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朝彦,梁锐记,黄醒浩
(阳江市中医医院内科,广东 阳江 529500)
变应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指患者接触尘螨、真菌、花粉等变应原,引起鼻黏膜出现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且该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往往选择抗过敏药物进行救治,如氯雷他定可抑制组胺与组胺H1受体的结合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虽然能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会出现胃功能紊乱、头晕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1]。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则是风寒、疫气侵袭鼻窍,针对此,临床应以宣肺开窍、健脾益肾、通利鼻窍为治疗原则[2]。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属于经络注血疗法,结合了穴位疗法和自血疗法的优势,通过收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注入选定的穴位进行治疗,人体血液中含有抗体、激素、酶类等各种营养成分,注入穴位后,既能让机体吸收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力,还能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活血开窍、健脾益肾、宣畅肺气、通利鼻窍的目的,起到全面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既往已被临床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顽固性皮肤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临床广泛的认可[3]。但目前临床关于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运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3、21例;年龄23~64岁,平均(44.01±2.55)岁;轻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9例;病程1~9年,平均(4.91±1.33)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19例;年龄25~61岁,平均(43.72±2.36)岁;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8例;病程1~8年,平均(4.46±1.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5]中“鼻鼽”的诊断标准者;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流清涕及鼻黏膜肿胀等临床表现者;近期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鼻中隔偏曲、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鼻部器质性病变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既往鼻部手术、大型手术史及输血史者等。阳江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的实施,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规格:10 mg/片)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选择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进行治疗,选穴:一组为左侧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二组为右左侧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后,将装载自身静脉血的注射器刺入穴位0.5~0.7 cm,待患者局部有酸、麻等针感,回抽注射器无血后推入血液,每穴注射0.5 mL静脉血,注射期间缓慢晃动针头,保证血液顺利进入穴位。针对脊柱旁穴位,可选择斜向脊柱内侧的方式进针。出针方法及注意事项:注射完成后,迅速将针拔出,然后用棉球按压片刻。嘱咐患者若出现瘀肿,治疗结束回家后可用热毛巾敷揉使其较快消散。间隔2 d注射1次,一、二组穴位更换使用,第2周选另一组穴位进行治疗,如此反复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后通过鼻部症状积分(TNSS)[6]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计算减分率=(治疗前评分 - 治疗后评分) / 治疗前评分×100%,显效:TNSS减分率≥ 65%;有效:25%<TNSS减分率<65%;无效:TNSS减分率≤ 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测评患者的TNSS、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7]评分。其中TNSS包含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4个症状,每个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记为0~4分,总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鼻部症状越严重;RQLQ评分共28个条目,各个条目记0~6分,0分为无困扰,6分为严重困扰,总分168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③治疗前后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送至检验科,其中2 mL通过3 000 r/min转速开展离心操作,时间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另2 mL血液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6800)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④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眩晕、胃肠道不适、嗜睡、针孔感染红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比较( 分, )
表2 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比较( 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2周后比,#P<0.05。TNSS:鼻部症状积分;RQLQ: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
TNSS组别 例数RQLQ评分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对照组 34 13.60±1.55 9.20±2.05* 4.55±1.01*# 103.75±8.02 81.26±6.37* 50.87±4.02*#观察组 34 13.25±1.78 7.84±1.61* 3.98±0.76*# 103.56±8.21 75.34±5.01* 43.02±3.49*#t值 0.865 3.042 2.629 0.097 4.259 8.5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IgE、EOS、IFN-γ、IL-4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IL-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IgE、EOS、IFN-γ、IL-4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IgE、EOS、IFN-γ、IL-4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IgE:免疫球蛋白E;EOS:嗜酸性粒细胞;IFN-γ:干扰素-γ;IL-4:白细胞介素-4。
组别 例数 IgE(U/mL) EOS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对照组 34 420.40±55.10 318.33±40.10* 0.23±0.07 0.18±0.05*观察组 34 415.42±60.13 270.28±30.09* 0.26±0.08 0.03±0.01*t值 0.356 5.589 1.646 17.153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IFN-γ(ng/mL) IL-4(ng/mL)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对照组 34 35.77±1.82 54.92±1.54* 22.36±3.12 9.81±2.27*观察组 34 35.68±1.79 59.01±1.23* 22.15±3.05 7.44±1.48*t值 0.206 12.100 0.281 5.100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眩晕,2例胃肠道不适,3例嗜睡反应,总发生率为23.53%(8/34);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但是出现2例针孔感染红肿,总发生率为5.88%(2/34)。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
变应性鼻炎通常是由于机体暴露于相应变应原而产生的、由IgE介导的一种非感染性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长时间无法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并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包含哮喘、变应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效药物,既往临床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多选择常规治疗方案,如免疫疗法、光疗疗法、药物治疗等,严重者则可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免疫治疗的耗时较长,价格昂贵,非首选治疗方案,而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也非首选治疗方式,因此临床首选药物进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存在密切关系,而采用常规西药氯雷他定进行治疗,仅可改善由组胺诱导的鼻炎相关症状,远期疗效不佳,甚至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8]。
从中医上看,“鼻鼽”的发生机制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三脏阳气虚衰,卫表不固,外邪侵袭,外邪聚集不散,循经而上犯鼻窍以致病,治疗应以宣肺开窍、健脾益肾、通利鼻窍为主[9]。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是中医常见的外治疗法,自血疗法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其中提及“气味咸……并刺血热饮之”。随后不断有学者将自血疗法与经络穴位相融合开创了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抽取患者自身的静脉血,即刻注入机体的特定穴位,患者通过吸收自身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所用血液为自体血,无排异性,安全性高[10]。同时,由于本病涉及肺、脾、肾等脏腑,肺气通于鼻,故针刺膀胱经肺俞调养肺气、通利鼻窍,再结合脾的背俞穴脾俞、肾之背俞穴肾俞能扶正补虚、补肾益脾、温阳纳气定喘,针刺足三里能够补益气血,脏腑均得以滋养,从而发挥补益气血、健脾益肾、宣畅肺气、宣通鼻窍的作用[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TNSS、RQLQ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采用常规西药氯雷他定进行治疗,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促进症状消失,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变应性鼻炎主要由IgE介导,当外界刺激性抗原与IgE发生结合反应后,可激活、分泌机体变态反应过程中的效应细胞,因而外周血EOS计数水平升高,从而产生较多活性介质参与变态反应炎症过程,促使病情进展[12]。变应性鼻炎存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因子失平衡现象,IL-4则属于Th2特征性细胞因子,可增强B细胞对T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Th细胞分化成Th2,并分泌IgE,促使疾病发生、发展;而IFN-γ属于Th1特征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抑制Th2的分化而抑制IL-4分泌,从而拮抗IgE反应,促使变应性鼻炎好转[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效果更好,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显著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分析其原因为,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不仅能够使机体吸收自身血液中的有益成分,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加自身免疫功能;而且还可通过滋肾水、调肺金、补脾土来稳固根本,促进脏腑能力恢复,并刺激正气,使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同时自身血液滞留于穴位,能够有效延长针感,并增强穴位的功效,调节经络,促进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吸收,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升,恢复机体免疫平衡[14]。
综上,相比于采用常规西药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症状消失,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