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丽 严志 郭昊
摘要:中国农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消费领域取代生产领域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高效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水平、农业产业现代化以及“三农”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鉴于此,文章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GIS软件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逐年提升,且整体存在时空分异,不同年份东中西部差异不同,且差距随着时间变化明显缩小,平均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但是仍然未达到效率最优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DEA模型 农产品流通效率 时空分异
*基金项目:重庆教委社科项目“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20SDGHI108;);重庆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庆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2018PY15);国家社科基金“数字技术推动下的零售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0BJY18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关键组成部分,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意见》《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流通主体工作方向。但是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00.1万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4.6万亿元,占比仅有1.53%,与同时期全国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附加值占GDP比重的16.47%相去甚远,说明中国农产品流通仍然存在诸多限制。
除此之外,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禀赋等多重因素,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在整体上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差异现象。鉴于此,测度中国不同省级行政区间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分异,并找到分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权重对于缩小差异、促进区域协调、提升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并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等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由农产品流通主体、农产品流通客体、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农产品流通支持系统等多要素共同构建而成的复杂协作系统,是农产品流通效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一)农产品流通主体态势
农产品流通主体所指的是参与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并获取收益的个人或组织。农产品流通主体往往又因为作用不同被划分为交易型和服务型。交易型主体囊括了诸如农户、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采购及批零企业等主体;服务型主体则是诸如物流运输、包装加工、批零市场、仓储冷链、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等类型组织。这些主体通过互相合作共同构建起了农产品流通的链条式协同网络。
(二)农产品流通客体态势研究
农产品流通客体指农产品本身,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文章将所研究的农产品定义为初级农产品,剔除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中国农产品产量在2010—2020年出现提升迅速,总体增长率达到20%,其中水果、禽蛋和水产等鲜活农产品增长最快,分别为43%、25%和22%(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020),这意味着鲜活农产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展,对于物流运输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农产品流通模式
农产品流通模式指的是农产品由生产端向消费终端流动所采取的路径,部分或全部农产品流通主体参与其中,扮演服务支持或交易的角色,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中国目前存在六种主流农产品流通模式,分别是直销模式、龙头企业模式、农超对接模式、电商模式、农产品经纪人模式和批发集采模式。前四者可以看作是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直供的“短链条”模式;后二者则是有多方主体参与的“长链条”模式。从实践来看,以“农超对接”等订单模式与全鏈路数字农产品供应链的“盒马村”模式正在蓬勃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批发集采模式依然是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主体与主流。
(四)农产品流通支持系统
农产品交通支持系统包括交通运输设备系统、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村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交通运输是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基础系统,中国地域广阔,农产品流通面临着运输的巨大压力,近十年来,中国海陆空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推动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总里程增长了80%多,为农产品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产品交易市场是农产品集散、结算与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经营模式以批发为主,按照经营范围可以分为农产品综合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两种。伴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开展,电商已经成为促进农产品销售、打造农产品品牌以及推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在过去五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19年迎来快速增长。同时,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水平也影响着流通的效率,根据CNNIC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数达2.97亿,互联网普及率59.2%。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2010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分析,由于决策单元所处的外部环境将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若单纯采用DEA模型将与其使用条件产生冲突,而Malmquist指数法能够对效率的动态变化展开描述,突破DEA的使用限制。此外,综合考虑到农产品流通的多投入与多产出特性,文章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展开测度。
1.模型设定
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线性规划构造有效前沿面,再利用距离函数
其中,Malmquist指数(TFPch)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可以被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和技术进步指数(TC),当二者大于1时,分别表示技术效率和技术的正向变化,等于1时维持不变,小于1时则为负向变化。更进一步地,TEC在规模报酬可变假定下可分解为规模效率(SEC)和纯技术效率(PTEC)。
2.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产出指标方面,选取农产品流通量与农产品流通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其中,农产品流通量指标采用分省货运量乘以当期农产品货运占全国货运总量比例,农产品流通业增加值由批零及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企业增加值之和除以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恩格尔系数形成
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2021)》《中国物流年鉴(2011-2021)》等。
3.测度结果及分析
(1)DEA模型静态分析
文章采用DEAP2.1软件,以投入为导向对2010及202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展开分析,分别获取到2010及2020年各省级行政区农产品流通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从技术效率来看,全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在2010及2020年均未达到DEA有效。0.613以及0.726的技术效率均值虽然说明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却也显现出上升趋势。将该指标分解来看:
纯技术效率方面,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在2010年及2020年也均未达到技术有效,也就意味着产出相对于投入未达到最大化。但是该指标也在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技术与管理的效率在不断提升。
规模效率方面,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在2010年及2020年也均未达到规模有效,虽然2010—2020年也呈现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比纯技术效率,因为该指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另外,由于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部分省份数据出现较往年均值较大的波动情况,因此出现多省(区)流通效率指标不变情况。
按照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划分,农产品流通效率在不同地区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如表2所示:
从技术效率可以明显看出,在三大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比较中,东部领先中部,中部领先西部,2010彼此之间差距较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个区域流通效率都有所提升,整体来说,2020区域间差距存在缩小迹象。
从纯技术效率来看,各区域明显提升,但是截至2020年,除东部以外,其余两个区域与生产前沿面差距仍然过大,其农产品流通领域管理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此外,2010和2020年,三大区域农产品流通规模效率值都远高于纯技术效率值,这意味着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与规模化并不能很好解决技术效率损失。
从规模效率来看,2020年三大区域规模报酬仍处于递增状态,这意味着农产品流通的投入产出比尚未处于最优规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完善投入产出结构。具体到省来看,截至2020年,总共有安徽、湖南、辽宁等七省(区)实现最优规模。
(2)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
文章借助DEAP2.1软件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各省(市、区)农产品流通的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從整体效率变动情况来看,2010至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3,大于1,说明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只有2010-2011与2018-2019年间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说明只有这两个时间段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有所提升,流通效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此外,2010—2011年、2012—2015年、2018—2020年共六个年度技术效率指数大于技术进步指数,这说明技术效率对于提升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余年份则是技术进步贡献更大。
从各省级行政区来看,2010- 2020年间,除安徽、广东、河南、湖北、吉林、重庆等12个省(市、区)外,其余各省(市、区)农产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这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探究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区域集聚格局,文章借助GIS软件的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绘制出中国2010年及2020年各省级行政单位农产品流通效率malmquist指数空间分布地图。
图1可见,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明显的时空集聚。首先,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相较其他区域具有高效性。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较高的地区明显集聚于北部与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流通效率偏低。原因很可能是因为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物流长时间半运行状态,甚至间断式停滞,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也受到极大影响。
结合图2可见,2010到2020年间,三大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Malmquist指数波动基本一致,以2013年为节点,2013年之前东部指数变化最大,中西部指数变动同频;2013年之后东部指数变动渐趋平缓,中西部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上较平稳。2020年,三大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影响,跨区域间的货物自由流通受到极大限制。
可见,中部地区波动较大,农产品流通效率稳定性差,并且在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方面没有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稳定性较好,但是技术水平仍处低位,说明农产品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均不高,这主要是受制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稳定性方面最优,并且近些年稳定性呈加强趋势,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较成熟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结论
文章以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投入主导型Multi-stage DEA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展开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
1.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经历了先上升后急剧下降再上升,目前渐趋平稳的几个阶段,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东中西三个区域内存在相同趋势,但2015—2019年间,中部与西部的效率存在明显波动情况。2010—2013年,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急剧下降或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所形成的,2013年后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农业生产与流通,促进了流通效率的向好发展,而由于中西部地区较为薄弱的产业基础与基础设施,加之没有及时科学的优化投入产出结构,便导致了波动的产生。
2.从空间演进来看,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异,总体上东部领先中部,中部领先西部,而且彼此之间差距较大,这一点与三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高度吻合。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各个区域流通效率都有所提升,但是整体来说,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
3.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向好发展趋势不变,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又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因素。截至2020年,中国规模效率达到1.041,实现规模效率最优,但是回溯过去11年来看,综合规模效率仍然有着提升空间。
(二)建议
1.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提供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改进作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缩小农产品流通效率空间上的差距。2013年后中国各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稳定向好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导向作用,要继续发挥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作用,并进一步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要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农产品流通信息交互平台,推动农产品流通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东部地区要更加高效利用既有产业条件与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头羊与示范区作用。积极利用地理优势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推动农产品流通国际化。同时支援帮扶中西部地区,通过技术、经验共享等方式,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
2.依托数字下乡和农业数字化政策,充分提升农产品流通技术效率。在农产品流通技术转移与引进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效率问题。中西部一方面要积极向农产品流通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流通技术,补足技术短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技术研发与管理人才,提升自主研发与更新技术的实力以及技术使用能力。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先富带后富”的優越性,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对帮扶,提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冶方.流通概论[J].财贸经济, 1981(01):6-14.
[2]商务部“十一五”专项规划课题组,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3]Agricultural price analysis. SHEPHERD G S.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1963
[4]Anrooy R.V.Vertical Cooperatio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in the Agriculture Products Marketing Chain:A Na-tional Perspective from Vietnam [R/ 0L].FAO Working Paper,2003.
[5]徐从才.南京商圈构造及其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6):1-6.
[6]郭守亭,俞彤晖.中国流通效率的测度与演进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6):12-19.
[7]孙剑.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11,25(05):21-25.
[8]王利国,顾炜宇.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与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9(17):120-123.
[9]寇荣,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8(05):12-15.
[10]王彬,傅贤治,张士康.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障碍分析与环境培育[J].经济管理,2008(18):69-76.
[11]Jarrett Hart;Dragan Miljkovic;Saleem Shaik.The impact of trade opennes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the European Union[J].Applied Economics.2015,Vol.47(No.12):1230-1247.
[12]欧阳小迅,黄福华.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度量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9[J].农业技术经济,2011(02):76-84.
[13]亢霞,刘秀梅.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
[14]宋路平.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9(09):127-130.
[15]王彬,傅贤治,张士康.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的障碍分析与环境培育[J].经济管理,2008(18):69-76.
[16]李靚,穆月英.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不同渠道蔬菜流通效率的比较——基于微观农户视角的DEA-Tobit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4):69-76.
[17]岳一姬,肖亚成.基于流通环节视角的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演变特征[J].价格月刊.2021,(1):88-94.
[18]汪国贤.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1.
[19]俞彤晖.广东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及现状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5):68-77.
[20]张文剑.中国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3):134-137.
(作者单位:1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3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