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教育质量的本质是学习质量,高质量教育的根本是高质量学习。”
长期以来,当我们谈论学习时,想到的往往是发生在教室和课堂中的学习,而很少意识到,除了学校、培训机构等“正规组织”所提供的教育外,还存在着另一形式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更没有意识到,我们一生中习得的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非正式学习并非新鲜概念。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正式提出了“非正式教育”的概念。1970年,联合国在国际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再次阐明:“从现在起,所有这些途径,不论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不论是制度化的还是非制度化的,原则上,我们认为它们是同样有效的。”其中,“所有途径”“非制度化的”就包括和指向非正式学习。
什么是非正式学习?有人形象地比喻:正式学习就像坐公共汽车,司机决定巴士去哪儿,乘客只能听命;非正式学习则像骑自行车,由自己选择方向和路线,有时可以为欣赏路边景色绕道而行,有时可以停下来帮助同行者。
随着数字化时代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儿童青少年非正式学习的价值日益受到认可和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塑造教育的趋势(2022)》报告提出:非正式和正式的学习相互影响与加强,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应该考虑如何给学习者创造非正式学习的平等机会。还有学者指出:非正式学习是个性化学习、适性学习的时代性话題。探索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发展的需要。
本期专题,我们试图立足中国教育大转型、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倡扬儿童青少年的非正式学习,呼吁完整学习的回归,让更多人关注和打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另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