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炳新 袁巍然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向我根据地大举进攻,迫使新四军北撤,军部也不得不撤出江苏淮阴解放区。我当时正在淮阴新四军医院养伤,也不得不随着新四军北撤,直到山东境内才驻扎下来。
是年10月,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涟水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防御作战,即著名的涟水战役。在该战役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虽然挫败了敵人的围攻,我军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牺牲了很多战士。在接下来的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中,我野战军均取得胜利。陈毅司令员写下《鲁南大捷》诗篇:“快速纵队起如飞,印缅桂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变成废铁堆,快速纵队今以矣,二十六师汝何为,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
1947年1月下旬,新四军、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合编成华东军区。紧接着又取得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尤其是孟良崮战役很艰难,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从此,我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同时也俘获了大量战俘。
有一天,医院领导带着几个陌生的军人找到我和宋凯、方金传等十几名伤员说,他们是鲁中俘虏军官管理处工作人员,那里需要一批干部,主要工作是管理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问我们谁愿意去。宋凯是我们伤员的指导员,他对大家说:“虽然我们伤还没有痊愈,但管理俘虏军官也不要出太大的力,身体应该还可以,建议大家都过去。”最终有十几个伤员都跟着宋凯一起去了。分配后,宋凯在直属队担任指导员,主要管理校级军官,属于中等俘虏军官。方金传被分配到二中队担任副中队长,我被分配到一中队担任排长。
我们到岗后首先进行了政策文件的学习。记得内容有194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战俘处理办法的指示》:“为了削弱国民党军队,增加我军之补充,及为了将来向国民党交换我之被俘被捕人员起见,今后凡在战斗中俘获之国民党军队及伪军之官佐、士兵及特务人员等,均按下列办法处理:1.一切精壮士兵,均加争取,补充我之部队。2.一切官佐,均加争取,其愿为我军服务者,令其服务。其不愿为我军服务或坚决顽强反我者,则加看管教育,并令其生产,一律不放回。如集中看管困难,则分散交地方政府看管教育和生产。以便将来战争结束时向国民党交换我之被捕被俘人员。3.一切老弱残疾,对我对敌系无用之人,则予以宣传教育后放走。4.对于在顽官欺骗下,其士兵受敌军影响尚浅,尚未明了我军俘虏政策之个别部队,在俘虏其官兵后,加以切实的宣传教育,应适当地以其最好的一部分散回原部队,以便扩大我军影响。反动官佐,经教育后,亦可放回几个,借以证明我党不杀俘虏政策。”通过学习我们很快提高了认识,加上首长对我们提出严格执行俘虏政策、务必完成改造俘虏任务的要求,所以大家工作都很认真负责,丝毫不敢马虎。
押送国民党战俘
我开始管理几十名连排级被俘国民党军官,感觉工作难度较大。因为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兵痞,反动成性,不好管理。我个子不高且长相年轻,他们认为我的资历不深,开始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几个俘虏军官还故意挑衅我,想试探我的管理能力。其实,我以前在徐海东(开国大将)特务连也管过日本兵俘虏,但那时的任务只是不让日本兵自杀,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的内容,所以性质跟这完全不一样。这些被俘军官虽说不想死,但大多思想反动、顽固,不愿意接受改造。管理俘虏要有智慧,不能违反我们的俘虏政策对他们打骂,但还要有一定的威慑力,让他们接受改造。面对这一情况,我只有苦练内功,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本领。很快,通过几件事情,使他们比较佩服我,也变得相对老实多了。
解放单县俘虏的敌军军官
194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再次发出了《对俘虏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俘虏释放与留用,应权衡利害,灵活应用,应以积极争取为主,不应以消极放走了事。要知道蒋军兵员干部,均感缺乏,放回去蒋又重新组织队伍,再来进行内战。一般俘虏旅级以上者,进行教育,特别优待,争取做宣传号召工作,基本上不释放。团营级以上者送军区教育训练,争取部分为我使用,选择其中比较进步而又愿回去者,可给以任务,个别先行释放。除极顽固反动或有交换价值者外,一律分期释放。连排级经短期训练后,除可留用者外,给以任务即时释放。对士兵俘虏内之老弱、残废、兵痞及有某些封建关系不易教育者,给以优待,于进行简单教育诉苦运动后,仍给以简单任务释放。其余大部争取补充我军,或选择一部分进行教育后,放回做瓦解工作。”
我军管理人员平时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断宣传共产党对待俘虏军官的政策,争取他们早日觉醒。为了便于集中管理战俘,我军不久成立了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解放军官教导大队。
当时对待俘虏的宣传是:愿意加入我军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路条、给路费,保证路上的安全等。但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首长要求要尽可能改造他们为我所用。我管理的被俘国民党军官里就有一些人要求回家,让我给他们发回家的路费和开路条。我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他们的诉求去做,而是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对回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判,得知他们的家乡都在北方解放区内,帮他们分析,回去会对他们不利,因为解放区正在搞土地改革,地主、反动派都被打倒了,正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强制改造,这时回去一定会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影响自己的前途,不如先为我军做事,等将来以解放军的身份回去就是革命的功臣,会受到乡邻的尊重。就这样,循循善诱,慢慢灌输思想,通过给他们讲形势、讲政策、讲出路,要他们好好学习、改造自己,站到人民一边,为人民做好事,争取获得人民的谅解,甚至能够成为人民的功臣。
随着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战俘也是越来越多,一批批被运送过来改造。这给管理和供给都带来困难,真有些应接不暇。为了及时解决人员集聚问题,我们对被俘士兵进行形势与前途教育后,即将其编入野战军部队,有力补充了前线兵源。
对被俘军官的改造任务要比改造普通士兵的难度大得多。他们基本是有知识的,也有主见。我军一方面继承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俘虏政策的精髓,即用俘虏进行对敌宣传,瓦解敌军;另一方面用俘虏来补充自己,壮大解放军的战斗力量。从那时起,对敌宣传的主要任务由被放回的俘虏军官承担。
当时我军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都没上过学,认识很少的一些字也是在行军战斗之余由部队里的文化教员教学的。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部队给我们配备了专职文书,主要负责搜集整理书面文字材料。
那时,要求被俘军官都写悔过书,但是他们交上来的材料里有好多字我不认识,我不能完全看懂,需要他们自己读一遍,然后让大家在会上进行讨论,最后我来做总结。凡是感觉不能通过的就叫他们修改或重写。记得有个非常顽固的被俘军官不愿接受教育,我让他写悔过书,他老是找各种借口。后来在我的多次催促和教育下,他终于“妥协”了。我发现他的悔过书标题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都写“我愿意服从解放军的管理,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之类的话。他却把“愿”意写成“冤”意,由于当时我不认识这个字,又碍于面子不好问俘虏。后来等文书来了,我背着俘虏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文书说这个字念冤,“冤枉”的“冤”,我听后非常恼火,感到被他愚弄了,气愤地把他单独叫到一边质问他,他却流露出无所谓的样子。由于对待俘虏有政策,不能打骂、虐待,但如果不对他进行处理,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弄不好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国民党军举着白旗向人民解放军投降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在讨论会上表明我的态度。那天,我把他们集中起来,开始默不作声,只是表情严肃地将那几个顽固分子逐个看了一遍,然后瞪着眼睛大声叫出那个顽固分子的姓名,大家的目光都迅速聚集在他身上,只见那个顽固分子流露出一副羞愧而怯弱的神情。我接着警告他:“到了这个地步还不悔悟,简直就是反动到底了,要不是我军有严格的纪律我早就把你枪毙了。”接着话锋一转,“如果你要执意与人民为敌,那也没人能救得了你,其结果也只能是带着顽固不化的脑袋去见上帝。”我说完,现场沉寂了好一会儿,接着就有几个俘虏当场向我表决心:一定服从管理,争取早日得到人民的谅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俘虏的思想状况,我选择了一名比较进步的俘虏,重点培养他,使其成为积极分子。我和他交朋友,讲道理,讲政策,花了很多工夫,做了大量工作。后来他也把我当作知心人,主动向我提供一些俘虏军官的情况,及时汇报俘虏人员的思想动态,这为我的管理工作创造了较为主动的条件。我在掌握了一些情况的基础上,再找他们谈话心里就有了底气。开始有些不老实的俘虏军官,不愿讲出真实情况,认为我不会掌握他们的情况,故意隐瞒一些问题,我就有意提示,他们有的还是百般抵赖,这时我会告诉他们我掌握的一些信息,迫使他们把我还没有掌握的一些信息也说了出来。我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时候也会认真仔细观察,尤其是业余活动时,特别关注那些顽固分子,经常给他们“开小灶”(单独谈话),搞得他们比较紧张。这样一来,有些胆小的俘虏也就不敢接近他们,那一小撮顽固分子就显得有些孤立了。渐渐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话也想跟我说了,顽固小团体被我逐步瓦解。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希望他们早日觉悟,为我军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了解和掌握了大多数俘虏的情况,同时也有了精力更深入地观察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我发现,俘虏人员中有一个比较特殊,他的个人资料上写的是排长,但我怎么看也不像。无论是他对事情的态度,还是日常作息都和别人不一样,我就开始对他进行了摸底。先让他帮我抄写俘虏的花名册,他拿自来水笔的动作就和别人不一样,他拿笔的手要比一般人靠中后端,写起字来,非常流利,写出的字也漂亮大气,我于是断定他绝非低级军官。尤其是他写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等,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经常拿笔写字的人,中指的指甲盖后边比较突起,非常光滑,这是长期写字造成的,一时不会消失。他的手比较细腻没有老茧,和低级军官握枪的手不一样,这说明他平时根本不拿武器。我还观察他的吃饭表现,当炊事员把饭桶拿来放到院子里时,我会吹长哨,接着会大喊“开饭”。他从不和别人争着盛饭,都是有人给他盛好,端到他的面前,他才慢吞吞地吃,饭后将碗筷放到一边,自然会有其他俘虏给他洗碗。
我做好“功课”后,便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我党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反戈一击有功”等等,希望他能够交代自己的真实情况,可是他非常冷静,坚持说自己就是个排长。对此,我并没有气馁,开始在俘虏里逐个做思想工作,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有关情况。其实,我管理的这些被俘连排长,早就知道他的情况,只是不敢说而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好几个俘虏军官主动向我交代了这个“特殊人物”在国民党部队里的具体职务,原来他是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政治部主任,中将军衔。我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因此荣立了三等戰功。
有天夜里,我睡在门口的过道底下,半夜时分被俘虏宿舍里传出的打斗声惊醒,我赶紧点上煤油灯,提着去查看。到了跟前大声问:“有什么情况?”这时我培养的积极分子跑到我跟前哭诉着说:“你再晚来一步,他们几个就要把我弄死了。”我厉声把那几个带头闹事的俘虏叫了出来,训斥后关了禁闭。后来,又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处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我在组织学习讨论时,对培养的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以此鼓励那些要求进步的俘虏向他学习,并把他安排到其他房间,以免发生不测。
1947年10月,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对被俘国民党军政人员采取“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方针,同时宣布“本军对于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一律不杀不辱,愿留者收容,愿去者遣送”。经过教育,他们最终都安下心来,愿意接受改造。我因圆满完成任务,而得到首长的高度评价,并且将我的经验向全大队推广。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军还采取了“以俘虏管俘虏、以俘虏教俘虏”的办法,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人人平等。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的课余活动。在组织俘虏军官学习唱歌时,大家让我来指挥。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也逐步得到了被俘军官的欢迎和尊重。
我管理的这批被俘排连长,基本来自两个部队。一是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张灵甫的部队,二是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李天霞的部队。两个部队被俘军官的素质作风明显不同,每当我叫到七十四师的被俘军官名字的时候,他们都先是一个立正,接着大声说“有”;而八十三师的被俘军官却像“老油条”,叫到他们名字的时候,都是懒洋洋的,半天不回答,有的甚至躺在地铺上不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施教方法,收效很明显。
济南战役中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
许炳新
济南战役前夕,我军将教育改造好的数百名被俘军官提前释放,因为驻守济南的军队,大多是这些被俘人员的老部队改编组建的,希望这些被俘军管能够发挥策反作用。济南被国民党军队自诩为“金城汤池”。蒋介石为了屏障徐州,隔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并牵制华东野战军南进,拒绝了美国军事顾问团关于“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的建议,决定以10余万重兵守备济南,并以徐州三个兵团17万人准备北援,力图确保济南安全。此战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临走时我们管理人员给那些被释放俘虏军官交代了任务,要求他们回去后,大力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使“国军”早日觉悟,弃暗投明。我们一直将他们送到济南城边才分手。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方略,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对济南发起全线攻击。另有18万人组成的阻援、打援集团在附近待命。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9月24日攻克济南,争取吴化文部2万人起义,合计共歼守敌10.4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那些被释放的俘虏军官回去瓦解动摇吴化文部军心,加速其临战起义,减少了我军攻克济南付出的代价。当那些被释放人员再次被俘虏的时候,他们兴高采烈地向我们讲述自己是如何宣传我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我们管理人员感到非常欣慰。
我军为了及时补充战斗减员,削减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实施了“尽可能地改造,基本上不释放”的俘虏政策。这意味着我军的俘虏政策已日益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扩军政策。在这一时局背景下,被解放的战士大量产生并在我军中占有较大比重。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仅华东地区歼灭国民党军297万余人,俘敌147万余人,其中将官510人。1949年4月,周恩來指出:“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80%,少的也占50%至60%,平均约占65%至70%。”他们被称为“解放兵”“俘虏兵”等,在解放战争中充实了我军兵力,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崔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