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食品与健康》主编 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健康管理师 天津市卫计委科普专家库入库成员
不少人相信酸奶有益消化,能助排便——晚饭吃多了喝一瓶酸奶,第二天就能顺畅如厕。我们对于酸奶的这种标签印象,是来源于商家的宣传引导,还是来源于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呢?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要求:食品类产品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酸奶是食品,不具备改善疾病如便秘、胃胀气等症状或促进健康如提高胃肠道机能的功能。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款酸奶产品敢在广告中“白纸黑字”地宣传自己能助消化、促排便。
消费者认为酸奶能够助消化大抵是因为部分产品中含有益生菌。目前,不少权威医学指南都认可益生菌对于健康的重要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明确了益生菌的概念和功能:摄取适当数量后,对宿主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可以称为益生菌。
2011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效有“强有力的证据”,并于2017年强调: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发布《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指出作为微生态调节剂重要组成的益生菌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2018 年,欧洲胃肠病学基础医疗学会发布更新后的《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共识》,指出特定的益生菌可以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益生菌对腹痛、腹胀、排气、便秘等下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或改善作用。
目前,已知可作为益生菌的微生物有三十多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产乳酸的,包括肠道正常菌和非肠道正常菌——即一些酸奶产品中添加的具有发酵功能的乳酸菌;另一类为不产乳酸的微生物。
基于医学研究成果,一些酸奶厂商将自家产品的卖点放在“健康价值”上。毕竟,酸奶发酵的确需要添加乳酸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也更愿意为食品除饱腹之外的附加价值付费。
商家会在酸奶瓶身上的明显位置标注“益生菌”“乳酸菌”“活菌”“双歧杆菌”等字样。某些产品的商品名中含有“畅”“轻松”“动力”“舒”等看上去和保健作用无关,但却很容易令人联系起具体功能的字样。有些产品的视频广告中,代言人会微笑着一手举酸奶,一手抚摸腹部。这样看起来,消费者认为酸奶能助消化并不奇怪。
目前,大多数酸奶产品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但遗憾的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不耐酸,难以通过pH仅为2左右的胃酸的考验。它们不能够“活着”在人体肠道内“定植”——即活下来并繁衍子孙。一些含有上述菌种的药物制剂,是以“微胶囊”技术在菌体外面包裹一层耐酸的“铠甲”,助其平安到达肠道发挥生理功能。因此,酸奶中含有的这两种乳酸菌对食用者而言不具备健康功效。
一些单杯重量不超过130克,售价在5元以上(有些甚至可达到20元)的酸奶,其配料表中可见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耐酸”的,可以在肠道存活,并被学术研究证明具有某些健康益处的益生菌。
那么,食用这种酸奶帮食用者助消化吗?肠道内寄居的共生微生物有上千种,数量超过1 000万亿个。而且,人类肠道菌群的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鉴于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尚不深入的学术研究成果,即便是在益生菌制剂药品领域,也没有任何一个菌种能对所有人,所有的胃肠道问题有效——精准解决“你”的便秘问题。
此外,酸奶食用者的自身健康情况,肠道问题的表现与原因,是否服用抗生素等,都会对益生菌能否发挥“益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想依靠益生菌改善消化问题,一是需要弄清“病因”,二是应就医诊断是否患有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溃疡等,三是遵医嘱决定是否服用益生菌类药品以及服用哪一种、服用多长时间。将改善肠道健康水平仅寄希望于酸奶是没有用的。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从法规层面,还是从实际作用的角度来说,酸奶都不能助消化,但酸奶这种食品本身的确是好消化的。
乳酸菌可以让牛奶中部分乳糖转化为乳酸,乳酸可以和钙结合形成人体更易吸收的乳酸钙。牛奶中的蛋白质和乳脂被转化为短肽、氨基酸和小分子的游离脂类等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同时还可产生特殊的芳香物质,令酸奶变得有营养、味道好。可见,酸奶是乳糖不耐受者补充矿物质钙、蛋白质的美味选择,也是好消化、易吸收的营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