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琴 唐朝兵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次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印发《关于落实“五育并举”推动龙泉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把“五育并举”贯穿于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推行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统筹课程、构建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探索创新校本课程的建设呢?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小学校通过“世界客”校本课程建设,挖掘客家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与世界建立友好关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世界客”校本课程依托
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校地处四川客家文化中心地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洛带古镇,镇域90%以上为客家人,洛带古镇是中国西部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镇,被誉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这里客家文化浓郁,拥有文保单位“四大会馆”等明清建筑群50余万平方米,四川客家家风馆等各类客家展馆祠堂50余个,客家婚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伤心凉粉、油烫鹅等知名客家美食20余种。
人文的办学理念。学校从三乐书屋文化基因《孟子·尽心上》里的“关系”、客家文化基因里的“友好、友善”、洛带地域文化基因里的“天下、世界”中提炼出了“三乐教育,与世界为友”办学理念,以“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为文化内核,以年级为单位,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形成了“世界客”校本课程。
“世界客”校本课程构成
基于地域特色的“世界客”校本课程在性质、内涵、内容、特征、价值等方面,必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世界客”校本课程的性质被定位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世界客”校本课程的内涵被概括为:以“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为文化内核,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洛小学子为主要目标,以学习和传承客家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世界客”校本课程的特征是从活动中发掘客家文化中体现“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世界客”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从五育并举出发,分为乐德课程、乐智课程、乐体课程、乐美课程和乐劳课程5部分共12项内容。乐德课程包括客家礼仪和客家治家;乐智课程包括客家语言、客家历史、客家人物;乐体课程包括客家节俗;乐美课程包括客家歌谣、客家建筑、客家服饰;乐劳课程包括客家技艺、客家美食、客家生产。“世界客”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的“三乐课程”体系。
“世界客”校本课程实施
顶层设计——创建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聘请校本课程和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进行指导,设计出校本课程的大纲,并根据大纲设计出每个年级的教学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考核细则等。
学校课程——满足全体学生需求。根据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每个班级每周设立了一节校本课程课,“世界客”校本课程每学期有12课时的内容,学校选派专业教师按照课题组设计的教学案等对全校学生进行授课,并对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进行60分赋分的过程评价。
特色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还创建了多种多样的社团培养学生的特长,如:客家服饰社团——以一年四季的特色植物和山水风光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客家服饰的创意制作,来表现客家文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劳动、生态文明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客家木偶社团——选拔2—5年级学生参与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的创意表演,来展现客家儿女对生命的歌颂和敬畏。通过木偶表演的形式演绎出客家人“与自然为友、与他人为友、与社会为友”的美好希冀。
社会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地域优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开展探寻古镇会馆、搭建客家建筑、制作客家美食、调查客家人物、收集客家童谣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展示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每周晨会,分主题、分班级对课程成果进行集体展示;利用每学期的大庙会游园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世界客”12项内容进行40分的阶段性考核。通过过程展示与评价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既有锻炼展示的机会,又有成果的认定,提高他们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杖头木偶课程是学校“世界客”校本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及传承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下面以杖头木偶课程为例,介绍“世界客”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制定课程计划,保障课程实施时间。每周的校本课程和周五的社團活动是杖头木偶课程的特定学习时间。除此之外,每月各班有一次固定的晨会时间来普及杖头木偶知识。每月各班有一次固定班会课来举行杖头木偶艺术相关活动,如观看木偶剧、举办木偶服饰展、举办优秀木偶剧本大赛等。在一些重大时节,如六一儿童节、元旦节、国庆节等,社团的学生会表演杖头木偶戏和杖头木偶舞蹈,还会举行木偶服饰秀等。总之,学校通过设置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杖头木偶课程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其参与度,使学生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动手又动脑,既习得知识,又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全面发展。
创建木偶社团,铺开课程教学。学校以现有社团为基础,将杖头木偶课程融入社团日常活动。“布衣雅服”社团负责杖头木偶服饰制作课程的实施;“客家偶趣”社团和舞蹈社团则主要负责杖头木偶表演课程和杖头木偶剧本创作课程的教学;杖头木偶音乐创编课程则在“声乐合唱团”里开展。每学期初,社团面向全体学生招新,各个社团在开学第一周每天的大课间举行推介会,向全校宣传社团学习内容和活动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
联系各方资源,保障师资力量。为保障课程实施质量,学校集中了各方面优秀师资来保障教学。安排校内优秀音乐教师承担杖头木偶音乐创编课程的教学;在校外聘任了客家服饰民间艺人和学校美术教师一同教授杖头木偶服饰制作课程;杖头木偶表演课程则是从校外聘请了专业舞蹈教师和木偶艺术表演团的演职人员来授课。这些专业、优秀的师资保证了杖头木偶课程的顺利实施,也使得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保障。
利用各种平台,推广客家文化。为了推广杖头木偶艺术、让客家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学校积极排练杖头木偶节目,参与区、市、省、国家级各类展演比赛,让大众认识杖头木偶,喜欢杖头木偶所代表的客家文化。另外,学校借助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短视频平台等,宣传客家杖头木偶课程及其活动,扩大影响力。
在对包括杖头木偶在内的“世界客”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增进了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增强了自我认同和自信心,无形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德智体美劳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受到了美的熏陶。学校也因大力推进客家文化传承而彰显了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水平,获得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