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港城第二实验幼儿园 宗秋培
秋季,收获着金灿灿的硕果;秋季,带来了甜蜜的美味;秋季,绘画着暖暖的色彩;秋季,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港城第二实验幼儿园在九月的暖阳中悄然开园,微项目课程也在秋收季节悄然萌发。我园结合新园建构材料丰富多样的优势,借助幼儿园小厨房与劳动课程的融合,申报了“建构”与“食育”两个微项目,项目组长分别由业务园长和教学主任担任,引领全园教师一起踏上了探索教研的道路,初步的实践研究也由此开启。
在微项目课程启动之前,我们依托专家给出的建议与方向,站在幼儿园中层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观察的对象是谁?观察教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观察教师?如何观察并给予教师支持呢?
在上述问题的指引下,我们掌握微项目课程研究的关键点,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1.书籍引领,明确项目目标
建构组选取了《幼儿园创意拼搭》《观察儿童》等书籍为教师提供指导方向;食育组确定了《“活教育”中的食育》以及正则幼儿园出版的《游戏部落》等书籍作为参考,同时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一书进行精读探讨。
2.共读分享,深入项目内容
建构组通过对小、中、大建构目标的共读与研讨,明确了指导幼儿的方向;教师们手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口袋书,随时翻阅要点并对幼儿行为进行解读。食育组通过共读了解到:食物是一位优秀且具有多重属性的“老师”,来自大自然的它是最好利用的自然教育工具,丰富的色彩与多变的形状造就了它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属性;同时,它又与节日、节气、礼仪等文化活动息息相关。
1.深入游戏,发现幼儿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微项目课程实施之前,建构组的教师们进行了团体建构,模拟幼儿喜爱的主题分组进行体验。搭建完成后,教师们从建构意图、建构设计、建构技巧、游戏情节推进等方面分析作品,给班级微项目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导向。而食育组则从节日节气出发,为幼儿提供面粉、鸡蛋等基础材料,在指导幼儿操作的同时录制视频,活动后分析幼儿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并与幼儿分享讨论、及时解决。
幼儿在室内和户外开展的游戏种类不同、内容不同,教师观察的目标也不同,所以教师对于自主观察到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为了让教师明确观察要点,我们在业务学习时提供各班级典型游戏案例,组织教师分组研讨,就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游戏主题、游戏角色、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这一举措是教师寻找到观察幼儿游戏的主要侧重点。
体会:通过案例剖析,帮助青年教师找到观察要点。但观察的要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推进中不断完善与丰富。
2.及时教研,讨论指导方案
在微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幼儿尝试做食物时,做出来的是“黑暗料理”怎么办?食育课程的开展是随机的吗?幼儿建构遇到瓶颈时,教师该如何支持?当建构受到材料或场地的限制时,幼儿园行政组可以怎样调整?
因此,我们通过晨会教研、及时教研、观摩评比等方式,帮助教师们解决微项目推进中的疑问。例如,在周四的业务园长晨会中,我们利用有效的10分钟时间为教师们分析讲解建构游戏中的支持策略,指导教师从《指南》里寻找幼儿游戏活动的目标;利用幼儿休息时间讲述生活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教师交流探讨,或者再次翻阅书籍寻找答案;幼儿离园后,通过对建构区、小厨房环境的评比,促进教师再次提高课程意识。同时,微项目组长及时记录教研大事记,为课程研究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过程铺垫。
3.观察反思,提供策略支持
只有学会观察幼儿,才能从幼儿的日常行为中读懂幼儿的想法,解读幼儿的心灵密码,最终找到支持、帮助、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路径依据。我园教师普遍较年轻,因此我们将项目组的教师分为:一年内的新教师,撰写每日的游戏记录与反思;两年内的成长教师,撰写每周的课程游戏故事;三年以上的成熟教师,撰写每周的幼儿观察记录。在数周的记录后,教师们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分析与评价更加深入了,对微项目课程中的疑问也逐渐“拨开云雾见月明”。
体会:依托集体的力量共同寻找对策,更能精准找到有效方案;用实际案例解读理论,帮助教师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而行政引领能帮助教师解决难点,给予教师最及时、最需要的帮助。
1.汇报分享,汲取经验
每周五微项目组会对本周的观察与记录做简单的分享,通过PPT展示与讲解,教师们从照片、视频中获取其他班级的项目核心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教师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对于新教师们来说这更是一种促进与提升。
2.视频推广,拓宽视野
我们还通过视频号每周推送项目组研究主题案例,并及时分享其他姐妹园的游戏视频案例,这样教师们在自我学习与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撞击灵感,为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宽的视野。
体会:教师们在对话中找到了有效的讲述思路与方法。这一方法能给予教师最需要的指导方式,这也是案例分析的关键。
课程已然结束,但脚步从未停下。在数周的观察与推进后,教师在成长、在收获:我们开展了“我们的城市”“我的家”“温暖的小木屋”“冬日烧烤”“I LOVE 柚”“薯你最甜”“与桂相遇”等多个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冬日烧烤”中,教师以时间轴为导线,记录了幼儿每一天的发现与惊喜,从第一次搭建锅炉到最后品尝美味的食物,教师一步步分析幼儿的行为特征,从材料支持到课程深入,“冬日烧烤”见证着幼儿的喜悦与成长;在主题活动“与桂相遇”中,幼儿在桂花的香味中寻到了每位的食物,在摘桂的过程中搬运梯子、跳床,体验了分工合作的力量,在品桂的过程中发现了桂花米糕发酵的秘密……正是有了教师的观察,我们的主题课程才得以生发并深入发展。
可以说,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尊重,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理念与核心素养。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观察与跟进方式有以下三点思考:
教师知道看什么是观察的第一要素。在案例解剖的过程中,我们帮助新手教师提取核心要点。例如,材料投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数量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是合作游戏还是平行游戏……在不断的经验累积中形成条目式的整理方案,以此帮助新手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快速找到观察要点。
现场指导使教师们学会了及时有效地跟进幼儿的游戏。而有效的现场指导,让教师们少走“弯路”,也避免了一些为观察而观察的现象。只有让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体验游戏中幼儿的状态,才能更加了解幼儿的成长轨迹,发挥观察的真正价值。
案例讲述让教师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观察不仅仅停留在纸上、手机里,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互相分享交流,通过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撰写游戏观察记录,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同时,教师们在分享案例时及时捕捉他人的有用信息,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与解读的能力。
我们永远不会停下教研的步伐,带着问题真教研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只有真心观察、陪伴儿童,真正把儿童当做儿童,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的观察才有意义,教育之花才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