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灿
摘 要: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语言用词凝练,意境含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的关键时期,将德育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古诗词德育的目标,在古诗词的基础上,从教学的各环节入手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 古诗词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26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融入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對古诗词教学的重视与学习,充分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德育的价值与优势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进行德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认知
小学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对当下小学阶段学生的人格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诗经》中提到“民之多辞,无弃诸融”,这句话向我们传达出的是尊重他人、兑现诺言的重要信息,弘扬了诚信做人、公正治理的社会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通过教学将潜藏在古人诗词中的道德观念挖掘出来。
通过系统的教育,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规范将通过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有利于弘扬当代社会主旋律
将德育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相融合,是符合现阶段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旋律的。在古诗词层面开展德育教学,小学生能够从诗词中学习到如何尊重身边的长辈、珍爱生命、保护自然、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观念。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身上那种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在听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之后心里那种压抑不住的欣喜与激动,以及诗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公民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心、友善相吻合,与当代社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贴合。
以古诗词为媒介开展道德教育,不仅能够让德育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中提高综合素质,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力度。
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开展德育的策略
(一)立足现阶段学生实际,确定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与德育的融合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立足当前教学阶段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整体特点,确立德育目标。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从阅读教学材料、朗读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作者借古诗词所要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念,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深度,制定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的中唐时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这首诗歌写在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后,诗的前半段写的是诗人初闻喜讯后的惊喜,后半部分则写的是诗人做返回故乡的准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在一定层面上表达了诗人在得知祖国重归统一后的极度的喜悦,以至于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在听闻失地收复后内心无法抑制的极端喜悦而豪迈的心情。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写作的年代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使他们从小就能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二)依托语文古诗词教材,构建必要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中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还要注重借助古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前,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道德层面的因素,把教材中的古诗词与德育结合起来,将德育贯穿于古诗词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影响。有的古诗词语言简洁但准确,有的篇幅较长但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当人们看到这些古诗词时,在感慨的同时也会引发切身的体会。有的古诗词中还蕴含着大量的哲学理念,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一定层面上就表达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古诗词的特点出发,从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德育活动的渗透与开展。在古诗词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营造,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或制作一些情景短剧来进行诗歌内容的表达,使德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古诗词德育教学情境的营造。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的地方吸引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减少学生对于知识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学习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积累古诗词基础知识,感受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元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合,如与传统节日春节有关的民间故事、风俗习惯、人们过春节的相关影视图片、照片或者短片。教师在班上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相关资源的展示和讲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讨论和分享,将学生逐步代入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情境中。
(三)结合具体古诗词内容,进行德育教学环节设计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德育,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与德育有关的诗词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如根据作者的生平简介、诗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推进。在教学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德育观念与意识的渗透。
1.介绍诗人,开展教育活动
作者的生平简介是古诗词教学前的必要导入部分,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如与作者相关的资料的搜集与整合,介绍作者身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以及情感方面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具体的诗词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意蕴。
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先总体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用诗人本身的经历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影响和感染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做好德育工作开展前的教学准备。在诗人生平简介的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进行道德观念的渗透,结合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空间的构建与课堂氛围的营造,推动学生结合自身了解到的诗人生平进行主动探究与思考,进一步发挥古诗词在德育教学中的多重教育价值。
如教师在进行《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首古诗的作者即苏轼的生平进行介绍。在教学导入期间,教师可以对作者进行分析,作者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是豪放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词人。接着,教师再对苏轼的人生经历进行介绍,讲解词人在词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如苏轼的词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对苏轼这个人进行具体形象上的分析和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苏轼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并学习苏轼身上那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在《清明》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诗人杜牧进行分析和介绍。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接着,诗人对杜牧的整个人生经历进行介绍和评价,重点讲解诗人杜牧在晚唐时期的成就与贡献,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了解诗人杜牧的一生。在介绍完诗人的生平之后,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可以放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上,对诗人所取得的成就与诗歌所具有的风格进行解读。受杜甫和韩愈的影响,杜牧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古朴醇厚、雄豪健朗的特点。教师对杜牧的人物形象展开评价后,能够让学生了解杜牧整个人的特点,并学习杜牧豪放豁达的精神特质。通过对诗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的学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并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了解创作背景,开展教学活动
文学作品不仅仅能够反映一个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包括政治背景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结合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或某类诗歌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讲解,在介绍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选择有效的德育教学措施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构建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感受古诗词课堂教学背后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如语文教師在进行《元日》这首古诗的教学时,先明确《元日》是描写中国古代节日的诗歌。在进行《元日》的具体教学前,教师先对诗人即王安石进行简单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背景。《元日》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他初拜相而始行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年新气象的情感。这里的创作背景涉及的主要是王安石变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结合王安石变法进行德育层面上的渗透,让学生先对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大致但清晰的了解,对王安石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进行变法的意义进行了解和把握,让学生从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探讨,进而全面理解和感悟诗歌内涵。
3.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价值
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优化教学形式,合理安排教学层次,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展开相关的思考。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道德层面上的认知,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背后所包含的丰富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古诗词主题展开相关的课堂活动,给予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的空间,增加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知。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的诗歌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诗句进行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王昌龄这位诗人以及诗歌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和认知。随后,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从军行》这首诗进行解读。
《从军行》这首诗是王昌龄组诗中的第四首,写作的背景正值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与有所作为。诗人在开篇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教师在这里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从直观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切身的感受。诗的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教师可以从这里入手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战士心中那种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的赞扬。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我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德育素材。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德育是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教师将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深刻意蕴中学习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对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古诗词,深入挖掘古诗词与德育的深层联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德育内容,促进自身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用观念来指导和规范道德行为,使学生成为符合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读写算》2022年第19期。
[2] 冯文强《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探究》,《课外语文》2020年第19期。
[3] 舒冬梅《浅淡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德育渗透与教育》,《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