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优化研究

2023-02-17 19:30祖建新徐妍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用合作三位一体

祖建新 徐妍

摘要:作为一种内生性融资方式创新,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在具体实践中,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迁呈现出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其变迁路径顺次为:实现形式的初期实践、自下而上的内生发展、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由内而外的融资创新。“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基本载体,在“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的有机融合中不断创新,展现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适应性。

关键词:信用合作 三位一体 实现形式 变迁路径 动态优化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18G03001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8NDJC239YB)。

信用合作是以合作成员的信用为依托进行的资金借贷、资金互助等资金融通活动,是在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情况下的一种自发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内生性融资方式创新,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的探索自2006年以来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渐趋深化,对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三农”发展实际的新型融资之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的要求,这是自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以来,第六个强调信用合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6月,中央农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产、供銷、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21年7月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选择若干省级试点单位,探索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模式。

一、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的变迁路径

(一)实现形式的初期实践

基于各专业合作社的独立个体型信用合作融资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初期实践的主流实现形式,是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融资方式,与我国“三农”发展的实际进程相符合,在促进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强化二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有利于提升整个农户群体的信用水平和信贷满足度。当然,这种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所惠及的农户,在合作范围上,以独立而分割的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的信用合作为主;在信贷方式上,以小额、急需、短期信贷为主。信用合作融资的深度与广度,受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程度及其合作结构的影响较大。

独立个体型信用合作融资实践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变迁路径在初期实践阶段的具体表现,由于是处在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践的初期,因而,具体融资渠道较为多样,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部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都可以看作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具体实现形式。当然,为规范其运营,这些已开业的资金互助组织通常都纳入非现场监管范畴。

(二)自下而上的内生发展

规模大小不一、实力强弱不等的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便是内设有信用合作部,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规模上难以为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何况有些合作社还存在信用合作功能不甚完备的问题。随着“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在实践上的逐步推进,从农户层面来说,借助群体实力破解个体成员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下而上地内生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动力。这就使基于农合联的区域同质型信用合作融资具备了更为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浙江、山东等省份呈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农户融资需求的缺口也随着农合联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大。

基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的区域同质型信用合作融资实践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变迁路径在自下而上内生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如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信用合作部和以猕猴桃种植销售为主的泰顺县丰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信用部。这一阶段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突出特征是通过设立联合社信用部,采取联合社内部资金调剂与联合社外部资金担保两种举措并行的方式,开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业务。此外,还表现为联合社社员自愿筹集资金组成融资担保体以及社员互保以获取贷款等。当然,其融资满足程度仍然较为有限。

农村金融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户融资需求与农村正规金融涉农信贷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如何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户的融资困境,切实满足“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成为摆在面前的亟待从政府层面上予以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亲自部署自上而下的基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工作。2008年以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信用合作的就有11个,在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委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信用合作的4个,在省级层面如2019年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推动农合联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这就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了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发展方向。实践中2015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湖州市等地的以信用合作为纽带的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也相继成立并逐渐发挥出日益强大的融资辐射效应。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与之匹配的制度建设也需要适时跟进,从政府层面来说,借助县区级乃至地市级农民合作基金,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和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内置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深入开展,在切实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借助农业经营的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小农生产的现代化,实现资源禀赋、集体行动能力与外部生态系统的耦合,这就使基于农合联联合体的区域平台型信用合作融资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并且易于为农户所理解和接受,使之逐渐成为当前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主流实现形式。

基于农合联联合体的区域平台型信用合作融资实践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变迁路径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阶段的具体表现。政策上,包括浙江省农办于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的工作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推动农合联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等。实务中,较为典型有温州市三级农合联体系、杭州市三级农合联体系以及湖州市三级农合联体系等,该类体系主要是依托原供销合作社自上而下构建。

(四)由内而外的融资创新

区域平台型等三种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本质上皆带有“输血”性质,都是借助外部资金开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推动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何挖掘农户信用价值,突破商业银行传统的抵押信贷机制,创新出适合农户自有资产特性的融资产品,激活农户沉睡的资产资源,基于“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的区域网络型信用合作融资,则是从农户自身出发由内而外的带有“造血”性质的信用合作融资机制的创新性实践。

信用是实现从财富到资本转化的关键要素,以农户信用为基础,把农户之间口口相传的共识性信用信息,由商业银行牵头形成与村及供销社、农合联的多方参与和银信联动体系,以一纸承诺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激活农村资产的金融功能,开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质上是一种信贷参与各方共同遵循信用约定的新型信用合作融资机制。这种融资机制的底层逻辑就是经过长期沉淀形成的乡村信用文化。因而,基于农户信用的资产型授托代管融资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和银行信贷体制约束下,由地方政府主导与商业银行牵头实施相结合的一种深层次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信用合作破解实践。这种融资实践在拓宽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户的信用合作意识,进而推动农村信用文化与信用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农商银行、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三方合资兴办线下实体公司式的区域网络型信用合作融资实践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变迁路径在由内而外的融资创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现实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从制度上、根本上破解农户难以获得无抵押担保贷款、唤醒农户沉睡资产的深层次尝试。由瓯海农商银行牵头、区供销社和区农合联参股的“三位一体”实体化公司即温州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这一实践的首创者。该实现形式将农户信用合作与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摆脱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合联的信贷资金限制,社员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达到融资之目的,从而实现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目前这一做法已在温州全市范围内得到全面推广。

二、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的动态优化

(一)“三位一体”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基本载体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促进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大市场有机衔接及农村合作金融信贷重塑的微观基础。“三位一体”既是孕育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土壤,也为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动态演进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离开了“三位一体”,农户信用合作融资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实现形式的变迁与优化;正是因为有了“三位一体”,才使得信用合作融资既能切实满足农户的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又能有效避免和化解系统性融资风险,成为深受农户喜爱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信用合作融资方式创新。

作为新时代农村合作金融的一项创新性突破,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产生、发展、演进有其内在必然性:一是农户信用评估准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社会网络结构中,建立在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交往、人格品质以及社会声誉基础之上的农户信用评估,目的指向明确、程序务实实用、操作简便易行、结果真实可靠。二是周转贷款量出为入。合作成员优势互补、合同订单式的生产合作,以及统筹安排、抱团经营、统一结算的供销合作,既能提高合作成员的生产效率,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市场谈判地位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也能促使农户结合生产经营规模进行融资,从整体上提升信用合作资金的周转效率。三是信贷资金的多主体双轨监控。从监控主体来说,除了借款农户的自我监控,还包括合作社其他成员与合作社或农合联层面以及银行层面的交叉监控;从监控属性来说,信贷的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属于可追溯、可求源的显性监控,而信贷资金到了农户账户之后的使用去向、使用范围以及使用状态等监控则属于隐性监控;农户依托合作社同步开展生产经营的特征决定了信贷资金多主体显性監控与隐性监控相结合的双轨监控交互发生作用。四是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规避。主要表现在:首先,信用合作与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相结合,切实保证信贷资金进入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进入其他经营活动或虚拟经济;其次,信用合作与信用评估相结合,透过农户偿还借款的信用品质及资产实力,实现风险的长期规避与短期规避、信用规避与权益规避的相互配合;最后,信用合作与合作组织相结合,借助合作成员的互助资金、贷款担保金及农民合作基金,实现风险的个体成员规避与合作组织规避的相互补充。

(二)“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的有机融合

“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最基层组织内部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开始,在发展中联合、在联合中发展,逐步形成地市级乃至省区级的农合联组织体系。而“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则是从构建上层农合联组织体系开始,依托供销系统层层下联,将属地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开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因而,前者侧重于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基础,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转化过程;后者侧重于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认识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本质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的有机融合,映射出对农户信用合作融资这一农村合作金融新生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与农村金融信贷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三农”发展的新课题,2006年浙江省第一次提出“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二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实践。从瑞安农村合作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到农信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再到独立个体型信用合作融资、区域同质型信用合作融资、区域平台型信用合作融资、区域网络型信用合作融资等多种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基于“三位一体”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稳健发展。三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认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标志着对基于“三位一体”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对于实现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在地区间的互联互通,自上而下构建和完善三级乃至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规范农户信用合作融资边界,都有着深远的政策意义。四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创新。“自下而上”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兴起过程与检验过程,“自上而下”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总结过程与升华过程,两者的有机融合,反映出对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加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地制宜,如此前行、渐趋深化,或空间边界,或组织形式,或融资路径、或实现机制,每一次有机融合,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有效实现形式。

合作文化的创新促进效应与信任度水平正相关,“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既为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探索性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也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渐趋优化的必然选择。

(三)匹配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阶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将嵌入新的情境中,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创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有效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正是为了更好配置有限的农村信贷资源,充分发挥农户信用合作的基础性征信优势,突出农户信用合作的实际融资效果与最强辐射效应,以切实提升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对“三农”发展的带动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因地制宜探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有效实现形式,反映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符合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和农户融资需求的实际。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基于项目带动、平台推动和品牌驱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不断出现。一是从经营方式看,家庭农场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化经营、田园综合体等多种经营方式交互融合,“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的规模化经营发展态势良好,“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二是从扩量提质看,一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速,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以及示范性“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建设与信用评级日益规范,组织评信、农户增信、信贷用信趋于规范化、常态化。三是从合作进程看,单一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农合联横向信用合作、农合联纵向信用合作、实体公司网络型信用合作等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同时,农户信用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逐步扩大和加深的进程渐趋加速,从而更容易获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四是从产业融合看,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产品深加工、多元化与社会化配套支持服务融合发展,农业横向联合一体化、纵向延伸一体化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日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管理进一步增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方式、扩量提质、合作进程、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这些变化,既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化及其协同效应动态发挥在地区间、产业间的外在反映,也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有效实现形式多样化呈现的内在动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的演进分析可以发现,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践是农户的融资需求、合作社的联合动力以及地方政府的顺势而为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信用合作实现形式沿着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进而由内而外的路径变迁,实现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的转变。

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存在、发展与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的有机融合,既体现了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有效实现形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也推动着农户信用合作融资有效实现形式的动态优化进程。这对进一步丰富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有效实现形式,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借鉴及参考。

(二)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由于信用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底层逻辑,因而,不断优化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首先就要大力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不斷夯实乡村信用文化基础;二是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搭建农户信用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信用化,实施“互联网+”农户信用合作融资;三是推进农户评信常态化,拓宽农户信用采集渠道,创新农户信用采集方式,动态更新农户信用综合评价评级。

2.积极探索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并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一个客观事实,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3.持续完善农合联组织的治理结构。农合联组织体系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高级阶段,因而优化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实现形式,就要按照国家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要求,因地制宜构建二级、三级或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推进农合联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借助农户信用合作网络平台,优化农户信用合作的融资边界,提升农户信用合作资金的配置效率与配置效果。

4.鼓励支持由内而外的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创新。从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路径变迁可以看出,由内而外的、农户自我造血式的融资实现形式,是农户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的创新性实践和深层次拓展,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推广价值,值得在“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的基础上,结合“自下而上”式信用合作与“自上而下”式信用合作这两种农合联组织体系形式,进一步探索、推广、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合作社信用合作的制度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4):47-48.

[2]祖建新,陈劲松.农户信用合作融资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J].农村经济,2020(9):110-116.

[3]刘俊杰,朱新华.基于“要素—结构—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6):79-85.

[4]申云,何祥.农社利益联结与农户信贷满足度[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08-118.

[5]曲晓云,林建华.改革开放40年农业合作经济政策目标、原则及特征[J].现代经济探讨,2019(4):112-119.

[6]胡平波,罗良清.农民多维分化背景下的合作社建设与乡村振兴[J].农业经济问题,2020(6):53-65.

[7]陈晓华.突出扶持重点,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能力[J].农业经济问题,2020(11):4-7.

[8]崔宝玉,王孝璱,孙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设立与演化机制——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讨论[J].中国农村经济,2020(10):111-130.

[9]陈元.信用与资本——开发性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2020(4):1-10.

[10]周昌发,飞传鹤.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职能的路径重构[J].经济体制改革,2020(6):86-93.

[11]潘健平,潘越,马奕涵.以“合”为贵?合作文化与企业创新[J].金融研究,2019(1):148-167.

[12]刘畅,吕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知识图谱、理论框架构建与未来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20(2):74-79.

[13]周振,孔祥智.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政策启示[J].管理世界,2019,35(10):24-38.

[14]马九杰,亓浩,吴本健.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对金融支农的影响:抑制还是促进?——来自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0(11): 79-96.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Realization Forms of FarmersCredit Cooperation Financing

ZU Jianxin Xu Yan

Absrtact: As an 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financing methods, the realization forms changes of farmerscredit cooperative financing which from simplicities to complexities and from elementary to advanced are showing a dynamic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The transition path of realization forms of farmerscredit cooperative financing is sequentially initial practice of realization form, bottom-up endogenous development, top-down policy guidance and internal-external financing innovation, and Trinity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is the basic carrier of farmerscredit cooperative financing. Thus, innovations emerge continuously in the course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redi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ottom-up and Top-down trinity, which showing adaptability of farmerscredit cooperative financing that matching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Key Words: credit cooperation trinity; realization forms transition path dynamic optimization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鄉村振兴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信用合作三位一体
茶农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研究
农民信用合作的风险问题与应对之道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加快开展试点推动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发展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