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冠伟
间质性肺炎为临床常见肺间质组织炎症病变,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实质、间质纤维化、肺泡炎等[1]。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并伴有厌食、乏力、关节痛等症状,行X线胸片检查可见弥漫性阴影、弥散功能下降,急性期可能伴有发热。该病一般无恶性风险,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急性期可导致呼吸衰竭,有较高死亡风险。临床中多予以间质性肺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2]。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间质性肺炎患者一般伴凝血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此种观点还有待于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3]。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间质性肺炎患者为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参照组:男女比为23∶16;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4.36±6.68)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6.45±1.67)年。试验组:男女比为24∶15;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2.98±6.81)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病程(6.38±1.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间质性肺炎诊断标准;②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③入组前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或心、肝、肾功能障碍;②对研究涉及药物过敏;③近3个月有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应用史;④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注:两组对比,P>0.05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男女参照组39231654.36±6.686.45±1.67试验组39241552.98±6.816.38±1.71 χ2/t0.0540.9030.183 P 0.8170.3690.85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商品名:强的松,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00,规格:5 mg×100片)联合环磷酰胺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383,规格:50 mg)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0.5 mg/(kg·次),1次/d,1个月后药量减半(最低用量≥2 mg/d),再持续用药 2个月。口服环磷酰胺片:25 mg/d,用药1周后增加25 mg/d,维持用药,连续口服3个月。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0 ml∶5000AXaIU)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5,规格:0.2 g×20片)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皮下注射,用药2周。乙酰半胱氨酸:第3周开始应用,0.6 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HRC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集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交由检验科检测血清Ⅲ型胶原水平。行肺部HRCT检查,将肺脏划分为上、中、下三个肺野,每一个肺野中,网状改变记1分,磨玻璃状改变记为3 分,斑片状模糊影记为3 分,小片状模糊影记为4分,网状影记为5分,统计两肺病变总分。不良反应包括低钙血症、眩晕、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及HRCT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HRC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HRCT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及HRCT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及HRCT评分对比(±s)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血清Ⅲ型胶原蛋白(ng/ml)HRCT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3984.57±5.4971.04±5.5620.45±3.3217.85±3.09试验组3985.02±5.67 60.08±4.34a20.39±3.37 14.62±3.91a t 0.3569.7040.0794.048 P 0.7230.0000.937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间质性肺炎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发病初期表现为胸闷、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发展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损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4]。探寻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有效方法是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其意义重大,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推动医疗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激素为间质性肺炎基础治疗药物,醋酸泼尼松片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过敏性疾病当中应用较多。以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间质性肺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控制炎症,而且能够通过抑制结缔组织生成降低细胞膜、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改善肺泡渗出、保护肺功能[5-7]。环磷酰胺为免疫制剂,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肺纤维化,改善肺泡炎症,进而促进肺纤维化改善、恢复[8]。本研究中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治疗,应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经过治疗患者的血清Ⅲ型胶原、HRCT评分均有所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其血清Ⅲ型胶原、HRCT评分仍然偏高,提示患者仍有较为严重的肺纤维化、肺部病变。
近年来,关于间质性肺炎凝血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的发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9]。间质性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诱使凝血激酶激活异常;而且患者伴随氧化应激失衡,活性氧含量增加,机体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发生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致使肺纤维化发展恶化。由此判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纠正间质性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氧化应激失衡可能有助于促进病情改善。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血抗血栓药物,其在间质性肺炎治疗中发挥以下作用:①能够有效抗凝血,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抑制凝血激酶激活异常,进而减轻由此造成的肺损伤;②能够促纤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减少优球蛋白溶解所需时间,而且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其他功能;③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抗炎,减少肺部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性损伤[10]。乙酰半胱氨酸为抗氧化剂,其在间质性肺炎治疗中发挥以下作用:①能够有效清除机体氧自由基,降低血清Ⅲ型胶原水平;②改善肺粘连,减少气道黏液细胞分泌,抑制并改善肺纤维化,促进肺功能改善,降低HRCT评分,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改善,有效提升6 min步行距离。将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不同机制促进病情改善[11,12]。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试验组血清Ⅲ型胶原蛋白水平、HRCT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有助于促进间质性肺炎病情改善,在间质性肺炎治疗当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间质性肺炎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