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杰
历任三所农村学校的校长,我的教育理想是:找准学校发展生长点,探索激发学校活力的着力点,创造适合农村教育的优质学校。
夏庄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部,是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家乡,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金夏庄”美誉。高密市夏庄中学始建于1984年,在“适合教育”的理念下,学校薪火相继,办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的三有农村学校。
有温度——“爱”字当头,让校园充满真情
制度有了温度,校园就有了温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全体师生的意识共同体和行为准则。夏庄中学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现代教育制度建设,通过成立办学理事会、家委会、学生自治会健全了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家校共建、校园关爱等适合学校发展的制度,完善了校务公开、民主协商、监督监管等机制,力求公平,充分吸收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凝聚教育合力,营造了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氛围,让制度有了温度。
“爱”让校园充满了真情。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关爱。青蓝工程中,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殷殷指导是口口相传、手手相教的关爱;教师家中有急事,同组教师争相代课是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关爱;学生病了,教师默默来到病房补课是师心永恒、无私奉献的关爱;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给父母写家书,让学生大声把爱说出来,这是爱的反哺。
有色彩——“彩”字为主,让校园充满阳光
多彩的课程,让校园充满活力。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学生发展的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就要提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多彩课程。
为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学校课程的生成研究。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中做到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打造生本课堂。由此形成的《学会学习》和《和美礼仪》两项课程,均获评为市级优秀学校课程。
其次,学校积极开展学科内融合的研究,以学科内整合为主,学科间整合为辅,学科外整合为补,重视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运用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生活,通过实践体验学会知识原理。
学科内整合需要每个学科的教师对本学科内容进行整体研究。例如,语文教师每学期对教材进行整合,提炼出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文言名篇等,每天统一组织十分钟经典诵读,并利用“诗词大会”“故事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英语教师开展了英语课本剧融入教学的研究,提炼了适合学生扮演的对话、短文等,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营造多说英语的氛围,学校连年获得市级英语课本剧大赛一等奖。
学科间整合要求各学科协同作战,整合学科间的联系,借助开展学科间的融合研究,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立体式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外整合主要是学科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整合,包括寒暑假特色作业与学科的整合等。假期前,学校会提供各式各样的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获得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的兴趣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以填补学科学习的不足。
此外,学校还依托地方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整合。例如,历史和地理学科教师协同作战,以地方课程《潍坊地理》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了夏庄镇人文地理探究活动,形成了学校课程《金夏庄》,该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地方课程资源三等奖。教师们还发现《人生规划指导》等地方课程难以引起学生重视,因此开启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研究,将《人生规划指导》《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分解为心理团队活动、健康教育授课以及择业培训等环节实施,形成了《七彩心灵与多彩人生》特色课程。
多姿的课堂,成就高效的教育。学校始终认为,课堂首先是孩子的课堂。孩子的课堂应该是兴趣的课堂、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更应该是优质高效、多彩多姿的课堂,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
首先,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倡导教师开展自主互助教学,鼓励教师“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教师本位”的理念,将课堂学习还给学生;倡导教师开展思维型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改变过去“教师权威”的理念,将发问的自由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
其次,引导教师做好备教一致。备课方面,鼓励教师采用五步基本备课法:教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规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运用。授课方面,引导教师开展学科课堂教学高效模式的研究,要求教师通过科学设计引入激趣、导趣环节,让学生在上课时充满兴趣;通过合理引导兴趣,优化学生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开放的质疑,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积累辩证看待问题的经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语文学科“三和一美”教学模式、英语学科“CEE”三段式教学模式、物化生“四环八步”教学模式、政史地“体验式三段”教学模式等。语文学科“三和一美”教学模式流程为“和美激趣—和諧互助—亲和生活—和悦学习”;英语学科“CEE”三段式教学模式流程为“Create:创设情境,目标导学;Explore:合作探究,模仿应用;Expand:拓宽视野,巩固提升”。物化生“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流程为“导、合、练、评”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内包含两个步骤:“两导”即导趣和导问,“两合”即师生合作与多边交合,“两练”即跟踪练和堂堂练,“两评”即自评和他评。政史地“体验式三段”教学模式流程为“亲和引导,激发情感;亲身体验,探索感悟;亲近生活,拓展延伸”。同时,教师们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博采百家教法,走出了一条课堂变革的新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课堂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生态园。
出彩教研激发了教师的成长。学校积极开展了微教研模式的研究,变学科教研组大集备为级部备课组小集备,创新四个“0.5小时”集体备课制度。第一个“0.5小时”开展“反刍集备”,即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我梳理上周授课中发现的易错点和难点,进行研讨,以备在复习或讲评课上重点强调;第二个“0.5小时”开展“学情集备”,即教师分析自己任课班级的学情,将问题提出来,共同想办法;第三个“0.5小时”开展“精准集备”,即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开展针对重难点的精讲精练备课;第四个“0.5小时”开展“舍得集备”,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进行分层备课,将每一层学生能够掌握的留下,不能掌握的舍去。四个“0.5小时”集体备课成为高密教体局年度十大创新项目,立项为潍坊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以缤纷活动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推进德育活动序列化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以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以入校、入团、升旗为主的仪式教育,以重大节日为主的节日教育,以个性特长为主的社团教育,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主的系列教育等德育活动体系,组织学生开展了“周周有主题”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浓墨重彩的传统文化积淀成学校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夏庄镇周围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顺兴齐记木板年画雕刻、聂家庄泥塑、河西九五拳和高密剪纸等非物质遗产文化,开设了半印半画木版年画社团、泥塑社团、九五拳社团、剪纸社团和书法社团,邀请顺兴齐记木版年画传承人齐传新、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来祥、九五拳传承人李准、夷安五子书法家之一的齐斌走进校园,作为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开展的非遗文化实践探究活动掀起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热潮。借此机会,学校创建了高密市第一所校园非遗文化体验馆,承办了潍坊市传统文化现场会。
有活力——“燃”动师生,让校园充满激情
学校有一支标杆示范的先锋队。夏庄中学党员先锋队所有队员秉承“六多”工作法,即“多问、多看、多记、多思、多商、多改”,成为全校师生的标杆,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有一个适合教师发展的舞台。学校在充分理解与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设标、分层管理、分层培养的模式,开展了青年教师提升、骨干教师锤炼、名师打造工程,搭建了适合教师成长的舞台,帮助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了教师的激情。
学校有一套高效课堂教研活动。学校以常态课为根本,以示范课为引领,以公开课为激励,以研讨课为提高,积极开展“教学四课”展示活动,打造了优质高效的课堂。
学校有一个正能量的校园广播站。广播站每天广播学校师生的优秀事迹,加强正能量的渲染。通过广播,俯身捡起纸屑的同学自信地抬起头,拾金不昧的孩子绽放阳光的笑容,每一件正能量的事迹影响都更加深远。同时,学校每月开展品德之星、礼仪之星、习惯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特长之星等学生之星的评选,用评价激励让星星之火燎原。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职业赏识活动。通过评选“月度人物”“感动校园人物”“我最爱戴的教师”“最美教师”等活动,学校赏识教师,激励教师,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
夏庄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秉承“适合教育”理念,找准农村初中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探索研究适合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学研究,打造多彩多姿的高效课堂,建设丰富的课程体系,组织五彩缤纷的育人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形成了“有溫度、有色彩”的农村初中教育新生态,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家长有希望”的齐鲁农村名校。
责任编辑:李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