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都是儿科常见急性腹痛疾病,由于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在缺少可靠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很难对两者进行有效区分,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1]。临床实践中若不能及时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鉴别,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给患儿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病情及症状,因此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观察高频超声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治疗的120 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治疗的120 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或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②患儿家长同意协助患儿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齐全或真实性存在疑问;②患儿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检查。120 例患儿中男71 例,女49 例;年龄最小4 岁,最大10 岁,平均年龄(7.98±1.56)岁。所有患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 LOGIQ S8 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胖瘦等调节仪器相关参数以保证显像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叮嘱家长鼓励和引导患儿放松,使用探头对腹部进行多切片、多方位探查,按顺序进行全腹扫查,以脐部为中心,缓慢旋转探头并进行全腹拉网式扫查,重点探查疼痛部位,观察肿大淋巴结形态特征、体积、血流分布等,发现肿胀阑尾后检测组织周围渗液情况。若患儿较为肥胖难以获得理想成像,可以使探头适当加压以便获得更加清晰的超声图像。所有患儿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中获取病变组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病变类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阑尾直径最大>6 mm,内壁明显增厚,阑尾腔中有积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同一区域肠系膜淋巴结数目为3 个或以上,淋巴结短径≥8 mm,内部有清晰血流信号。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120 例患儿中54 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66 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0 例患儿经高频超声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阳性 50 例,阴性70 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阳性62 例,阴性58 例。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00%(48/50)、88.89%(48/54)、96.97%(64/66),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55%(58/62)、87.88%(58/66)、92.59%(50/54)。见表1。
表1 患儿病理组织学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n)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炎性病变,表现为结肠区域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炎性渗出。本病通常发生于回肠末端,与链球菌血行感染有关,同时也与肠道炎症有一定关系,7 岁以下患儿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群体,在发病前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阑尾炎也是小儿常见疾病,最典型的表现是腹部反跳痛,病情发展较快,但有些年龄偏小的患儿缺少典型表现,若发现不及时可能出现穿孔、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急性阑尾炎都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但是由于两种疾病的许多症状表现都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这两种疾病都具有恶心呕吐、转移性腹痛、右下腹压痛等症状,相比较而言都缺乏典型性体征,加之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有效,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更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一旦延误治疗轻则引起穿孔,重则危害患儿生命健康[2-4]。
基于临床症状表现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辅助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随着近年来超声设备的完善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高频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诊断小儿急性腹痛疾病的常用方法,小儿腹壁较薄,脂肪层组织少,因此超声衰减相对于成人更少,更有利于超声探测与识别[5-8]。高频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扫查、无痛无创、无放射性、操作简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儿童,可以对患儿进行重复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查依据[9,10]。为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两种相似疾病的临床价值,选择本院收治的120 例患儿开展研究,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120 例患儿中54 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66 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0 例患儿经高频超声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阳性50 例,阴性70 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阳性62 例,阴性58 例。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00%(48/50)、88.89%(48/54)、96.97%(64/66),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55%(58/62)、87.88%(58/66)、92.59%(50/54)。说明在该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可获得理想的检查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依据不同的图像特征与超声表现,急性阑尾炎患儿伴随右下腹疼痛,肿大淋巴结多位于阑尾附近肠系膜处,分布较为稀疏,阑尾肿大呈同心圆征,阑尾腔中能够探及到积液及包块回声[11,1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则可以观察到肿大淋巴结位于脐周、右下腹等部位,淋巴结组织形如堆状,可探及清晰的血流信号[5]。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超声方法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可能存在误诊的情况,临床报告1 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被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在检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未对阑尾区进行再次检查,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需要重视阑尾区检查,若患儿较肥胖或腹腔内积气较多,需要适当加压探头。在临床实践中为准确鉴别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应当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方位扫查,重点观察阑尾起始部位,同时还要不断总结两种疾病各自的典型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作出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儿童急腹症的重要辅助措施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