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研究状况1990—2020年:知识图谱分析*

2023-02-16 07:42逯万辉荆林波
全球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网络图发文图谱

逯万辉 荆林波

本研究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发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简称“CHSSACD”),通过领域专家构建消费领域的重要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预期、消费意愿、消费模式、消费心理、新消费、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扩大内需、经济增长、奢侈品、必需品、选购品、体验、千禧一代、Z世代、消费者、消费量、消费结构、消费观、消费群体、炫耀性消费、时尚性消费、休闲娱乐、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主权、消费信贷、消费主义、消费支出、绿色消费、体育消费、生活方式、收入、阶层、下沉市场、消费分层”等构建检索式,进行消费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情况来看,消费领域的相关研究一直非常活跃,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1993年,陈君石等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我国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正确导向》,其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较为活跃,文献产出量巨大。为便于抓取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分析对象锁定在中文核心期刊,并对检索文献进行过滤,共得到相关文献9.19万余篇,本文以此数据源展开相关研究与分析。基于上述检索式和数据检索方法,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共检索得到消费领域91917篇相关研究论文。论文的年度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1992—2020年消费领域研究论文发文量

从论文发表数量分布情况来看,1995年以前,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阶段,论文产出相对较少,这一时段的累计发文量仅占该领域全部发文量的4.48%。之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00年时,这一时期的论文发表量累计已达到全部发文量的19.52%。进入21世纪后,该领域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在波动中平稳发展,因此,在分析时段的划分上,将该领域的数据划分为1995年以前、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等6个时间段,对各个时间段内的研究内容分别绘制知识图谱。

一、1995年以前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2展示的是1995年以前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研究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个聚焦领域是消费物价,20世纪90年代前后物价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学者们都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第二个聚焦领域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需要建设对应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服务体系。第三个聚焦领域在消费者,包括消费者支出能力、消费品市场的供给、城镇居民收入等方面。

图2 1995年以前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1995年以前发文超过15篇的机构有25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居榜首,发文数量达到81篇;个人作者发文超过10篇的有25人,山东大学的臧旭恒位居第一,发文数量为33篇(详细情况参见表1)。

表1 1995年以前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二、1996—2000年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3 1996—200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3展示的是1996—200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个是关注扩大内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为了实现经济软着陆,当时我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构想,发挥内需对经济的稳定作用,产生了积极成效。第二个热点是与城乡消费相关的消费市场,如何提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第三个热点是与住房消费相关的消费信贷。

1996—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保持发文数量第一的位置,发文总量达到287篇;而个人发文最多的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胡少维,发文数量为45篇(详细情况参见表2)。

表2 1996—2000年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三、2001—2005年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4展示的是2001—2005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1996—2000年期间的热点问题相类似,主要集中在扩大内需、消费者与消费对策、消费信贷。

图4 2001—2005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2001—2005年,发表论文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排在第25位的发文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文量也达到了155篇,位居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发文量为490篇。个人作者中尹世杰教授发文量为70篇,位居第一,他是我国消费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进入前25位的作者发文量最少的也有16篇,比过去10篇的门槛有较大提高(具体情况参见表3)。

表3 2001—2005年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四、2006—2010年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5 2006—201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5展示的是2006—201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领域的研究热点有三个变化:第一个热点领域集中在消费与消费结构,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持续消费以及体育消费等。这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紧密相关。第二个热点领域关注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规避外来风险、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当时的主要话题。第三个热点领域仍然集中在扩大内需,研究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关系、消费差异、消费信贷等问题。

2006—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发文量为424篇,领先第二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将近100篇,优势非常明显。排在第25位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发文量只有133篇,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发文量形成悬殊对比。个人发文量方面,发文量下降比较明显,第一位的发文量只有31篇(详细情况参见表4)。

表4 2006—2010年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五、2011—2015年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6展示的是2011—2015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领域的研究热点较多,既有传统的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扩大消费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居民消费与消费结构的研究,也有比较新的话题研究,比如碳排放与低碳经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消费主义与消费社会问题的研究。

2011—2015年,机构发文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继续领跑,达到532篇,比第二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文量多100多篇。相对而言,个人发文量方面则继续下降,排在第一位的学者发文量为27篇(详细情况参见表5)。

图6 2011—2015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表5 2011—2015年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六、2016—2020年消费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与发表论文情况

图7展示的是2016—202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这一时期,我国消费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关注消费与经济增长、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第二个领域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地区差异与消费增长等问题;第三个领域研究新技术背景下的消费问题,包括互联网消费、共享经济、绿色消费、商业模式、消费金融等问题;第四个领域关注消费社会的相关话题,包括消费主义、不同阶层的消费、国潮消费等问题。

2016—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文量超过中国人民大学位居第一,发文总量为482篇,但两者差距不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新跨入前25家,说明消费问题逐步涉及相关领域,吸引着众多新机构加入研究。而在个人发文方面,发文量在继续下降,说明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日益困难。

图7 2016—2020年消费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表6 2016—2020年前25家发表论文的机构/作者与数量 单位:篇

七、小结

本研究是国内第一次通过关键词和作者为主,采用文本挖掘算法,绘制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分析研究主题、发表论文机构与作者的状况。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过去30年期间,我国消费经济研究领域的波动情况,掌握研究主题的变迁轨迹,通晓各研究机构的发文状况,以及高产作者的发文状况与分布。

(一)消费领域作者合作状况分析

从消费领域学术论文产出的合作情况来看,合作创新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的学术产出动力,在产出的论文中作者成果在2020年已经达到60.88%,跨机构合作论文占比也将近40%,图8展示了该领域内部分主要作者合作网络的图谱情况。

(二)发文主题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

图8 1992—2020年消费领域学术论文的作者合作率与机构合作率变化情况

前文通过每5年统计的状况,可以看出每个时段的研究主题会有所变化。从大的方面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较大,扩大内需日益成为研究的中心话题。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消费领域也开始探讨消费升级的相关话题,而节能减排则对绿色消费、消费行为等产生较大影响。从上榜的机构和高产作者来看,笔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学者加入到消费问题的研究队伍中。

(三)高产机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两个机构排名遥遥领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次排名中都位居前两名,发表论文数量非常稳定,是唯一一家机构做到如此业绩的,1990—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发表论文2019篇,总排名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在2006—2015年发表论文较多,10年期间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论文多了200篇左右。1990—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共发表论文2214篇,总排名第一名。其他发表论文较多的机构包括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大学。

(四)高产作者出现高度集中的现象

例如,从1995年以前的发文情况来看,臧旭恒发表了33篇论文,而山东大学这一时期的发文总量只有45篇,臧旭恒一个人的发文量占山东大学发文量的73.3%。再如,尹世杰在1996—2000年发表了35篇论文,占同期湖南师范大学总发文量101篇的1/3强;2001—2005年,该作者发表了73篇论文,占同期湖南师范大学总发文量的近1/3。可以说,高产作者成为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人物,也带动了相关研究在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传承。

众所周知,发文数量与发文质量并不等同,如何客观评价发表论文的质量?如何鼓励更多发表论文的同时鼓励学术创新?如何把发表论文与消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未来评价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网络图发文图谱
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与控制算法理论研究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网络图在汽修业中应用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网络图技术的通信工程监理研究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叙事文的写作方法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