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境”有方: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2023-02-15 17:50洪丹文
教育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境个体创设

洪丹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并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基于情境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利用情境对人的认知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活学生个体的内在体验,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体验和接受语文要素,是一种联结思维能力、认知程度和情感价值的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有三大来源——教材、课堂与生活,其实施始于真实问题的有效设计、行于多元情境的充分创设、成于学习集群的动态建构。在教学情境中实现任务驱动下的文本探究,需要设计合适的关键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做、去读、去感受、去分享,让学生在积累、梳理的过程中不断内化。

创设个体体验情境

情境理论认为,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论学习或能力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个体体验情境或提供交流、探讨、互动的机会,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尤其要促进学生语言、肢体、表情、语气的运用,加深其内心体验,促使学生理解、领悟课文,从而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塑造更加完善的精神人格。

联系个体情感,强化代入式情感体验。

相比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学生更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体验,以“个体”身份阐释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自我”代入文中的角色进行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本角色代入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联系“自我”情感进行表达。如在讲授《一分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为什么晚起1分钟会迟到20分钟?借此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学会把握时间。

转换个体身份,开拓多元化想象空间。

身份置换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转换身份,可以促进学生换位思考,以个体的情感价值赋予文中角色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变成”老屋:如果你是老屋,蜘蛛讲完故事后,你还想倒下吗?又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学生“变成”了一个个遇到困难的人或者动物,纷纷找“长胡子”来帮忙。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其他人或事物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具有很强的体验感。

营造社会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的生活场景,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重在实现语文学习和生活的真正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建构、素养的形成、思维的迁移。

展示真实生活情境,创情境于“学前”。

“预学”就是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预学单”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不同的概念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预学单,目前包括自学、尝试、准备与体验等几种基本形式。情境体验是预学阶段一种有效的形式。在预学阶段,教师便可以开始搭建文本和现实的联系,鼓励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去体验文本。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想象声音,学生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为此,教师可以搭建“大自然的音乐会”主题活动,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公园,去搜集并录制自己感兴趣的声音,如鸟声、风声、水声等,并用文字的形式对其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大自然的情境走进文本,从个体体验走向文本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沉浸虚拟生活情境,创情境于“学中”。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现生活情境,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利用生活情境的舞台去诠释语文知识。例如,在“大自然的音乐会”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设计音乐会门票的形式来落实“寻找关键句”的语文要素。学生们的角色在音乐会中切换,机械的朗读转换为“风”“水”“动物”等嘉宾的登场演出,借此为我们带来“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学生们在想象和感受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兴趣高涨,还领略了大自然之美。

展现影像情境,创情境于“学后”。

新课标的实施,全面革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情境化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制作成形象生动的课件,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影像情境,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其对课本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例如,在“大自然的音乐会”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学生录制的风的声音或者动物唱歌的影像等,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全面增强学生的感受,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将活动推向高潮。

寻找学科应用情境

语文学科情境创设指向学生认识、梳理、思考、探究语文学科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增长语文学科知识,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拓展型任务群可以是由情境、任务、活动构成的学习集群,真实情境与具身学习相关联、结构教学与系统思维相串联、深度建构和智慧表达相贯联构成了其内在的节律。教师要根植于学科知识应用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聚焦、内化和输出学科知识。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可以创设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诗词比赛等,以培养学生书法、表达等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创设校园栏目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主持能力;还可以建构戏剧舞台,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等等。

總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为学生和教师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科学的角度积极去应用和完善。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化境个体创设
化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视觉万象 化境心源——学术性与思考型意象油画家任传文
化境(外一则)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一种具有最优收敛速度的正则化境面下降算法