胶体光泽,使菜肴色泽晶莹透亮。它就是一种万能的烹饪食材。

海味珍稀,神仙都不舍暴殄天物。闽都人吃海鲜,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生灴白灼,捞一捞拌一拌,讲究原汁原味。但必须味美和变化丰富,这时就断然少不了番薯粉。煸炒各种辅料,加入高汤和湿番薯淀粉,制成有黏度的不同芡汁,或薄或浓,或酸甜或荤鲜,或酱色或透明,依附于白灼或焯水后稍稍颠炒即熟的食材表面,在各种花刀形成的间隙,芡汁深入挺进,均匀包裹渗透增味,使得肉质更为滑腴、鲜嫩和爽口。

常言道:厨以切为先。食材切得好不好,决定烹饪难易程度。在食材表面的剞花处理,都是围绕味道和口感来做文章的。剞花原本是使成块食材产生更多均匀间隙,变成不分离的丝和粒,增加受热面积,在高温中短时间一焯一炒一炸即熟,确保食材脆嫩。不仅剞纹深浅距离、整体块型须均匀一致,不同质地的食材还要区别施刀,什么十字花刀、佛手花刀、蝴蝶花刀、梳子花刀、柳条花刀,这就形成“片薄如纸,切丝如发,剞花如荔”的精湛技艺,进而令菜肴造型赏心悦目,秀色可餐。

在百年来的时光流变中,地理环境、气候状况、食材来源等客观条件,于兼收并蓄中形成了闽都菜独特的饮食文化,并绽放出异叶奇葩,在中国烹坛独居一席。

猜你喜欢
佛跳墙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河鲀鱼佛跳墙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佛跳墙
佛跳墙
梦中的房子——创意食材拼盘
稻草人——食材创意拼盘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有ID的放心食材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